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般舟三眛)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又名般舟三眛經)卷第一 思惟品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般舟三眛)

復次賢護。云何名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也。賢護。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清淨持戒。具足諸行。獨處空閑。如是思惟。於一切處隨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人爾時如所聞已。即應自作如是想念。如我所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今在西方。經途去此過百千億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安樂。如是如來今現在彼。為諸菩薩周匝圍遶。處大眾中說法教化。然而是人依所聞故。繫念思惟。觀察不已。了了分明。終獲見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於睡夢中見種種事。所謂金銀眾寶珍財倉庫。或見朋友諸知識輩。或見覺時心不樂者。是人夢中所對境界。或違或順或憂或喜。有時語言歡欣極樂。有時躁慼盡意悲哀。是人寤已思惟憶念。如夢所見為他廣宣。追念夢中便生憂喜。如是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繫念。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大眾如是說法。如聞繫念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念故。是人必覩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若於晝時不能見者。若於夜分或睡夢中。阿彌陀佛必當現也。

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遠行他國。於睡夢中見本居家。時實不知為晝為夜。而亦不知為內為外。是人爾時。所有眼根。墻壁石山終不能障。乃至幽冥黑闇亦不為礙也。賢護。菩薩摩訶薩心無障礙亦復如是。當正念時。於彼所有佛剎中間。凡是一切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自餘諸黑山等。不能與此眼根為障。而亦不能覆蔽此心。然是人者。其實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復非神通往彼世界。又亦不於此世界沒生彼佛前。而實但在此世界中。積念熏修久觀明利故。終得覩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僧眾圍遶菩薩會中。或見自身在彼聽法。聞已憶念受持修行。或時復得恭敬禮拜尊承供養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已。是人然後起此三昧。其出觀已次第思惟。如所見聞為他廣說。(中略)

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欲成就菩薩摩訶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亦復如是。其身常住此世界中。暫得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分明覩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阿彌陀佛便得生也。既得生已。世尊於是知彼心故。亦即念彼。彼方得見佛世尊耳。賢護。時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告彼人言。諸善男子。汝當正念精懃修習。發廣大心必生此也。

賢護。時彼菩薩復白阿彌陀佛言。世尊。是中云何念佛。世尊。精勤修習發廣大心得生此剎耶。賢護。時彼阿彌陀佛復告彼言。諸善男子。若汝今欲正念佛者。當如是念。今者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身色光明如融金聚。具足成就眾寶輦轝。放大光明坐師子座。沙門眾中說如斯法。其所說者。謂一切法本來不壞亦無壞者。如不壞色乃至不壞識等諸陰故。又如不壞地乃至不壞風等諸大故。又不壞色乃至不壞觸等諸入故。又不壞梵乃至不壞一切世主等。如是乃至不念彼如來。亦不得彼如來。彼作如是念如來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也。

註: 賢護菩薩。又名颰陀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

50 佛法無諸難事 不念衣食臥具醫藥 莫貴世間財利供養

佛藏經卷下 了戒品第九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法無諸難事 不念衣食臥具醫藥 莫貴世間財利供養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具足持戒禪定智慧。不慳不貪不染恚癡。不懷諂曲。有厭惡心。言必真實。常樂獨處。不樂睡眠。樂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行。生離欲心。求解佛法第一義。不好世語樂出世語。盡持諸戒。一切惡事及惡知識悉皆遠離。住如是法。則能解空無所有法。何以故。舍利弗。是行名為大人所行。非是貪樂利養所行。非是愚癡常人所行。非是敗壞沙門所行。非是糟糠沙門所行。非是假名沙門所行。舍利弗。諸法實相畢竟空寂。 即是佛道。好世財利貪說不淨法者。所不能及。(中略)

舍利弗。若有比丘。耆年有德比丘中龍。有深智慧。是人能信無所有自相空法。無我無人法。何以故。是人不樂眾閙雜語。不樂讀經睡眠多事。不為白衣營執事務。不為使命持送文書。不行醫術。不讀醫方。不為販賣。不樂論說世間語言。但樂欲說出世間語。是人能信一切法空。於一切法不起不壞。是人則能證真實際。(中略)

