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眾生之類難可覺知

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三 地主品第二十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眾生之類難可覺知

(二)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尊者婆拘盧在一山曲。補納故衣。是時。釋提桓因遙見尊者婆拘盧在一山曲。補納故衣。見已。便作是念。此尊者婆拘盧已成阿羅漢。諸縛已解。長壽無量。恒自降伏。思惟非常.苦.空.非身。不著世事。亦復不與他人說法。寂默自修。如外道異學。不審此尊能與他說法。為不堪任乎。我今當與試之。爾時。天帝釋便從三十三天沒不現。來至耆闍崛山。在尊者婆拘盧前住。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釋提桓因便說此偈

智者所歎說  何故不說法    壞結成聖行  何為寂然住

爾時。尊者婆拘盧復以此偈。報釋提桓因曰

有佛舍利弗  阿難均頭槃    亦及諸尊長  善能說妙法

爾時。釋提桓因白尊者婆拘盧曰。眾生之根有若干種。然尊當知。世尊亦說眾生種類。多於地土。何故尊者婆拘盧不與他人說法。

婆拘盧報曰。眾生之類難可覺知。世界若干。國土不同。皆著我所.非我所。我今觀察此義已。故不與人說法。釋提桓因曰。願尊與我說我所.非我所之義。尊者婆拘盧曰。我.人.壽命.若男.若女.士夫之類。盡依此命而得存在。然復。拘翼。世尊亦說。比丘當知。當自熾然。無起邪法。亦當賢聖默然。我觀此義已。故默然耳。是時。釋提桓因遙向世尊叉手。便說此偈

歸命十力尊  圓光無塵翳    普為一切人  此者甚奇特

尊者婆拘盧報曰。何故帝釋而作是說。此者甚奇特。釋提桓因報言。自念我昔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而問此義。天.人之類有何想念。爾時。世尊告我曰。此世界若干種。各各殊異。根原不同。我聞此語已。尋對曰。如是。世尊。所說世界若干種。各各不同。設與彼眾生說法。咸共受持有成果者。我以此故說。此者甚奇特。然尊者婆拘盧所說。亦復如是。世界若干種。各各不同。是時。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尊堪任與人說法。非為不能。是時。釋提桓因即從坐起而去。爾時。釋提桓因聞尊者婆拘盧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閱城乞食。爾時。提婆達兜亦入城乞食。時。提婆達兜所入巷中。佛亦往至彼。然佛遙見提婆達兜來。便欲退而去。是時。阿難白世尊曰。何故欲遠此巷。世尊告曰。提婆達兜今在此巷。是以避之。阿難白佛言。世尊。豈畏提婆達兜乎。世尊告曰。我不畏提婆達兜也。但此惡人不應與相見。阿難曰。然。世尊。可使此提婆達兜乃可使在他方。爾時。世尊便說此偈言

