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不聽聲聞弟子食肉 菩薩不習食肉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如來性品第四之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不聽聲聞弟子食肉 菩薩不習食肉

佛復告迦葉。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分別開示大般涅槃。有四相義。何等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隨問答。四者善解因緣義。(中略)

能隨問答者。若有人來問佛世尊。我當云何不捨錢財。而得名為大施檀越。佛言。若有沙門婆羅門等。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淨物者。當施其人奴婢僕使。修梵行者。施與女人。斷酒肉者。施以酒肉。不過中食施過中食。不著花香施以花香。如是施者。施名流布。遍至他方。財寶之費不失毫釐。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讚迦葉。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護法菩薩應當如是。

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淨肉。迦葉。是三種淨肉隨事漸制。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種不淨乃至九種清淨而復不聽。佛告迦葉。亦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穀麥。及黑石蜜乳酪蘇油。以為美食。雖說應畜種種衣服。所應畜者要是壞色。何況貪著是魚肉味。

迦葉復言。如來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種味乳酪酪漿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諸衣服憍奢耶衣珂貝皮革金銀盂器。如是等物亦不應受。善男子。不應同彼尼乾所見。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異意故聽食三種淨肉。異想故斷十種肉。異想故一切悉斷。及自死者。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

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師子已。眾人見之聞師子臭亦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淨之食。猶尚不食。況當食肉。

善男子。我涅槃後。無量百歲。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法中當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讀誦經。貪嗜飲食長養其身。身所被服麁陋醜惡。形容憔悴無有威德。放畜牛羊擔負薪草。頭鬚髮爪悉皆長利。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視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多諸病苦眠臥糞穢。外現賢善內懷貪嫉。如受瘂法婆羅門等。實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如是等人破壞如來所制戒律正行威儀。說解脫果離不淨法。及壞甚深祕密之教。各自隨意反說經律。而作是言。如來皆聽我等食肉。自生此論。言是佛說。互共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

善男子。爾時復有諸沙門等。貯聚生穀受取魚肉。手自作食。執持油瓶寶蓋革屣。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璃車璩馬瑙頗梨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貝。種種果蓏。學諸伎藝。畫師泥作造書教學。種植根栽。蠱道呪幻和合諸藥。作倡伎樂香花治身。樗蒱圍碁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惡事者。當說是人真我弟子。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即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是則名為能隨問答。

73 四十二章經(節錄)

四十二章經 (東漢古本節錄)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竺法蘭譯

佛言。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愛與欲也。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身,猶水歸海,自成深廣矣。有惡知非,改過得善,罪日消滅,後會得道也。

佛言。人愚吾以為不善,吾以四等慈護濟之。重以惡來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在此也。害氣重殃,反在于彼。

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制命不死難、得佛經難、生值佛世難。

有沙門問佛,以何緣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欲守空,即見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萬物形體豐熾念非常。執心如此,得道疾矣。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假其二,普天之民,無能為道者。

佛告沙門。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視。慎無與言,若與言者,敕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姊,少者為妹,幼者子。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唯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矣。

佛言。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見火,火來已卻。道人見愛欲,必當遠之。

欲吾知爾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爾,即爾而不生。佛行道聞之,謂沙門曰。記之。此迦葉佛偈,流在俗間。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佛言。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被鉀、操兵、出門欲戰。意怯膽弱乃自退走,或半道還,或格鬥而死,或得大勝還國高遷。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銳進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滅惡盡,必得道矣。

佛言。夫人為道,猶所鍛鐵,漸深棄去垢,成器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佛言。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

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萬分耶。

佛言。人為道,能拔愛欲之根。譬如摘懸珠,一一摘之,會有盡時。惡盡,得道也。

佛言。諸沙門行道,當如牛負。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自蘇息。沙門視情欲,甚於彼泥。直心念道,可免眾苦。

佛言。吾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視氈素之好如弊帛。

四十二章經全文(東漢古本): http://www.budaedu.org/budaedu/buda2_08.php

72 斷欲法門 空解脫門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卷第五 定品第四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日藏分第十四 定品第四 (收錄)

斷欲法門 空解脫門

憍陳如。何者欲愛。欲名放逸。放逸因緣則生貪觸。以觸因緣則生樂想。如是等法眾生樂著。欲心發動如火所燒。欲因緣故樂造十惡捨離十善。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生貧窮夜叉中。欲因緣故於生死中。受五陰身俱種種苦。雖受是苦不生怖畏。心無慚愧不樂修善。於流轉中難得人身。設得人身。以欲因緣身口不淨。造作無量諸重惡業乃至五無間業。以是因緣。復於生死三惡道中受大重苦。一切受苦皆因欲心。欲集因緣猶如糞豬被於繫縛。趣三惡道受諸苦惱。是故如來為斷貪欲。宣說正法呵責欲法。若有眾生得聞如是呵責欲已。能如實觀諸欲不淨。(中略)

是故憍陳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自利益。見他利益。見彼此利益。常應親近善友。學善友法。常聞善友呵責欲法種種過患。如是聞已。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憍陳如。所言善友者。謂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中略)

爾時。一切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一切大集諸來眾等同發聲言。唯願如來宣說欲過。我等聞已。如佛所說至心受持。佛言。憍陳如。諦聽諦聽。四種因緣眾生生欲。何者為四。色貪。長短赤白等貪。觸貪。樂貪樂歌舞種種莊嚴瓔珞服飾等貪。

