41 觀佛稱名往生淨土決疑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往生品第七 (失譯人名)

觀佛稱名往生淨土決疑

白佛言。世尊四十餘年所說經中。常說應念應稱佛名。如藥師佛.阿彌陀佛。(中略)世尊復說。常念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彌勒。是亦云何。

佛言。天王。(中略)智悲行者。佛道大綱。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東西南北上下諸佛。及其大法。無一入(非智悲)行佛法。無一如來非(智悲)行得成佛者。無一眾生非(智悲)行當成佛者。若說智悲行外。有一成佛之法。是外道說。非七佛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為智悲行。難行苦行。度自化他。已成佛道。當成佛道。無有一佛及一菩薩。不自修行智悲行道。而依他佛他菩薩力得成佛道。若說有不自修行。功依他力得成佛道者。是波旬說。非說佛說。

白佛言。世尊。何故修諸善功德及觀佛稱名。往生淨土。其故云何。佛言。天王。初心菩薩。及下根士。大恐於此娑婆國。行六度萬行。及修開悟佛知見道。或有倦勞或有退轉。以佛方便。淨土成就根力。而還此土。欲令成滿萬善大行。而說此義。於如是類修行人中。有二種機。一者今生得利勝義。二者後生得利劣機。

何為今生得利勝機。初心中有利根敏慧。開見經道。即解彼佛阿彌陀及我釋迦佛。建願示誨。勸往生者。是即諸佛善巧。所以不得止說。其真實為令諸眾生修行普賢大道是也。不求往生。即向普賢大道而行。即成大根菩薩。

或有菩薩為往生故觀佛身。時見己身。了是心是佛。悟是理時。頓知此土時全是淨土。不轉是身。即是佛身。應時知得成就根力。不借往生。直行萬善。

或有菩薩為往生故修行念佛者。不可(不)得具十大心念,如已前依彌勒菩薩問之所答。是十念者一切菩薩修行本念。為念佛故常修十念。念念通徹於十念者。即得成就菩薩大行。不借往生。直行萬善。(中略)

或菩薩能知佛慮。能聞佛說。為往生故修往生行。聞說唯稱佛名修有福者。皆得胎生。或宮殿中。或蓮華中。經五百歲十二劫。不見佛身。不聞正法。若有開悟五大智者。即得化生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所。寶座之上即見如來。即聞正法。即發信心。速解五智。所謂佛智者。心佛眾生圓通根本。普賢菩薩法界大智。不思入智者。菩薩所住不思議解脫。(彌勒)菩薩大權方便自在大智。不可言智者。真空妙空。文殊菩薩般若大智。無等無偏最上勝智者。諸佛知見。觀音菩薩一乘大智。往生修行菩薩。欲得彼化生故。修行五智。阿彌陀佛以本願力。加被開悟如是五智。即證諸佛無上大道。不借往生。直行萬善。如是四輩名為今生得利勝機。

何為後生得利劣機。若有下根愚癡菩薩。雖見如是諸佛方便。不解不覺。不志菩薩大修行道。唯念著於彼佛國土快樂長壽。愚人是也。或有菩薩唯稱名號。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一心不亂。唯入此道。不見他人是非好惡。不思他法勝劣高下。不對住他行毀譽信難。不向他教遠近向背。唯恐自己罪咎邪惡。唯懺自已散亂粗動。唯責自己無道無法。唯愧自己不正不和。修一心故。自然成善忘欲。亦忘邪見及忘邪智。無罪無逆。自然作成孝養慈悲。柔和質直安樂之心。命終時至。遠離諸執諸著。即離生死。往生極樂下品蓮華胎生之中。無苦無惱。安樂歡喜。經多少劫。時開蓮華。即見彼佛無上相好。即聞彼佛說一乘法。漸開聖悟。次得聖位。

或有菩薩強欲強惡。常作殺生。深著肉味。偷盜他財。大求富福。衣服殿屋美色亂行。憂悲短命強求長壽。欲無頂絕。不知世理。暗心迷倒。聖人下教賢人示化。尚不云何。如是愚人。隨於其人其性其意。聞說極樂世界妙事。百寶莊嚴寶珠充滿。百味飲食甘露湧勃。遊行自在無不隨意。菩薩眾生壽命無量無數沙劫。神仙不及。人相好妙。美絕天女。歡樂無盡。無晝夜。春秋不來。無寒無熱。如仙宮年。尚於彼宮絕出無對。言語道斷。心行所滅。令諸愚人欲所欲達。願樂往生。漸漸增進佛境界樂。改惡行善。合於聖道。遠離邪毒。現世安樂。命終如願。即往極樂蓮華胎生。時至開華。見淨土相。絕出人間仙宮天堂。所願滿足。修菩薩行終至菩提。如是二輩。名為後生得(利)劣機。(中略)

