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諸佛世尊云何因緣故出現於世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諸佛世尊云何因緣故出現於世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中略)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143 云何無量義 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譯

云何無量義 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中略)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

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煖法頂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唯願世尊。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 法者無餘疑網。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以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 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隣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并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于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然。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能以一音普應眾聲。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善男子。是故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外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142 不依於人而依於法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六 梵志品第十二 瞿默目揵連經第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不依於人而依於法

(一四五) 我聞如是。一時。佛般涅槃後不久。尊者阿難遊王舍城。爾時。摩竭陀大臣雨勢治王舍城。為防跋耆故。於是。摩竭陀大臣雨勢遣瞿默目揵連田作人。往至竹林加蘭哆園。(中略)摩竭陀大臣雨勢遙見尊者阿難。坐在梵志瞿默目揵連田作人中。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却坐一面。問曰。阿難。與梵志瞿默目揵連共論何事。以何事故共會此耶。

尊者阿難答曰。雨勢。梵志瞿默目揵連問我。阿難。頗有一比丘與沙門瞿曇等耶。摩竭陀大臣雨勢復問曰。阿難。云何答彼。尊者阿難答曰。雨勢。都無一比丘與世尊等等。摩竭陀大臣雨勢復問曰。唯然。阿難。無一比丘與世尊等等。頗有一比丘為沙門瞿曇在時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汝等今所依耶。尊者阿難答曰。雨勢。都無一比丘為世尊所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時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我等今所依者。摩竭陀大臣雨勢復問曰。阿難。唯然。無一比丘與沙門瞿曇等等。亦無一比丘為沙門瞿曇在時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汝等今所依者。頗有一比丘與眾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汝等今所依耶。尊者阿難答曰。雨勢。亦無一比丘與眾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我等今所依者。

摩竭陀大臣雨勢復問曰。阿難。唯然。無一比丘與沙門瞿曇等等。亦無一比丘為沙門瞿曇在時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汝等今所依者。亦無一比丘與眾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汝等今所依者。阿難。若爾者。汝等無所依。共和合.不諍.安隱。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樂遊行。如沙門瞿曇在時耶。尊者阿難告曰。雨勢。汝莫作是說。言我等無所依。所以者何。我等有所依耳。

摩竭陀大臣雨勢白曰。阿難。前後所說何不相應。阿難向如是說。無一比丘與世尊等等。亦無一比丘為世尊所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時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我等今所依者。亦無一比丘與眾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我等今所依者。阿難。何因何緣。今說我有所依耶。

尊者阿難答曰。雨勢。我等不依於人而依於法。雨勢。我等若依村邑遊行。十五日說從解脫時。集坐一處。若有比丘知法者。我等請彼比丘為我等說法。若彼眾清淨者。我等一切歡喜奉行彼比丘所說。若彼眾不清淨者。隨法所說。我等教作是。摩竭陀大臣雨勢白曰。阿難。非汝等教作是。但法教作是。阿難。如是少法.多法。可得久住者。如是阿難等共和合.不諍.安隱。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樂遊行。如沙門瞿曇在時。

摩竭陀大臣雨勢復問曰。阿難。頗有可尊敬耶。尊者阿難答曰。雨勢。有可尊敬。雨勢白曰。阿難。前後所說何不相應。阿難向如是說。無一比丘與世尊共等等。亦無一比丘為世尊在時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我等今所依者。亦無一比丘與眾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後。為諸比丘所依。謂令我等今所依者。阿難。汝何因何緣。今說有可尊敬耶。

尊者阿難答曰。雨勢。世尊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有十法而可尊敬。我等若見比丘有此十法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云何為十。

雨勢。比丘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復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行增上戒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廣學多聞。守持不忘。積聚博聞。所謂法者。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如是諸法廣學多聞。誦習至千。意所推觀。明見深遠。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多聞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作善知識。作善朋友。作善伴黨。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善知識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樂住遠離。成就二遠離。身及心也。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樂住遠離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樂於燕坐。內行正止。亦不離伺。成就於觀。增長空行。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樂燕坐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

復次。雨勢。比丘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軀。隨所遊至。與衣鉢俱。行無顧戀。猶如鷹鳥。與兩翅俱。飛翔空中。如是比丘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軀。隨所遊至。與衣鉢俱。行無顧戀。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知足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
復次。雨勢。比丘常行於念。成就正念。久所曾習。久所曾聞。恒憶不忘。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有正念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捨方便。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精勤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雨勢。我等若見比丘極行慧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復次。雨勢。比丘諸漏已盡。而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雨勢。我等若見比丘諸漏盡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

雨勢。世尊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此十法而可尊敬。雨勢。我等若見比丘行此十法者。則共愛敬.尊重.供養.宗奉。禮事於彼比丘。於是。彼大眾放高大音聲。可修直道。非不可修。若修直道。非不可修者。隨世中阿羅訶愛敬.尊重.供養.禮事。若諸尊可修直道而能修者。是故世中阿羅訶愛敬.尊重.供養.禮事。(下略)

141 當自熾燃 熾燃於法 勿他熾燃 當自歸依 歸依於法 勿他歸依 無放逸行

長阿含經卷第二 遊行經第二初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當自熾燃 熾燃於法 勿他熾燃 當自歸依 歸依於法 勿他歸依 無放逸行

(二) 佛告阿難。眾僧於我有所須耶。若有自言。我持眾僧。我攝眾僧。斯人於眾應有教命。如來不言。我持於眾。我攝於眾。豈當於眾有教令乎。阿難。我所說法。內外已訖。終不自稱所見通達。吾已老矣。年粗八十。譬如故車。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壽。自力精進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無想定。時。我身安隱。無有惱患。

是故。阿難。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云何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阿難。比丘觀內身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觀外身.觀內外身。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謂。阿難。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佛告阿難。吾滅度後。能有修行此法者。則為真我弟子。第一學者。

註: 如是所有初修業者。蒙正教誨修正行時。安住熾然。正知具念。調伏一切世間貪憂。若於如是正加行中。恆常修作。畢竟修作。無倒作意。非喧鬧等所能動亂。是名熾然。(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二)

註: 善方便者。謂為修習不放逸故。無忘失相。說名為念。於諸放逸所有過患了別智相。說名正知。此二所攝。名不放逸。於諸染法防守心故。常能修習諸善法故。(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五)

增一阿含經卷第四 護心品第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無放逸行

(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修行一法。廣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諸行寂靜。得沙門果。至泥洹界。

云何為一法。所謂無放逸行。云何為無放逸行。所謂護心也。云何護心。於是。比丘。常守護心有漏.有漏法。當彼守護心有漏.有漏法。於有漏法便得悅豫。亦有信樂。住不移易。恒專其意。自力勸勉。如是。比丘。彼無放逸行。恒自謹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滅。未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滅。未生無明漏便不生。已生無明漏便能使滅。比丘於彼無放逸行。閑靜一處。恒自覺知而自遊戲。欲漏心便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便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無憍甘露跡  放逸是死徑    無慢則不死  慢者即是死

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無放逸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修行一法。廣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諸行寂靜。得沙門果。至泥洹處。

云何為一法。謂無放逸行於諸善法。云何無放逸行。所謂不觸嬈一切眾生。不害一切眾生。不惱一切眾生。是謂無放逸行。彼云何名善法。所謂賢聖八道品。等見.等方便.等語.等行.等命.等治.等念.等定。是謂善法。爾時。世尊便說偈曰

施一切眾生  不如法施人    雖施眾生福  一人法施勝

是故諸比丘。當修行善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