我終無此心  使彼在他方    彼自當造行  便自在他所

阿難白世尊曰。然提婆達兜有過於如來所。世尊告曰。愚惑之人不應與相見。是時。世尊向阿難而說此偈

不應見愚人  莫與愚從事    亦莫與言論  說於是非事

是時。阿難復以此偈報世尊曰

愚者何所能  愚者有何過    正使共言說  竟有何等失

爾時。世尊復以此偈報阿難曰

愚者自造行  所作者非法    正見反常律  邪見日以滋

是故。阿難。莫與惡知識從事。所以然者。與愚人從事。無信.無戒.無聞.無智。與善知識從事。便增益諸功德。戒具成就。如是。阿難。當作是學。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五百人俱。爾時。王阿闍世恒以五百釜食給與提婆達兜。彼時。提婆達兜名聞四遠。戒德具足。名稱悉備。乃能使王日來供養。是時。提婆達兜得此利養已。諸比丘聞之。白世尊曰。國中人民。歎說提婆達兜名稱遠布。乃使王阿闍世恒來供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比丘。莫施此心。貪提婆達兜利養。所以然者。提婆達兜愚人造此三事。身.口.意行。終無驚懼。亦不恐怖。如今提婆達兜愚人。當復盡此諸善功德。如取惡狗鼻壞之。倍復凶惡。提婆達兜愚人。亦復如是。受此利養。遂起貢高。是故。諸比丘。亦莫興意著於利養。設有比丘著於利養。而不獲三法。云何為三。所謂賢聖戒.賢聖三昧.賢聖智慧。而不成就。若有比丘不著利養。便獲三法。云何為三。所謂賢聖戒.賢聖三昧.賢聖智慧。若欲成此三法。當發善心。不著利養。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39 若說法若聖默然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三 論寂品第八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若說法若聖默然

爾時。等行菩薩謂文殊師利言。(中略)如佛所說。汝等集會當行二事。若說法若聖默然。何謂說法。何謂聖默然。答言。若說法不違佛。不違法。不違僧。是名說法。若知法即是佛。離相即是法。無為即是僧。是名聖默然。

又善男子。因四念處有所說。名為說法。於一切法無所憶念。名聖默然。因四正勤有所說。名為說法。以諸法等不作等。不作不等。名聖默然。因四如意足有所說。名為說法。若不起身心名聖默然。因五根五力有所說。名為說法。若不隨他語有所信。為不取不捨故分別諸法。一心安住無念念中解一切法。常定性。斷一切戲論慧。名聖默然。因七菩提分有所說。名為說法。若常行捨。心無所分別。無增無減。名聖默然。因八聖道分有所說。名為說法。若知說法相如栰喻。不依法。不依非法。名聖默然。善男子。於是三十七助道法。若能開解演說。名為說法。若身證是法。亦不離身見法。亦不離法見身。於是觀中不見二相。不見不二相。如是現前知見而亦不見。名聖默然。

又善男子。若不妄想著我。不妄想著彼。不妄想著法有所說。名為說法。若至不可說相。能離一切言說音聲。得不動處。入離相心。名聖默然。又善男子。若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而教誨之。名為說法。常入於定。心不散亂。名聖默然。

等行言。如我解文殊師利所說義。一切聲聞辟支佛無有說法。亦無聖默然。所以者何。不能了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亦復不能常在於定。文殊師利。若有真實問何等是世間說法者。何等是世間聖默然者。則當為說諸佛是也。所以者何。諸佛善能分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亦常在定。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等行所說。唯諸佛如來有此二法。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親從佛聞。汝等集會當行二事。若說法。若聖默然。世尊。若聲聞不能行者。云何如來勅諸比丘行此二事。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聲聞不從他聞。能說法能聖默然不。須菩提言。不也。須菩提。是故當知一切聲聞辟支佛。無有說法無聖默然。

爾時。文殊師利謂須菩提言。或有眾生多婬欲者。以觀淨得解脫。不以不淨。唯佛能知。或有眾生多瞋恚者。以觀過得解脫。不以慈心。唯佛能知。或有眾生多愚癡者。以不共語得解脫。不以說法。唯佛能知。或有眾生等分行者。不以觀淨不以不淨。不以觀過不以慈心。不以不共語。不以說法得解脫者。隨其根性以諸法平等。而為說法使得解脫。唯佛能知。是故如來。於諸說法人中為最第一。禪定人中亦最第一。

爾時。須菩提問文殊師利。若聲聞辟支佛不能如是說法。不能如是聖默然者。諸菩薩有成就如是功德。能說法能聖默然不。答言。唯佛當知。於是佛告須菩提。有三昧名入一切語言心不散亂。若菩薩成就此三昧皆得是功德。

爾時。文殊師利謂等行菩薩。善男子。為眾生八萬四千行故。說八萬四千法藏。名為說法。常在一切滅受想行定中。名聖默然。善男子。我若一劫。若減一劫。能說是義。是名說法相。是聖默然相。猶不能盡。