白佛言。世尊。如阿彌陀本願言者。除五逆生及謗法生亦如下品下生人者。謗法五逆皆得往生。云何如是有差別也。佛言阿難。如本願言。是皆彼佛成往生法故。除之耳。若彼如來。念我佛故。曲今逆罪。惡人往生。是不當理。若有爾者。阿彌陀佛。不成就願。不成佛道。應墮無理罪過之中。非是大聖。如彼下品下生人者。依智識教。至誠懺悔先惡先罪。一切捨惡。改心清淨。即成正心。具足十念。成改新人。當知是人正心無罪而善人徒。是自往生。非彼佛私。亦復如來加被力者。是人即是善人之徒。云何彼佛不加被之。

40 云何解脫五陰身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吳月支國居士 支謙譯

云何解脫五陰身

沙門攝意。不使放逸。閑居靜處。去婬怒癡以趣智慧。常用慈心愍傷天下。捐棄眠臥貪欲之態。一心信法。不復疑惑。乃得羅漢。羅漢者為已應真。譬如人居常貧。負債治生。獲利歸畢歡喜。復有罪人久繫獄中。有好長者方便得出。亦如奴婢免為良民。及病連年醫療得愈。又如商人從澀難道得重貨歸。

此五譬喻。人皆歡喜。而我沙門。亦猶若此。自念生死久繫五陰。更苦無量今得解脫。何謂五陰。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識。此五覆人。令不見道。

沙門自思。覺知無常。身非其身。愚癡意解。心無所著。色陰已除。是第一喜。沙門思念。自見身中五藏不淨。貪欲意解。善惡無二。痛陰已除。是第二喜。沙門精思。見恩愛苦。不為漏習。無更樂意。想陰已除。是第三喜。沙門思惟。身口意淨。無復喜怒。寂然意定。不起不為。行陰已除。是第四喜。沙門自念。得佛清化。斷諸緣起。癡愛盡滅。識陰已除。是第五歡喜也。

39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心陀羅尼經 有無四相論第十二 後趙天竺僧 佛圖澄譯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種之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世尊曰。凡夫之人,認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愛,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隨世心流轉,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心識不忘,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

菩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何況資財,但學大乘佛之教法,名無我相。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濟度,名無人相。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續,名無眾生相。明悟自己,無生實性,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無此四相是名菩薩。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唐罽賓沙門 佛陀多羅譯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中略)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中略)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  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  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  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  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  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  究竟非成就

 

註: 此圓覺經四相文義。深奧不易懂。末世眾生不了四相。實屬正常。若有末世法師欲解四相。文義亦非究竟。亦是不了。恆屬正常。勿見怪也。

 

38 末世眾生 云何成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末世眾生 云何成道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中略)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37 大緣方便經(十二因緣)

長阿含經卷第十 第二分大緣方便經第九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大緣方便經(十二因緣)

(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流沙國劫摩沙住處。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阿難在閑靜處。作是念言。甚奇甚特。世尊所說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如我意觀。猶如目前。以何為深。於是。阿難即從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我向於靜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世尊所說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如我意觀。如在目前。以何為深。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阿難。此十二因緣難見難知。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未見緣者。若欲思量觀察分別其義者。則皆荒迷。無能見者。

阿難。我今語汝老死有緣。若有問言。何等是老死緣。應答彼言。生是老死緣。若復問言。誰是生緣。應答彼言。有是生緣。若復問言。誰是有緣。應答彼言。取是有緣。若復問言。誰是取緣。應答彼言。愛是取緣。若復問言。誰是愛緣。應答彼言。受是愛緣。若復問言。誰是受緣。應答彼言。觸是受緣。若復問言。誰為觸緣。應答彼言。六入是觸緣。若復問言。誰為六入緣。應答彼言。名色是六入緣。若復問言。誰為名色緣。應答彼言。識是名色緣。若復問言。誰為識緣。應答彼言。行是識緣。若復問言。誰為行緣。應答彼言。痴是行緣。阿難。如是緣痴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所集。是為此大苦陰緣。