舍利弗。時諸惡人。具足貪欲瞋恚愚癡。互相輕慢無有恭敬。相違逆故我法則滅。舍利弗。時諸癡人多起破法罪業。起此罪已當墮惡道。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當爾之時不應入眾。乃至一宿。唯除阿羅漢煩惱已斷。及病比丘於中有緣。何以故。舍利弗。當爾時人。貪欲瞋恚愚癡毒盛。不活怖畏常所逼切。求利善人常應自處山林空靜。乃至畢命如野獸死。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眾生福德善根已盡。濁世在近。求自利善比丘。應生如是厭心。我當云何見法破亂。見此沙門惡世難時。我當勤心精進早得道果。

舍利弗。我法無諸難事。不念衣食臥具醫藥。汝等但當勤行佛道。莫貴世間財利供養。舍利弗。汝今善聽。我當語汝。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皆共同心。以諸樂具欲共供養。舍利弗。諸人供養坐禪比丘。不及天神。是故舍利弗。汝勿憂念不得自供。

佛真教化當隨順行。莫以第一義空。出人過惡。何以故。舍利弗。大嶮難者所謂得空。或有比丘。因以我法出家受戒。於此法中勤行精進。雖諸天神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終亦不念衣食所須。所以者何。如來福藏無量難盡。舍利弗。如來滅後。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舍利及諸弟子。舍利弗。設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於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舍利弗。如來如是無量福德。若諸比丘所得飲食。及所須物趣得皆足。舍利弗。是諸比丘應如是念。不應於所須物行諸邪命惡法。

49 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失譯人名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然無所說,光明不現。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至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

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厄,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損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蕪、不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無有道德、淫佚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盡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計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子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護衛。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

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全消,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賢者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悉為佛作禮而去。

48 於佛法中施為下法 利養比丘 讚以為最

佛藏經卷上 念僧品第四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於佛法中施為下法 利養比丘 讚以為最

舍利弗。過去世中有一癡人不識獼猴。入一大林見獼猴群叢聚一處。是人曾聞有忉利天。便謂為是忉利諸天。即出樹林還本聚落。多人眾中作如是言。汝等曾見忉利天不。眾人答言。未曾見也。即時語言。我已得見。汝欲見不。皆言欲見。即將大眾詣彼林中示獼猴群。汝等觀此忉利諸天。眾人皆言非忉利天。此是獼猴樂住林中。汝癡倒故不識獼猴。又亦不識忉利諸天。舍利弗。是人空將大眾詣彼林中。

如是舍利弗。於未來世當有比丘至白衣家作是言。汝欲見佛聖眾聽佛法不。中有白衣信佛法者。皆言欲見聽受佛法。舍利弗。中有白衣貪樂語言入於塔寺。有諸比丘好於言說能通諸經。依止語言樂於文飾。是諸沙門隨順為說。謂是真道。但充眾數如放牛人。

但樂讀經不入真際但悅人意。貴於名利善巧世事。不淨說法但能巧語。行世間道。無有威德。破涅槃因。捨聖默然不樂禪定。晝夜常好談論諍訟。臥厚被褥尚無一念隨順禪定。何況能得成沙門果。是人睡眠常與俗心相應。初夜後夜不修順忍。樂於下法。是人亦多得供養衣服飲食。何以故。是人常為惡魔所攝。樂淺近語。於第一義不能勤學。不能誦持第一深經。聞則驚畏。捨於淳濃而取糟粕。有諸凡夫。見得利養生貪著心。作是念言。我等亦當習是言論。

舍利弗。是人捨於無上法寶墮在邪見。是沙門旃陀羅。有諸白衣往詣其所。如此惡人而為說法。以利養故稱讚於佛及法與僧。但求活命為財奴僕。貪重衣食。讚己所樂。若行布施得生天上。於佛法中施為下法。讚以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緣得生天上。不知語言不解義趣。但知初入淺近下法。貪著我人捨第一義。