何者色貪。色名四大和合。生滅不住。無我無眾生。如是四大無我無眾生。一切凡夫無明顛倒。橫於色中而生覺觀。此是男。此是女。此好此惡。此可樂。此不可樂。欲火入心猶如鬼著。男見女身。執相取著長短黑白。以是因緣。未生欲能令生。已生欲能令增長。

是人如是念欲轉多常不捨離。一切善根悉皆減少。不復愛樂諸善知識。不能善護身口意業。與一切罪而共和合。不見一切諸欲過患。以不見故。命終即入三惡道中。或在地獄。或在畜生。或在餓鬼。於彼惡道無量世中受諸大苦。皆由貪欲。貪欲因緣令欲增長。

諸有智者觀察女色。念不淨想。不念女身所有髮毛皮肉筋血。但念白骨專心不捨。如女人身。男子身亦如是。如見近身。遠身亦如是。如他身。自身亦如是。但念白骨。不念髮毛皮肉筋血。如是念已數數思惟。心常信念不忘失者。此名心順行道初斷欲法門。

是人復念彼骨中。心三摩跋提住於眉間如棗許處。如是念已數數思惟。心住不失。彼人爾時心得寂靜。氣息不出不入。不見惡相。不見惡事。不樂不念乃至不緣一法。是則名為奢摩他。名心寂靜。此名煩惱順行道第二斷欲法門。

云何身寂靜。是人如是念故。能令身中出入息定。不入不出。彼智慧人波羅娑佛陀身心樂寂滅。如是念故。心速順奢摩他。此名第三寂滅攀緣斷煩惱道法門。

是人復念頭骨頂中如一小棗處。如是數數念已。見彼中空。如是數數念空。見彼頂骨如一沙塵。如是第二第三見骨末。依此法用一切頭骨皆如塵末。見彼骨末為風所吹。如是見一切身骨皆悉如末。為風所吹。如是不見身骨。乃至見虛空彼中身心波囉娑三跋帝。此名第四順奢摩他寂滅攀緣斷煩惱道法門。

爾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白佛言。世尊。虛空相者。是有為相不。佛言。如是。善男子。虛空之相是有為相。時憍陳如復白佛言。世尊。若虛空相是有為者。為是自相。為他相耶。佛言。憍陳如。若能觀察一切法界及有為界。是名自相。何以故。若能觀察色寂靜者。當知彼人能見如來。所以者何。若人觀骨。見骨如末為風所吹。見是事已。能深觀察色之實性。

是人爾時見一切色悉皆空寂。乃至不見一切諸相。唯見虛空。但念虛空。於彼虛空數數修習。見十方色一切皆空如淨琉璃。於中復見無量諸佛。乃至十方亦復如是。見佛身已。又見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十方悉見諸佛色身俱足。光照團圓。如尼俱陀樹。彼人過去若曾習學涅槃之道。有善根者即作是念。我當問佛。如是虛空誰之所造。久近當滅。

作是念已。即便問佛。爾時如來即為宣說。夫虛空者。但有名字。無有作者。當何所滅。言虛空者。無有覺觀。無物無數。無有相貌。無出無滅。一切法相亦不可得。能想所想亦皆是無。了知是已。於諸想縛悉皆解脫。即便獲得阿那含果。能斷一切貪欲之心。唯有色愛無色愛結。及於掉慢諸無明在。

彼人爾時見佛身已。作如是念,我今當知如來身相長短廣狹。作是念已。見所在處十方空中。悉有如來。彼人爾時欲得觀少即便見少。欲得觀多隨意見多。無量無邊亦復如是。復次。彼人更作是念。如是諸佛從何而來。復作是念。如是如來無所從來。去無所至。彼人爾時不見諸佛有去來已。又作是念。三界受身。心但虛假。以是因緣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何以故。自心作佛。自心見故。心即我身。身即虛空。我因覺觀故。見無量無邊諸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非心心知。非心心見。見心相者則不可斷。我觀法界性無牢實。隨念生故。是故一切所有性相。及心覺觀。即是虛空。虛空之性亦復非有。

若能如是見彼空者。已於過去發菩提心。彼人修習三昧因緣。即得諸佛現其前住。是人若發求聲聞心。即得一切無相三昧。既修習已。復得無著清淨智心。遠離無明。亦復獲得隨順空忍。不久得於四果真證。彼人若見空即是空。爾時即得身心寂靜。得寂靜已。是則名為空解脫門。入是門已。欲得取於阿羅漢果則為不難。是名第五修習空寂滅諸攀緣斷煩惱道真實法門。(中略)

爾時。佛告憍陳如言。若復有人自觀頭骨。心若不停及不樂者。是未調伏。既未調伏。亦復不能得於解脫。彼人爾時應當更詣屍陀林所觀察死人。或見青瘀膖脹血塗。或見膿流處處淹漬。皮肉爛潰筋脈相交。禽獸往來爭共唼食。或見白骨其色如珂。髏頷差移手足分散。見是相已。當熟察心樂住何處。知已即觀。常念不捨。一切外色敗壞若斯。自揆我身亦應如是。始從青瘀臭處腥臊。終至白骨支離消散。心常專念。勿使他緣。若住若行若坐若臥。勤修觀行。滑利流通。晝夜相續不令馳散。閉目開目恒使分明。從少至多。內外洞徹。

如是展轉。乃至山河草木叢林人畜等物。皆作骨相亦復如是。於四威儀。常見自身骨具等事。未曾捨離。如是心住不動如山。於一緣中。常定無亂。不淨念等悉具足滿。彼人爾時於此身中作是觀已。乃至命終不起染心。於現在時能離貪欲。他世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