佛告阿難。緣生有老死。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生者。寧有老死不。阿難答曰。無也。是故。阿難。以此緣。知老死由生。緣生有老死。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又告阿難。緣有有生。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有.色無色有者。寧有生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生由有。緣有有生。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又告阿難。緣取有有。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取.見取.戒取.我取者。寧有有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有由取。緣取有有。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又告阿難。緣愛有取。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愛.有愛.無有愛者。寧有取不。答曰。無有。阿難。我以此緣。知取由愛。緣愛有取。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又告阿難。緣受有愛。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者。寧有愛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愛由受。緣受有愛。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當知因愛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護。阿難。由有護故。有刀杖.諍訟.作無數惡。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護者。當有刀杖.諍訟。起無數惡不。答曰。無也。是故。阿難。以此因緣。知刀杖.諍訟由護而起。緣護有刀杖.諍訟。阿難。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又告阿難。因守有護。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守者。寧有護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護由守。因守有護。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嫉有守。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嫉者。寧有守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守由嫉。因嫉有守。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著有嫉。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著者。寧有嫉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嫉由著。因著有嫉。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欲有著。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者。寧有著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著由欲。因欲有著。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用有欲。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用者。寧有欲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義。知欲由用。因用有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利有用。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利者。寧有用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義。知用由利。因利有用。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求有利。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求者。寧有利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利由求。因求有利。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因愛有求。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愛者。寧有求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求由愛。因愛有求。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又告阿難。因愛有求。至於守護。受亦如是。因受有求。至於守護。

佛告阿難。緣觸有受。此為何義。阿難。若使無眼.無色.無眼識者。寧有觸不。答曰。無也。若無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者。寧有觸不。答曰。無也。阿難。若使一切眾生無有觸者。寧有受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是義。知受由觸。緣觸有受。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緣名色有觸。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名色者。寧有心觸不。答曰。無也。若使一切眾生無形色相貌者。寧有身觸不。答曰。無也。阿難。若無名色。寧有觸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是緣。知觸由名色。緣名色有觸。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緣識有名色。此為何義。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答曰。無也。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緣名色有識。此為何義。若識不住名色。則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答曰。無也。阿難。若無名色。寧有識不。答曰。無也。阿難。我以此緣。知識由名色。緣名色有識。我所說者。義在於此。

阿難。是故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苦.悲惱。大苦陰集。

阿難。齊是為語。齊是為應。齊是為限。齊此為演說。齊是為智觀。齊是為眾生。阿難。諸比丘於此法中。如實正觀。無漏心解脫。阿難。此比丘當名為慧解脫。(下略)

36 如實觀察諸法無我 不異我不相在 五百比丘尼 心得解脫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羅譯

如實觀察諸法無我 不異我不相在 五百比丘尼 心得解脫

(二七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略)時難陀夜過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入室坐禪。從禪覺。著僧伽梨。將一比丘往詣王園。諸比丘尼遙見尊者難陀來。疾敷牀座。請令就坐。尊者難陀坐已。諸比丘尼稽首敬禮。退坐一面。尊者難陀語諸比丘尼。諸姊妹。汝等當問我。今當為汝等說法。汝等解者。當說言解。若不解者。當說不解。於我所說義。若當解者。當善受持。若不解者。汝當更問。當為汝說。

爾時。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云何。姊妹。於眼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尊者難陀。我等已曾於此法如實知見。於六內入處觀察無我。我等已曾作如是意解。六內入處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應如是解。六內入處觀察無我。

諸比丘尼。色外入處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聲香味觸法外入處。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尊者難陀。我已曾於六外入處如實觀察無我。我常作此意解。六外入處如實無我。尊者難陀讚諸比丘尼。善哉善哉。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六外入處無我。

若緣眼色。生眼識。彼眼識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彼意識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已曾於此六識身如實觀察無我。我亦常作是意解。六識身如實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六識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生觸。彼觸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彼觸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已曾於此六觸觀察如實無我。我亦常如是意解。六觸如實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當如實觀察。於六觸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觸。三事和合觸。觸緣受。彼觸緣受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緣受。彼受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等曾於此六受身如實觀察無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受身如實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此六受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生觸。觸緣想。彼想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觸緣想。彼想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曾於此六想身如實觀察無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想身如實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此六想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思。彼思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思。彼思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曾於此六思身如實觀察無我。我常作此意解。此六思身如實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此六思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愛。彼愛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愛。彼愛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曾於此六愛身如實觀察無我。我常作此意解。此六愛身如實無我。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此六愛身如實無我。