舍利弗。如是說法。或時有人生信出家。與諸惡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義。有所得者說有我人壽者命者。憶想分別無所有法。於阿毘曇修妬路中自為議論。或說斷常或說有作或說無作。舍利弗。我法爾時多外道法。令諸眾生正見心壞。如是舍利弗。我清淨法以是因緣漸漸滅盡。舍利弗。我久在生死受諸苦惱所成菩提。是諸惡人爾時毀壞。

47 人在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 無有代者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民初夏蓮居居士整理集

人在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 無有代者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46 現法苦陰 因欲緣欲 以欲為本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五 因品第九 苦陰經第四 東晉罽賓三藏 瞿曇僧伽提婆譯

現法苦陰 因欲緣欲 以欲為本

(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釋羈瘦。在加維羅衛尼拘類園。爾時。釋摩訶男中後仿佯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如是知世尊法。令我心中得滅三穢。染心穢.恚心穢.癡心穢。世尊。我如是知此法。然我心中復生染法.恚法.癡法。世尊。我作是念。我有何法不滅。令我心中復生染法.恚法.癡法耶。世尊告曰。摩訶男。汝有一法不滅。謂汝住在家。不至信捨家.無家.學道。摩訶男。若汝滅此一法者。汝必不住在家。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汝因一法不滅故。住在家。不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於是。釋摩訶男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心淨。除疑得道。世尊告曰。摩訶男。有五欲功德可愛.可念.歡喜.欲相應而使人樂。云何為五。謂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由此令王及王眷屬得安樂歡喜。摩訶男。極是欲味無復過是。所患甚多。

摩訶男。云何欲患。摩訶男。族姓子者。隨其技術。以自存活。或作田業.或行治生.或以學書.或明算術.或知工數.或巧刻印.或作文章.或造手筆.或曉經書.或作勇將.或奉事王。彼寒時則寒。熱時則熱。飢渴.疲勞.蚊虻所蜇。作如是業。求圖錢財。摩訶男。此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不得錢財者。便生憂苦.愁慼.懊惱。心則生癡。作如是說。唐作唐苦。所求無果。摩訶男。彼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得錢財者。彼便愛惜守護密藏。所以者何。我此財物莫令王奪.賊劫.火燒.腐壞.亡失。出財無利。或作諸業。而不成就。彼作如是守護密藏。若使王奪.賊劫.火燒.腐壞.亡失。彼便生憂苦.愁慼.懊惱。心則生癡。作如是說。若有長夜所可愛念者。彼則亡失。

摩訶男。如是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子.兄弟姐妹.親族展轉共諍。彼既如是共鬪諍已。母說子惡。子說母惡。父子.兄弟姐妹.親族更相說惡。況復他人。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

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諍。居士居士共諍。民民共諍。國國共諍。彼因鬪諍共相憎故。以種種器仗。轉相加害。或以拳扠石擲。或以杖打刀斫。彼當鬪時。或死或怖。受極重苦。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

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著鎧被袍。持槊弓箭。或執刀楯入在軍陣。或以象鬪。或馬或車。或以步軍。或以男女鬪。彼當鬪時。或死或怖。受極重苦。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著鎧被袍。持槊弓箭。或執刀楯往奪他國。攻城破塢。共相格戰。打鼓吹角。高聲喚呼。或以槌打。或以鉾戟。或以利輪。或以箭射。或亂下石。或以大弩。或以融銅珠子灑之。彼當鬪時。或死或怖。受極重苦。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著鎧被袍。持槊弓箭。或執刀楯入村入邑.入國入城。穿牆發藏。劫奪財物。斷截王路。或至他巷。壞村害邑.滅國破城。於中或為王人所捉。種種拷治。截手截足或截手足。截耳截鼻或截耳鼻。或臠臠割。拔鬚拔髮或拔鬚髮。或著檻中衣裹火燒。或以沙壅草纏火爇。或內鐵驢腹中。或著鐵豬口中。或置鐵虎口中燒。或安銅釜中。或著鐵釜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鐵鉤鉤。或臥鐵牀以沸油澆。或坐鐵臼以鐵杵擣。或龍蛇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撾。或以棒打。或生貫高標上。或梟其首。彼在其中。或死或怖。受極重苦。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

