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云何漸次乃至能入第一有定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云何漸次乃至能入第一有定

於此多聞諸聖弟子。若彼所緣生諸見趣。若自所依令起執著。若諸所有能往一切險惡趣等諸惡欲等。廣說乃至。諸非法行不平等行以為最後。若住於彼。領受非愛險惡等果。如是一切。如實隨觀非我我所。謂於是中。決定無我。亦無我所。如是觀已。當於聖諦得現觀時。彼諸見趣隨眠根本皆永拔故。說名為斷。其餘一切畢竟不續。此聖弟子於彼見趣以為根本。所有能往險惡處等定不能作。定不能往險惡處等。是名第一往惡趣行永損害門

由是因緣。能於自內如實了知。離我等聖所餘異生。雖復有能以世間道。超度能往惡趣不善及惡趣等。獲得四種現法樂住。或得超過諸色無色寂靜解脫。然其不能究竟損害諸惡趣等後可相應。是故彼流雖極能離欲色界愛。暫時獲得勝上樂住。而復當來更還造作殺生等事。往諸惡趣。我等定當不能造作殺生等事。乃至廣說。諸非法行不平等行。我等定當能不造作。是名聖法毘柰耶中永損害門。謂能損害往惡趣行如是諸佛及佛弟子。能實徧知永損害門所有差別。

又即如是諸聖弟子。為欲超度所餘未斷。往善趣行。此聖弟子。於先所作不生喜足。於上漏盡起欣樂欲。發正願心。於彼所得諸世俗道。審觀過患。謂彼不能究竟離苦。是名第一為欲超度往善趣行發心願門。發心願已。普於一切善趣後有所生愛味。深觀過患。如險惡道心生厭離。欣慕寂靜現法涅槃。正修方便。由是進趣如先所得趣涅槃行。如是名為能進趣門。彼由修道漸次離欲。乃至能入第一有定。

若於上捨多生愛味放逸因緣。於現法中不般涅槃。但名上行不還果者。如是名為後上行門。若復於彼深觀過患。於上捨中不生愛味。彼於現法能證涅槃。依有餘依般涅槃說。如是名為般涅槃門。由是門故。如實了知自般涅槃。超度一切往善趣行。於他超度亦正徧知。所謂諸佛及佛弟子。此中初一永損害門。當知超度往惡趣行。後發心願進趣上行涅槃四門。當知超度往善趣行。

復次。諸聖弟子已見諦跡未離欲者。應知略有二種雜染。謂欲雜染。後有雜染。於此二種。諸聖弟子應勤加行淨修其心。諸聖弟子為欲斷除欲雜染故。勤方便時漸依三行。謂趣無動行。趣無所有處行。證入無動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定。此由斷對治故。及遠分對治故。超度欲雜染。

或為斷除後有雜染勤方便時。已離欲界愛。未離色界愛。謂我所何當不有。我何當不有。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今所有。若昔所有。如是一切我皆棄捨。彼正修習能斷後有所有差別對治道已。離色界愛。乃至能入非想非非想處定。若現法中。於其上捨多生愛味不般涅槃。彼於現法不全解脫一切所有後有雜染。若於上捨不生愛味。彼現法中能般涅槃。能全解脫所有一切後有雜染。

當知此中若為對治欲雜染故。修對治道。漸次乃至能入第一有定。若為對治後有雜染。修對治道。漸次乃至能入第一有定。如是二種名共解脫。由諸聖者非聖異生皆可容有。是故此解脫不名聖解脫。若於一切乃至有頂薩迦耶苦。如實知已。超度有頂。於現法中永斷一切所有雜染。如是解脫唯諸聖者方能獲得。故此解脫名聖解脫。如是一切總有五處。一趣無動行。二趣無所有處行。三趣非想非非想處行。四現法涅槃。五聖解脫。

復有三種諸欲過患。一者諸欲能為順樂受境界所生貪欲因緣。二者諸欲能為順苦受境界所生瞋恚因緣。三者諸欲能為順不苦不樂受境界所生無明憤發因緣。又此諸欲當於三處應觀過患。一自性故。二所緣故。三助伴故。自性故者。謂虛妄分別所生貪愛。所緣故者。謂若內若外五種色境。助伴故者。謂非理作意相應倒想。

又離上欲勝方便心。說名廣大。何以故。由彼上地轉上轉勝故修彼心。說名廣大。若能厭離下地世間。當知定以無常等行。厭壞制伏。於其上地所應得處。當知亦以暫時方便起寂靜想。住持其心。又我已得於是處所。具足安住生信解者。當知彼於加行道中修習淨信。於是處所生淨信心。由此淨信增上力故。修習精進念定慧等。從初靜慮漸次乃至識無邊處諸無動定。皆能證入。又由其慧起是勝解。謂我已能入如是定。此即能感識無動處所有生果。若現法中不般涅槃。或不進求往於上地。彼於當來決定應往此無動處。

又由三緣於是諸地。當知建立為無動處。謂外欲等散動斷故。立初靜慮為無動處。尋伺喜樂色界地中諸動斷故。立第四靜慮為無動處。有色有對種種別異想動斷故。立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為無動處。第二第三靜慮中後後所有諸動斷故。當知亦得名無動處。識無邊處由空無邊處外門緣動。得遠離故。當知建立為無動處。以要言之。緣所有定。無動搖故。皆名無動。此定邊際極至識無邊處。是故當知。乃至此處建立無動。即此一切。緣所有定。皆名有上想定。從此已上緣無所有定。當知名為無上想定。從此已上。復名非想非非想處定。

故由三分宣說三行。由三種門。諸聖弟子厭壞欲等。既厭壞已。漸次能入乃至識無邊處定。是故建立能趣三種無動處行。又若色想若無動想。於諸下地深厭壞已。能入無所有處定。是名第一能趣無所有處行。

又即此處是無漏道修習邊際。此無漏道復有二種。一者有上。二者無上。如有想定其有上者。無常行俱。其無上者。無我行俱。由有上行。於其下地。深厭壞已。入此處定。由無上行。於下於上。一切法中思惟無我。能入無漏無所有處定。此無上行當知名為第二趣行。

此第二趣行。復由二行有差別故。建立二種。云何二行。謂能依所依智差別故。此中能依無我智者。謂諸所有若有情界若我己身。於中都無我所屬處謂地方域。我所屬者謂諸有情。我所屬事謂或父或母或伴或主如是等類。如彼於我非所屬處。非所屬者。非所屬事。如是我亦於彼非所屬處。非所屬者。非所屬事。此中所依無我智者。謂諸世間空。無有常及我我所。此中都無常我我所真實可得。唯有諸法。如是世間既悉是空。當復有誰有所屬處。有所屬者。有所屬事。是故當知前無我智是其能依。後無我智是其所依。

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道。唯由厭壞無所有處想故。能入此處定。於中唯有此一趣行。

又於此中我所何當不有者。謂由生等苦故說我有苦。我何當不有者。謂即以生等苦為我。發生如是樂欲心已。正勤加行。正加行已。獲得前後所有差別。由是因緣復得決定。謂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今所有者。謂今現法造作增長所有新業。若昔所有者謂諸故業。彼於此一切所有異熟果皆不願求。一切棄捨。無顧戀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