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出離地 二道資糧 戒律儀 別解脫律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初瑜伽處出離地第三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出離地 二道資糧 戒律儀 別解脫律儀

云何出離地。嗢拕南曰

若世間離欲   如是出世間   及此二資糧   是名出離地

謂若由世間道而趣離欲。若由出世道而趣離欲。若此二道所有資糧。總略為一。名出離地。

云何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謂如有一。於下欲界觀為麁相。於初靜慮離生喜樂。若定若生。觀為靜相。彼由多住如是觀時。便於欲界而得離欲。亦能證入最初靜慮。如是復於初靜慮上。漸次如應。一切下地觀為麁相。一切上地觀為靜相。彼由多住如是觀時。便於乃至無所有處而得離欲。亦能證入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如是名為由世間道而趣離欲。除此更無若過若增。

云何名為由出世道而趣離欲。謂如有一親近善士。於聖法中已成聰慧。於聖法中已得調順。於苦聖諦如實知苦。於集聖諦如實知集。於滅聖諦如實知滅。於道聖諦如實知道。既得成就有學智見。從此已後漸修聖道。徧於三界見修所斷一切法中。自能離繫。自得解脫。如是便能超過三界。如是名為由出世道而趣離欲。

云何名為二道資糧。嗢拕南曰

自他圓滿善法欲   戒根律儀食知量   悎寤正知住善友   聞思無障捨莊嚴

謂若自圓滿。若他圓滿。若善法欲。若戒律儀。若根律儀。若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悎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聞正法。若思正法。若無障礙。若修惠捨。若沙門莊嚴。如是等法。是名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中略)

戒律儀者。謂如有一安住具戒。廣說乃至受學學處。

云何名為安住具戒。謂於所受學所有學處。不虧身業。不虧語業。無缺無穿。如是名為安住具戒。

云何名為善能守護別解律儀。謂能守護七眾所受別解律儀。即此律儀眾差別故。成多律儀。今此義中。唯依苾芻律儀處說。善能守護別解律儀。

云何名為軌則圓滿。謂如有一或於威儀路。或於所作事。或於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

云何名為於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謂如有一於所應行。於如所行。即於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為世間之所譏毀。不為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於所行。於其所住所坐所臥。當知亦爾。如是名為於威儀路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

云何名為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謂如有一於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楊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盪鉢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為敷設臥具等事。即此略說衣事鉢事。復有所餘如是等類諸所應作。名所作事。如其所應。於所應作。於如所作。即於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為世間之所譏毀。不為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是名為於所作事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

云何名為於諸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謂於種種善品加行。若於正法受持讀誦。若於尊長修和敬業參覲承事。若於病者起慈悲心殷重供侍。若於如法宣白加行。住慈悲心展轉與欲。若於正法請問聽受翹勤無墮。於諸有智同梵行者。盡其身力而修敬事。於他善品常勤讚勵。常樂為他宣說正法。入於靜室結跏趺坐。繫念思惟。如是等類諸餘無量所修善法。皆說名為善品加行。彼於如是隨所宣說善品加行。如其所應。於所應作。於如所作。即於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為世間之所譏毀。不為賢良正至善士。諸同法者。諸持律者。諸學律者。之所呵責。如是名為於諸善品加行處所。成就軌則。隨順世間。不越世間。隨順毘奈耶。不越毘奈耶。若於如是所說行相軌則差別悉皆具足。應知說名軌則圓滿。

云何名為所行圓滿。謂諸苾芻略有五種非所行處。何等為五。一唱令家。二婬女家。三酤酒家。四國王家。五旃荼羅羯恥那家。若於如是如來所制非所行處。能善遠離。於餘無罪所有行處。知時而行。如是名為所行圓滿。

云何名為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謂於諸小隨小學處。若有所犯可令還淨。名微小罪。於諸學處現行毀犯。說名為罪。既毀犯已。少用功力而得還淨。說名微小。由是因緣名微小罪。云何於中見大怖畏。謂作是觀。勿我於此毀犯因緣。無復堪能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勿我由此近諸惡趣。往諸惡趣。或當自責。或為大師諸天有智同梵行者以法呵責。勿我由此徧諸方維。惡名惡稱。惡聲惡頌。遐邇流布。彼於如是現法當來毀犯因生諸非愛果。見大怖畏。由是因緣。於小隨小所有學處。命難因緣亦不故犯。或時或處失念而犯。尋便速疾如法發露。令得還淨。如是名為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云何名為受學學處。謂於先受別解脫戒。白四羯磨受具戒時。從戒師所得聞少分學處體性。復從親教軌範師處。得聞所餘別解脫經。總略宣說過於二百五十學處。皆自誓言一切當學。復從所餘恒言議者。同言議者。常交往者。有親愛者聞所學處。復於半月常所宜說別解脫經聞所學處。一切自誓皆當修學。以於一切所應學處皆受學故。說名獲得別解律儀。從此以後於諸學處。若已善巧便能無犯。設有所犯。尋如法悔。若諸學處未得善巧。未能曉悟。由先自誓願受持故。得於今時求受善巧。欲求曉悟。於如前說諸所學處。從親教師或軌範師。如先請問。既得善巧及曉悟已。隨所教誨無增無減。復能受學。又於尊重及等尊重所說學處。若文若義能無倒受。如是名為受學學處。

如是廣辨戒律儀已。云何應知此中略義。謂於是中。世尊顯示戒蘊略義。有三種相。一者無失壞相。二者自性相。三者自性功德相。此復云何。謂若說言安住具戒。由此顯示尸羅律儀無失壞相。若復說言能善守護別解律儀。由此顯示尸羅律儀自性相。若復說言軌則所行皆悉圓滿。由此顯示別解律儀。如其所受。觀他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由他觀見如是軌則所行圓滿。未信者信。信者增長。由是發生清淨信處。心無厭惡。言不譏毀。若異於此具足尸羅軌則所行皆圓滿者。觀他增上所有功德勝利應無。與此相違過失應有。若復說言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由此顯示別解律儀。如其所受。觀自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雖由如是軌則所行皆悉圓滿。獲得如前觀他增上功德勝利。然由毀犯淨戒因緣。當生惡趣。或無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廣說。若能於彼微小罪中見大怖畏。於先所受上品學處能正修學。由是因緣。身壞已後當生善趣。亦有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廣說。由是因緣說此名為別解律儀。如其所受。觀自增上功德勝利。

復有異門。謂佛世尊。此中略顯三種戒性。一受持戒性。二出離戒性。三修習戒性。謂若說言安住具戒。由此顯示受持戒性。若復說言能善守護別解律儀。由此顯示出離戒性。所以者何。別解律儀所攝淨戒。當知說名增上戒學。即依如是增上戒學。修增上心增上慧學。由此能得一切苦盡。究竟出離。如是出離。用增上戒以為前行所依止處。是故說此別解律儀名出離戒性。若復說言軌則所行皆悉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由此顯示修習戒性。所以者何。若由如是所說諸相別解律儀。修習淨戒。名善修習。極善修習。如是一種尸羅律儀。現前宣說。當知六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