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厭身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六 厭身品第七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厭身品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既悟。出家菩薩摩訶薩。厭離世間。住阿蘭若。調伏其心。修無垢行。然此菩薩住空閑處。自於是身應作何觀。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眾生起大悲心。請問如來入聖智觀妙行法門。汝當善聽。今為汝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善男子。出家菩薩住阿蘭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四威儀中微細觀察。是有漏身。三十七種不淨穢惡。是不可愛。是不堅牢。當觀此身猶如坏器。外以雜彩金銀七寶巧飾莊嚴。內以糞穢種種不淨填塞充滿。兩肩擔負隨途而行。其有見者。皆生愛樂。不知器中盛滿不淨。有六黑蛇常在此器。一蛇隨動。器即破壞。毒害臭惡。竟無所堪。世間之人莊嚴其身。如彼彩畫盛不淨器。貪瞋癡三。名為心病。風黃痰癊。名為身病。內外六病能害身心。如彼六蛇居於器內。一一蛇動。器即破壞。一一病發。身即無常。善男子。出家菩薩處於空閑。觀察是身。名為第一不淨觀相。

出家菩薩於日夜中。又觀自身臭穢不淨。猶如死狗。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淨為生緣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蟻子臺安住眾蟻。時有白象來至臺邊。以身觸臺。臺即崩碎。善男子。此臺所謂五蘊之身。白象是為琰魔羅使。身歸後世。如象壞臺。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而作是念。我今此身從頂至足。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猶如芭蕉。中無實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無有強力。皮肉薄覆如塗附牆。億萬毛髮如草生地。微細風大出入毛孔。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剎那剎那衰敗轉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養毒蛇。而取其害。我今雖以飲食衣服資長是身。而不識恩。畢竟還令墮於惡道。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怨家。詐作親友。伺求其便。而將毒藥斷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實。終致無常。非聖愛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水上泡。雖復妙好瑠璃珠色。剎那因緣起滅無恒。有為念念。不久住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乾闥婆城。雖現相狀而不實有。今者我身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猶如影像。我身亦爾雖有非真。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外國強盛怨敵。今者我身亦復如是。煩惱怨敵侵掠善根。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朽舍宅。雖加修葺當必崩壞。我身亦爾。雖加愛念當必無常。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近怨國城邑人民。常懷恐怖。今者我身亦復如是。於念念中畏無常怨。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無量薪為火燒爇。然是猛火曾無厭足。我身亦爾。以貪愛火燒五欲薪。其心增長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出家菩薩又觀自身。本性不淨。譬如有人厭患炭色。設諸方便以水洗之。經無量時黑色仍舊。乃至炭盡終無所益。我身亦爾。有漏不淨。假使海水盡未來際洗之無益。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燒。又遇大風勢不可止。是身亦爾。名五蘊薪。沃貪愛油。縱瞋恚火。愚癡風力。無有休息。

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是無常處。出息不還即無常故。亦如非情。神識易脫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剎那前後不暫住故。亦如壓油。於一切事受勞苦故。無所依者。猶如嬰兒失父母故。無救護者。猶如蝦蟆。蛇所吞故。如穴無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恒不知足。於五欲樂。心無厭故。恒不自在。斷常二見所繫縛故。不生慚愧。雖蒙養育。棄捨主故。亦如死屍。於日夜分近滅壞故。唯受諸苦。於一切處無真樂故。為苦所依。一切眾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於是身中無主宰故。畢竟空寂。徧計所執妄搆畫故。如谷中響。皆是虛妄所顯現故。亦如船舶。若無船師即漂沒故。亦如大車運載財寶。何以故。乘於大乘到菩提故。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觀察。非不愛惜如是之身。欲令眾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則名為出家佛子所觀法要。若有佛子發菩提心。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蘭若。修習如是三十七觀。亦教他修如是法要。解說書寫。受持讀習。遠離一切我我所執。永斷貪著五欲世樂。速能成就不壞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軀命。何況世間所有珍寶。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智印。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六度萬行速得圓滿。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27 心地觀法 三界唯心 煩惱根源 即是自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卷第七 觀心品第十 功德莊嚴品第九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心地觀法 三界唯心 煩惱根源 即是自心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他。讚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瞋癡。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善男子。心如幻法。由徧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心如流水。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心如猿猴。遊五欲樹不暫住故。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獨行無第二故。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故。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種種功德法故。心如青蠅好穢惡故。心如殺者能害身故。心如敵對常伺過故。心如盜賊竊功德故。心如大鼓起鬪戰故。心如飛蛾愛燈色故。心如野鹿逐假聲故。心如群豬樂雜穢故。心如眾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觸故。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