姊妹。譬因膏油。因炷。燈明得然。彼油無常。炷亦無常。火亦無常。器亦無常。若有作是言。無油.無炷.無火.無器。而所依起燈光。常.恒.住.不變易。作是說者。為等說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緣油炷器然燈。彼油炷器悉無常。若無油.無炷.無器。所依燈光亦復隨滅.息沒.清涼.真實。

如是姊妹。此六內入處無常。若有說言。此六內入處因緣生喜樂。常.恒.住.不變易.安隱。是為等說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等曾如實觀察。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緣法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清涼.真實。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靜.清涼.真實。

諸姊妹。譬如大樹根莖枝葉。根亦無常。莖枝葉皆悉無常。若有說言。無彼樹根莖枝葉。唯有其影常.恒.住.不變易.安隱者。為等說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如彼大樹根莖枝葉。彼根亦無常。莖枝葉亦復無常。無根.無莖.無枝.無葉。所依樹影。一切悉無。

諸姊妹。若緣外六入處無常。若言外六入處因緣生喜樂。恒.住.不變易.安隱者。此為等說不。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我曾於此義如實觀察。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靜.清涼.真實。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汝於此義當如實觀察。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滅.清涼.真實。(中略)

是故。諸姊妹。當如是學。於所可樂法。心不應著。斷除貪故。所可瞋法。不應生瞋。斷除瞋故。所可癡法。不應生癡。斷除癡故。於五受陰。當觀生滅。於六觸入處。當觀集滅。於四念處。當善繫心。住七覺分。修七覺分已。於其欲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其有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無明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諸姊妹。當如是學。爾時。尊者難陀為諸比丘尼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下略)

35 若厭患六塵 便解脫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東晉罽賓三藏 瞿曇僧伽提婆譯

若厭患六塵 便解脫

(四)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曰。頗有此色。恒在不變易耶。久在於世。亦不移動。頗有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耶。久存於世。亦不移動耶。世尊告曰。比丘。無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亦復。無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若復。比丘。當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若痛想行識。久存於世不變易者。梵行之人。不可分別。

是故比丘。以色不可分別不久存於世故。是故。梵行之人乃能分別。盡於苦本。亦無痛想行識。不久存於世。是故。梵行乃可分別。盡於苦本。爾時。世尊取少許土著爪上。語彼比丘曰。云何。比丘。見此爪上土不。比丘對曰。唯然見已。世尊。佛告比丘。設當有爾許色。恒在於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得盡苦際。以是比丘。以無爾許色在。便得行梵行。得盡苦本。(中略)

云何比丘。此色有常耶無常耶。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若復無常。為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彼所乎。對曰不也。世尊。痛想行識是常也。是無常耶。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設使無常。為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此所。對曰不也。世尊。是故比丘。諸所有色。過去當來.今現在者。若大若小。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此色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此是智者之所學也。諸所有痛。過去當來今現在。若遠若近。此痛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如是智者之所覺知。比丘當作是觀。

若聲聞之人。厭患於眼厭患於色。厭患眼識。若緣眼生苦.樂。亦復厭患。亦厭患於耳厭於聲。厭於耳識。若依耳識生苦.樂者。亦復厭患。鼻舌身.意法亦復厭患。若依意生苦.樂者。亦復厭患。已厭患便解脫。已解脫便得解脫之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彼比丘得世尊如是之教。在閑靜之處。思惟自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三法衣。離家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彼比丘便成阿羅漢。爾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4 若無常 是苦 是變易法

雜阿含經卷第六 宋天竺三藏 求那跋陀羅譯

若無常 是苦 是變易法

(一二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拘羅山。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爾時。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比丘。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

羅陀。於意云何。色為常耶。為無常耶。答曰。無常。世尊。若無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不。答曰。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羅陀。多聞聖弟子於色生厭。於受想行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拘羅山。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爾時。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是魔所作。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告羅陀。於意云何。色是常耶。為非常耶。答曰。無常。世尊。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復問。受想行識為是常耶。為無常耶。答曰。無常。世尊。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

佛告羅陀。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答曰。不也。世尊。是故。羅陀。多聞聖弟子於色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三經亦如是。所異者。佛告羅陀。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陰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不取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3 愛如怨詐親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愛如怨詐親