於是佛告等行菩薩。善男子。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普光。劫曰名聞。國名喜見。(中略)善男子。其普光佛。以三乘法為弟子說。亦多樂說如是法音。汝等比丘當行二事。若說法。若聖默然。善男子。爾時。上方醫王佛土。有二菩薩。一名無盡意。二名益意。來詣普光佛所。頭面禮足。右遶三匝。恭敬合掌。却住一面。時普光佛。為二菩薩廣說淨明三昧。所以名曰淨明三昧者。若菩薩入是三昧。即得解脫一切諸相及煩惱著。亦於一切佛法。得淨光明。是故名為淨明三昧。

又前際一切法淨。後際一切法淨。現在一切法淨。是三世畢竟淨。無能令不淨。性常淨故。是以說一切諸法性常清淨。何謂諸法性淨。謂一切法空相。離有所得故。一切法無相相。離憶想分別故。一切法無作相。不取不捨。無求無願。畢竟離自性故。是名性常清淨。以是常淨相。知生死性即是涅槃。涅槃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說心性常清淨。

善男子。譬如虛空。若受垢污無有是處。心性亦如是。若有垢污無有是處。又如虛空。雖為烟塵雲霧覆翳。不明不淨。而不能染污虛空之性。設染污者不可復淨。以虛空實不染污故。還見清淨。凡夫心亦如是。雖邪憶念起諸煩惱。然其心相不可垢污。設垢污者不可復淨。以心相實不垢污。性常明淨。是故心得解脫。善男子。是名入淨明三昧門。彼二菩薩聞是三昧。於諸法中得不可思議法光明。

爾時。無盡意菩薩白普光佛言。世尊。我等已聞入淨明三昧門。當以何行行此法門。佛告無盡意。善男子。汝等當行二行。若說法。若聖默然。時二菩薩從佛受教。頭面禮佛足。遶三匝而出。趣一園林。自以神力化作寶樓於中修行。時有梵天名曰妙光。與七萬二千梵俱來至其所。頭面禮足。問二菩薩。善男子。普光如來說言。汝等比丘集會當行二事。若說法。若聖默然。善男子。何謂說法。何謂聖默然。二菩薩言。汝今善聽。我當少說。唯有如來乃通達耳。於是二菩薩。以二句義為諸梵眾廣分別說。時七萬二千梵皆得無生法忍。妙光梵天得普光明三昧。是二菩薩。於七萬六千歲。以無礙辯力答其所問。不懈不息分別二句。互相問答而不窮盡。

於是普光佛。在虛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勿於文字言說而起諍訟。凡諸言說皆空如響。如所問答亦如是。汝等二人皆得無礙辯才及無盡陀羅尼。若於一劫若百劫。說此二句辯不可盡。善男子。佛法是寂滅相。第一之義。此中無有文字不可得說。諸所言說皆無義利。是故汝等。當隨此義勿隨文字。是二菩薩聞佛教已。默然而止。佛告等行。以是當知。菩薩若以辯才說法。於百千萬劫若過百千萬劫。不可窮盡。

138 行真實空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雙品第十五 小空經第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行真實空

(一九○)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於東園鹿子母堂。爾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一時遊行釋中。城名釋都邑。我於爾時。從世尊聞說如是義。阿難。我多行空。彼世尊所說。我善知.善受。為善持耶。