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於後時疾病著牀。或坐.臥地。以苦逼身。受極重苦。不可愛樂。彼若有身惡行。口.意惡行。彼臨終時在前覆障。猶日將沒大山崗側。影障覆地。如是。彼若有身惡行。口.意惡行。在前覆障。彼作是念。我本惡行在前覆我。我本不作福業。多作惡業。若使有人作惡兇暴唯為罪。不作福.不行善。無所畏.無所依.無所歸。隨生處者。我必生彼。從是有悔。悔者不善死。無福命終。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因身.口.意惡行故。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摩訶男。是謂後世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

摩訶男。是故當知欲一向無樂。無量苦患。多聞聖弟子不見如真者。彼為欲所覆。不得捨樂及無上息。摩訶男。如是彼多聞聖弟子因欲退轉。摩訶男。我知欲無樂。無量苦患。我知如真已。摩訶男。不為欲所覆。亦不為惡所纏。便得捨樂及無上息。摩訶男。是故我不因欲退轉。

45 云何斷諸煩惱煩惱因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七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云何斷諸煩惱煩惱因

佛言。善男子。凡夫之色從煩惱生。是故智說。色是無常苦空無我。如來色者遠離煩惱。是故說是常恒無變。迦葉菩薩言。世尊。云何為色從煩惱生。善男子。煩惱三種。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智者應當觀是三漏所有罪過。所以者何。知罪過已則能遠離。譬如醫師先診病脈。知病所在然後授藥。善男子。如人將盲至蕀林中捨之而還。盲人於後甚難得出。設得出者身體壞盡。世間凡夫亦復如是。不能知見三漏過患。則隨逐行。如其見者則能遠離。知罪過已。雖受果報果報輕微。

善男子。有四種人。一作業時重受報時輕。二作業時輕受報時重。三作業時重受報俱重。四作業時輕受報俱輕。善男子。若人能觀煩惱罪過。是人作業受果俱輕。善男子。有智之人作如是念。我應遠離如是等漏。又復不應作如是等鄙惡之事。何以故。我今未得脫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報故。我若修道。當因是力破壞諸苦。是人觀已。貪欲瞋恚愚癡微弱。既見貪欲瞋癡輕已。其心歡喜。

復作是念。我今如是皆由修道因緣力故。令我得離不善之法親近善法。是故現在得見正道。應當勤加而修習之。是人因是勤修道力。遠離無量諸惡煩惱。及離地獄餓鬼畜生人天果報。是故我於契經中說。當觀一切有漏煩惱及有漏因。何以故。有智之人若但觀漏。不觀漏因則不能斷諸煩惱也。何以故。智者觀漏從是因生。我今斷因。漏則不生。善男子。如彼醫師先斷病因。病則不生。智者先斷煩惱因者。亦復如是。

有智之人先當觀因。次觀果報。知從善因生於善果。知從惡因生於惡果。觀果報已遠離惡因。觀果報已。復當次觀煩惱輕重。觀輕重已先離重者。既離重已輕者自去。善男子。智者若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是人爾時精勤修道。不息不悔。親近善友至心聽法。為滅如是諸煩惱故。善男子。譬如病者自知病輕必可除差。雖得苦藥服之不悔。有智之人 亦復如是。勤修聖道歡喜不愁不息不悔。善男子。若人能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為除煩惱故勤修聖道。是人不從煩惱生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不能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不勤修道。是人則從煩惱生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中略)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三有漏者。云何名為欲漏有漏無明漏耶。佛言。善男子。欲漏者。內惡覺觀因於外緣生於欲漏。(中略)是故一切內惡覺觀外諸因緣。名之為欲。是名欲漏。有漏者。色無色界內諸惡法外諸因緣。除欲界中外諸因緣內諸覺觀。是名有漏。無明漏者。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別內外。名無明漏。