菩薩摩訶薩深觀愛結如怨詐親。若知實者則無能為。若不能知必為所害。貪愛亦爾。若知其性。則不能令眾生輪轉生死苦中。如其不知。輪迴六趣具受眾苦。何以故。愛之為病難捨離故。如怨詐親難可遠離。怨詐親者常伺人便。令愛別離怨憎合會。愛亦如是。令人遠離一切善法。近於一切不善之法。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深觀貪愛如怨詐親。見不見故。聞不聞故。如凡夫人見生死過。雖有智慧。以癡覆故後還不見。聲聞緣覺亦復如是。雖見不見。雖聞不聞。何以故。以愛心故。所以者何。見生死過。不能疾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觀此愛結如怨詐親。

云何名為怨詐親相。如怨不實詐現實相。不可親近詐現近相。實是不善詐現善相。實是不愛詐為愛相。何以故。常伺人便欲為害故。愛亦如是。常為眾生非實詐實非近詐近。非善詐善非愛詐愛。常誑一切。輪迴生死。以是義故。菩薩觀愛如怨詐親。怨詐親者。但見身口不覩其心。是故能誑。愛亦如是。唯為虛誑實不可得。是故能惑一切眾生。

怨詐親者有始有終易可遠離。愛不如是。無始無終難可遠離。怨詐親者遠則難知近則易知。愛不如是。近尚難知況復遠耶。以是義故。菩薩觀愛過於詐親。一切眾生以愛結故。遠大涅槃近於生死。遠常樂我淨。近無常苦無我不淨。是故我於處處經中說為三垢。於現在事以無明故。不見過患不能捨離。愛怨詐親終不能害有智之人。是故菩薩深觀此愛。生大怖畏修八聖道。猶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及一詐親。涉路不迴。

32 邪行所作瑜伽壞 (云何瑜伽壞)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三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邪行所作瑜伽壞 (云何瑜伽壞)

云何瑜伽壞。謂壞瑜伽。略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畢竟瑜伽壞。二者暫時瑜伽壞。三者退失所得瑜伽壞。四者邪行所作瑜伽壞。

畢竟瑜伽壞者。謂無種性補持伽羅。何以故。由彼身中無能趣向涅槃法故。畢竟失壞出世瑜伽。暫時瑜伽壞者。謂有種性補特伽羅。何以故。由彼身中有能趣向涅槃法故。雖闕外緣。時經久遠定當緣會。修習瑜伽。令其現起。善修習已。當般涅槃。是故說彼所有瑜伽暫時失壞。退失所得瑜伽壞者。謂如有一。退失所得所觸所證若智若見若安樂住。

邪行所作瑜伽壞者。謂如有一。不如正理精勤修行。雖多用功無所成辦。不能成辦一切瑜伽。亦非善法。又如有一。多諸煩惱。性多塵穢。而識聰銳。覺慧猛利。成俱生覺。善攝所聞。於聞究竟。或少或多。或住空閑。

有在家者及出家者。為性質直。來至其所。因為說法。令心歡喜。又行矯詐。妄現種種身語相應調善所作。由是因緣。招集利養恭敬稱頌大福德想。及得種種衣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為諸國王大臣居士乃至商主。恭敬尊重。咸共謂之是阿羅漢。或於隨彼迴轉弟子。若諸出家若在家眾。戀著親愛。隨順而轉。

為多招引。復生是念。此諸出家在家弟子。信順於我。咸共謂我是阿羅漢。彼若依於瑜伽作意止觀等處來請問我。我得彼問。或不能對。彼因是事。當於我所捨信向心。不復謂我是阿羅漢。由斯退失利養恭敬。我於今者應自思惟。籌量觀察安立瑜伽。

彼由是事增上力故。耽著利養恭敬名譽。獨處空閑自諦思惟。籌量觀察安立瑜伽。然此瑜伽不順契經。不現戒律違逆法性。若諸比丘善持三藏。彼於其所。覆自瑜伽。不欲開示。若諸在家出家弟子。於此瑜伽私竊教示。不令彰顯。所以者何。恐有善持三藏教者。聞彼如是瑜伽處已。以經檢驗不順契經。以律顯照不現戒律。以法觀察違逆法性。由是因緣便不信受。以不信言。詰難於我。諍競舉發。由是國王大臣居士。乃至饒財長者商主。不復恭敬尊重於我。更不獲得衣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

彼由貪著利養恭敬增上力故。於非法中起於法想。起覆藏想。起惡欲樂。顯發開示非法為法。諸有忍許彼所見者。亦於非法起是法想。愚昧頑鈍。於非法中起法想故。雖如其教精進修行。當知一切皆是邪行。如是名為邪行所作瑜伽失壞。像似正法。非真正法。能障正法。

諸有比丘勤修靜慮。是瑜伽師。於此四種瑜伽壞法。應正徧知。當遠捨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