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淨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中略)

爾時。如來於諸眾生起大悲心。猶如父母愛念一子。為滅世間大力邪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宣說觀心陀羅尼曰

唵(一)室他(二)波羅(二合)底(三)吠憚(四)迦盧弭(五)

爾時。如來說真言已。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呪時。舉清淨手。左右十指更互相叉。以右押左(又有一說。以左押右)。更相豎握。如縛著形。名金剛縛印。成此印已。習前真言。盈滿一徧。勝於讀習十二部經。所獲功德無有限量。乃至菩提不復退轉。

 

(功德莊嚴品第九 卷第七)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住阿蘭若功德成就。當得作佛。菩薩云何修諸功德。而能住是阿蘭若中。唯願世尊。為我解說。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善男子。當修學者。但有一德。是人應住阿蘭若處求無上道。云何為一。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了達此法。堪能住止阿蘭若處。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驅打。但逐瓦石不逐於人。未來世中住阿蘭若新發心者。亦復如是。若見色聲香味觸法。其心染著。是人不知煩惱根本。不知五境從自心生。即此名為未能善住阿蘭若處。以是因緣。樂住寂靜求無上道一切菩薩摩訶薩等。若五欲境現前之時。觀察自心。應作是念。我從無始至于今日。輪迴六趣無有出期。皆自妄心而生迷倒。於五欲境貪愛染著。如是菩薩名為堪住阿蘭若處。

 

226 拈華傳心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拈華品第二 (失譯人名)

拈華傳心

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華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屬摩訶迦葉。言已默然。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妙哉。我念過去無量劫事。於燃燈佛布說法處。發菩提心。從佛修行。亦復世尊布說法。於說法中得漏盡智。成阿羅漢。亦復聞說諸法實相。入菩薩道。不動先果成大乘道。得近如來一切種智。如是妙智。從何處來。皆從凡夫久遠心來。其久遠心。等諸佛心。是為法身。是名成佛。

得見是心。非在言教理誨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緣熟時。凡夫即見。是故佛道傳於凡夫人中不絕。若無此法。唯有感果賢聖得道。而無凡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佛道者。若然。於末法濁惡世中證果人者。千萬人中無有一人。無證果故。佛道絕傳。唯有名字。無有道象。有此法故。傳佛道象不結於末世。

佛言。善哉。摩訶迦葉。如汝所言。七佛世尊。授法象然。七佛弟子。傳法象爾。我滅度後。以大法藏。今付於汝。能持傳傳弘通正法。尋嗣心道。令不斷絕。(中略)

爾時。佛告摩訶迦葉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有智無智。得因緣證。今日付屬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未來世中奉事諸佛。當得成佛。今日亦堪為世間師。佛告諸比丘。如來今者不久滅度。汝等比丘皆悉能依摩訶迦葉。入大乘門。修行佛道。告摩訶迦葉。無有餘法。唯一心性。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已說今說。當入而已。一切諸佛依一心性。已成說佛道。現成佛道。當成佛道。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謂餘法尚有更一。諸佛成佛。眾生成佛。即外道說。非七佛說。非十方佛說。