爾時。世尊答曰。阿難。彼我所說。汝實善知.善受.善持。所以者何。我從爾時及至於今。多行空也。阿難。如此鹿子母堂。空無象馬.牛羊.財物.穀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眾。是為。阿難。若此中無者。以此故。我見是空。若此有餘者。我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村想。莫念人想。當數念一無事想。彼如是知。空於村想。空於人想。然有不空。唯一無事想。若有疲勞。因村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人想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一無事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人想。莫念無事想。當數念一地想。彼比丘若見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叢。有沙有石。山嶮深河。莫念彼也。若見此地平正如掌。觀望處好。當數念彼。阿難。猶如牛皮。以百釘張。極張托已。無皺無縮。若見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叢。有沙有石。山嶮深河。莫念彼也。若見此地平正如掌。觀望處好。當數念彼。彼如是知。空於人想。空無事想。然有不空。唯一地想。若有疲勞。因人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事想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一地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無事想。莫念地想。當數念一無量空處想。彼如是知。空無事想。空於地想。然有不空。唯一無量空處想。若有疲勞。因無事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地想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一無量空處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地想。莫念無量空處想。當數念一無量識處想。彼如是知。空於地想。空無量空處想。然有不空。唯一無量識處想。若有疲勞。因地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量空處想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一無量識處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無量空處想。莫念無量識處想。當數念一無所有處想。彼如是知。空無量空處想。空無量識處想。然有不空。唯一無所有處想。若有疲勞。因無量空處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量識處想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一無所有處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無量識處想。莫念無所有處想。當數念一無想心定。彼如是知。空無量識處想。空無所有處想。然有不空。唯一無想心定。若有疲勞。因無量識處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所有處想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一無想心定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彼作是念。我本無想心定。本所行.本所思。若本所行.本所思者。我不樂彼。不求彼。不應住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如是知。空欲漏。空有漏.空無明漏。然有不空。唯此我身六處命存。若有疲勞。因欲漏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有漏.無明漏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此我身六處命存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

阿難。若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彼一切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阿難。若當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彼一切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阿難。若今現在我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亦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阿難。汝當如是學。我亦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是故。阿難。當學如是。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37 漸次第作 至成就訖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梵志品第十二 算數目揵連經第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漸次第作 至成就訖

(一四四)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東園鹿子母堂。爾時。算數梵志目揵連。中後彷徉。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却坐一面。白曰。瞿曇。我欲有所問。聽乃敢陳。世尊告曰。目揵連。恣汝所問。莫自疑難。

算數目揵連則便問曰。瞿曇。此鹿子母堂漸次第作。轉後成訖。瞿曇。此鹿子母堂椷梯。初昇一蹬。後二.三.四。瞿曇。如是此鹿子母堂漸次第上。瞿曇。此御象者。亦漸次第調御成訖。謂因鉤故。瞿曇。此御馬者。亦漸次第調御成訖。謂因鞙故。瞿曇。此剎利亦漸次第至成就訖。謂因捉弓箭故。瞿曇。此諸梵志亦漸次第至成就訖。謂因學經書故。瞿曇。我等學算數。以算數存命。亦漸次第至成就訖。若有弟子。或男或女。始教一一數。二二.三三.十.百.千.萬。次第至上。瞿曇。如是我等學算數。以算數存命。漸次第至成訖。沙門瞿曇。此法.律中。云何漸次第作至成就訖。

世尊告曰。目揵連。若有正說。漸次第作。乃至成訖。目揵連。我法.律中謂正說。所以者何。目揵連。我於此法.律。漸次第作至成就訖。目揵連。若年少比丘初來學道。始入法.律者。如來先教。比丘。汝來身護命清淨。口.意護命清淨。目揵連。若比丘身護命清淨。口.意護命清淨者。如來復上教。比丘。汝來觀內身如身。至觀覺.心.法如法。目揵連。若比丘觀內身如身。至觀覺.心.法如法者。如來復上教。比丘。汝來觀內身如身。莫念欲相應念。至觀覺.心.法如法。莫念非法相應念。

目揵連。若比丘觀內身如身。不念欲相應念。至觀覺.心.法如法。不念非法相應念者。如來復上教。比丘。汝來守護諸根。常念閉塞。念欲明達。守護念心。而得成就。恒起正知。若眼見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謂忿諍故。守護眼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受相。亦不味法。謂忿諍故。守護意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意根。