善男子。無明即是一切諸漏根本。何以故。一切眾生無明因緣。於陰入界憶想作相。名為眾生。是名想倒心倒見倒。以是因緣生一切漏。是故我於十二部經說無明者。即是貪因瞋因癡因。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來昔於十二部經說言。不善思惟因緣生於貪欲瞋癡。今何因緣乃說無明。善男子。如是二法互為因果互相增長。不善思惟生於無明。無明因緣生不善思惟。善男子。其能生長諸煩惱者。皆悉名為煩惱因緣。親近如是煩惱因緣。名為無明。(中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有智之人知於漏因。云何名為知於漏因。善男子。智者當觀。何因緣故生是煩惱。造作何行生此煩惱。於何時中生此煩惱。共誰住時生此煩惱。何處止住生此煩惱。觀何事已生於煩惱。受誰房舍臥具飲食衣服湯藥而生煩惱。何因緣故轉下作中轉中作上。下業作中中業作上。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則得遠離生漏因緣。如是觀時未生煩惱遮令不生。已生煩惱便得除滅。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智者當觀生煩惱因。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眾生一身云何能起種種煩惱。佛言。善男子。如一器中有種種子。得水雨已各各自生。眾生亦爾。器雖是一。愛因緣故。而能生長種種煩惱。

44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中略)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中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43 若大妄語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若大妄語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

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42 發十種心 專念隨成一心 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下 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譯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二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二 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譯

發十種心 專念隨成一心 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實言告汝。若有菩薩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我說是人非出家者。彌勒。若有勤修智斷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業營眾務者。我說是人。住如來教。若有菩薩。樂作世業營於眾務。為所不應。我說是人住於生死。是故菩薩不應親近。

彌勒。若有菩薩。多營眾務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薩。不能令我而生歡喜。亦非供養恭敬於我。彌勒。若有菩薩。於波羅蜜相應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修行為人演說。是人乃為供養於我。何以故。諸佛菩提從多聞生。不從眾務而得生也。

彌勒。若有菩薩勤營眾務。令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營於眾務。當知是人。增長業障無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一切皆從智慧而生。是故彌勒。營事菩薩。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讀誦修行演說菩薩。於修禪定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彌勒。若一閻浮提營事菩薩。於一讀誦修行演說菩薩之所。應當親近供養承事。若一閻浮提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如是善業。如來隨喜。如來悅可。若於勤修智慧菩薩。承事供養。當獲無量福德之聚。何以故。智慧之業無上最勝。超過一切三界所行。是故彌勒。若有菩薩發起精進。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善說初業菩薩樂於憒鬧、世話、睡眠、眾務過失。世尊。云何名為戲論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當得住於寂靜無諸諍論。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今略說有二十種。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於現在生多諸苦惱。二者增長瞋恚退失忍辱。三者為諸怨對之所惱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諸鬥諍怨競之心。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九者當得醜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軟言詞謇澀。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十二者於未聞經聞之不悟。十三者諸善知識皆悉捨離。十四者諸惡知識速當值遇。十五者修行於道難得出離。十六者不悅意語數數常聞。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諸疑惑。十八者常生難處不聞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礙。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諸怨嫉。彌勒。是為菩薩耽著戲論二十種過。(中略)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說如是過失。令諸菩薩生覺悟心。世尊。於後末世五百歲中。頗有菩薩。聞說如是諍論過失。能生憂悔離煩惱不。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少有菩薩。能生憂悔捨離煩惱。多有菩薩。其心剛強不相尊敬。懷增上慢互相是非。聞說如是甚深義趣殊勝功德。雖復受持讀誦演說。由是菩薩業障深重。不能得生殊勝功德。便於是經疑惑不信。不復受持為人演說。

時魔波旬見是事已。為誑惑故作比丘像。來到其所。說如是言。此諸經典皆是世俗。善文詞者之所製造。非是如來之所宣說。何以故。此經所說功德利益汝皆不得。由魔波旬如是誑惑。於此空性義利相應甚深契經。心生疑惑起諸諍論。不復受持讀誦演說。

彌勒。彼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業故。不能獲彼殊勝功德。自業消已。決定當得如是功德。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等為十。

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

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

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