迦葉當知。汝所付屬八萬藏經。是諸教者。是即乘一心器也。譬如世間牛車馬車。是為諸法乘。之渡於道路器也。所有教經亦復如是。汝能奉持。

爾時。摩訶迦葉歡喜踊躍。為佛作禮。而白佛言。世尊此法實難遭者。誠是直道。誠是妙道。我昔遇佛出家修行。偏厭生死。唯求涅槃。但修無為。不求是法。但了空理。不知是法。難行苦行多年作勞。得阿羅漢。思之誠難。今日如來。最上妙示唯剎那事。非年非劫。非難妙易。令我成佛。無有疑惑。雖非實至劫數成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妙覺成佛。實知法身。是心是佛。三世諸佛。一軀妙體。今思已前於多年中。難行苦行是勞無功。亦多年中。求空無為。皆虛假法。更非實法。今日見得是真空法。其相正空。而性不空。其體無為。而性圓滿。一切眾生唯依是法。當得成佛。(中略)

爾時。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能快說之。世尊滅度。後世眾生。云何入得。云何修行。願為我入。入得修行精密法要。佛告大梵天王。天王諦聽。善思念說之。眾生機根種種無量。或聽理入。或禪定入。或因緣入。或持示入。不一般也。天王。唯有信心。能入是最上道。云何起信。不依心性。他不成佛。所以者何。於心性外。無成佛路。如是了知真實求者能入是道。智慧如舍利弗。多聞如阿難陀。辨才如布婁那。解空如須菩提。持戒如優婆利。神通如目徤連。天眼如阿那律。如是此輩皆不成佛。所以者何。此輩皆得心性假用。未得心性真實體故。唯證性體。必滅佛道。如是了知真實求者能入是道。天王。或有知見心性妙實體者。知見之時。即體妙理。無放無離。行住坐臥。心身融一。見聞覺知。根性融一。如是修行。即行佛道。在家菩薩。出家菩薩。非異非別。唯以融一箇之道。我於即時。成佛道已。世間出世。修行無咎。

爾時。大梵天王問迦葉言。世尊往昔說種種教其教理。之今日仁者從佛所受心。云何有所差別。語梵王言。仁者莫問如是。此事若有世尊已前所說教理。差於今日所受心者。彼諸教者即是邪說。若有世尊今日所受心。差於已前所說教理。是此心者。即是心一切教。之此一心理。無有毛端所差別所。若有學人。謂諸教理與此心理有所差別。是即外道天魔所說。非唯不知諸大乘經所說之理。亦不知我受一心理。若知心理。應知教理。一理無差。但有所差諸教理者。以雖有益非真。今此知見教。唯是實無二。

雖設有他教 其益皆小分 不謂他無益 分性說一端

如星光日為 分光為星光 不謂星無光 小端如無益

四諦十二緣 五戒及十善 念佛往淨土 具戒及坐禪

權大諸菩薩 皆是彼端小 此教如日光 他教如星光

眾星雖夜天 不謂之白晝 日光出現時 夜明天成晝

他教雖有世 不謂佛法者 眾生正諸佛 穢土是淨土

生死自涅槃 三世永一世 世法即佛法 有為實無為

如是知見教 及其修行者 謂之佛法有 又謂我世有

佛說是語時 眾有百千人 皆了無上道

 

言教令悟。心性理令成佛道。傳心理者以心傳之。得心性理令成佛道。教者。漸入心者。頓入心者。遲速不同。理則一同。(中略)如來教示亦復如是。教傳.心傳。示相不同。於理一同。

白言世尊。此見性道。應唯比丘行此道哉。亦諸在家可普行哉。佛言。天王。心性之道。出家在家。天龍鬼神。皆悉具足。何可限之比丘耳。唯有在家出家行相。於相異非一。其出家行。父母已赦。出父母家。代父母事三世諸佛。無主君故。代事菩薩布佛形像如生身佛。有佛舍利如在世佛。出世俗故。不禮國王。不敬天仙。不求財寶。但持一鉢。不畜衣服。但持三衣。安住深山。樹下岩洞。清意淨身。身明了覺。知自己本佛陀方佛身一躬法。

 

225 佛法是不二之法 唯論見性

六祖壇經講記 曹溪原本 悟法傳衣第一 門人法海編集

佛法是不二之法 唯論見性

(印宗法師)宗於是執弟子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印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中略)

師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蜜。此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皆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聞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徧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時。韋史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歎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