目揵連。若比丘守護諸根。常念閉塞。念欲明達。守護念心。而得成就。恒起正知。若眼見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謂忿諍故。守護眼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受相。亦不味法。謂忿諍故。守護意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意根者。如來復上教。比丘。汝來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鉢。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

目揵連。若比丘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鉢。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者。如來復上教。比丘。汝來獨住遠離。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山巖石室.露地穰積。或至林中。或住在塚間。汝已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敷尼師檀。結加趺坐。正身正願。反念不向。斷除貪伺。心無有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莫起貪伺。欲令我得。汝於貪伺淨除其心。如是瞋恚.睡眠.調悔.斷疑度惑。於諸善法無有猶豫。汝於疑惑淨除其心。汝斷此五蓋心穢慧羸.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目揵連。若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者。目揵連。如來為諸年少比丘多有所益。謂訓誨教訶。目揵連。若有比丘.長老.上尊.舊學梵行。如來復上教。謂究竟訖。一切漏盡。

算數目揵連即復問曰。沙門瞿曇。一切弟子如是訓誨。如是教訶。盡得究竟智。必涅槃耶。
世尊答曰。目揵連。不一向得。或有得者。或不得者。算數目揵連復更問曰。瞿曇。此中何因何緣。有涅槃.有涅槃道。沙門瞿曇現在導師。或有比丘如是訓誨。如是教訶。得究竟涅槃。或復不得耶。

世尊告曰。目揵連。我還問汝。隨所解答。目揵連。於意云何。汝知王舍城處。諳彼道耶。算數目揵連答曰。唯然。我知王舍城處。亦諳彼道。世尊問曰。目揵連。若有人來欲見彼王。至王舍城。其人問汝。我欲見王。至王舍城。算數目揵連知王舍城處。諳彼道徑。可示語我耶。(中略)此中何因何緣。有彼王舍城。有王舍城道。汝現在導師。彼第一人隨受汝教。於後不久。捨平正道。從惡道還。若王舍城外有好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若干華樹。狹長流河。又有清泉。彼盡不見。亦不知耶。彼第二人隨受汝教。從平正道展轉得至於王舍城。若王舍城外有好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若干華樹。狹長流河。又有清泉。彼盡見盡知耶。

算數目揵連答曰。瞿曇。我都無事。有彼王舍城。有王舍城道。我現在導師。彼第一人不隨我教。捨平正道。從惡道還。若王舍城外有好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若干華樹。狹長流河。又有清泉。彼盡不見。亦不知耶。彼第二人隨順我教。從平正道展轉得至於王舍城。若王舍城外有好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若干華樹。狹長流河。又有清泉。彼盡見盡知耶。世尊告曰。如是。目揵連。我亦無事。有彼涅槃.有涅槃道。我為導師。為諸比丘如是訓誨。如是教訶。得究竟涅槃。或有不得。目揵連。但各自隨比丘所行。爾時。世尊便記彼行。謂究竟漏盡耳。

算數目揵連白曰。瞿曇。我已知。瞿曇。我已解。瞿曇。猶如良地有娑羅林。彼中有守娑羅林人。明健不懈。諸娑羅根以時鋤掘。平高填下。糞沃溉灌。不失其時。若其邊有穢惡草生。盡拔棄之。若有橫曲不調直者。盡各治之。若有極好中直樹者。便權養護。隨時鋤掘。糞沃溉灌。不失其時。如是良地娑羅樹林轉茂盛好。瞿曇。如是有人諛諂.欺誑.極不庶幾。無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心狂。諸根掉亂。持戒寬緩。不廣修沙門。瞿曇。如是之人不能共事。所以者何。瞿曇。如是人者。穢污梵行。瞿曇。若復有人。不有諛諂。亦不欺誑。庶幾.有信。精進不懈。有念.有定。亦有智慧。極恭敬戒。廣修沙門。瞿曇。如是之人。能共事也。所以者何。瞿曇。如是人者。清淨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