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如來常住安樂 則必有我 然空無我說亦是佛語 若有我者必有解脫

大法鼓經卷下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來常住安樂 則必有我 然空無我說亦是佛語 若有我者必有解脫

爾時。世尊告大迦葉。譬如有王能行布施。彼王國中多出伏藏。所以者何。以彼國王種種周給貧苦眾生。是故伏藏自然發出。如是迦葉。大方便菩薩。廣為眾生說甚深法寶故。得此甚深離非法經。謂空無相無作相應經。復得如是如來常住及有如來藏經。迦葉。如欝單越。自然之食。眾共取之。無有損減。所以者何。以彼盡壽。無我所想及慳貪想。如是迦葉。此閻浮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此深經。書持讀誦究竟通利廣為人說。終不疲厭。不疑不謗。以佛神力。常得自然如意供養乃至菩提。無乏無盡。除定報業。如持戒比丘不緩持戒。終身天神隨侍供養。若彼能於如是深經。乃至不起一念謗想。當得如來藏如來常住。常見諸佛。親近供養。

如轉輪聖王。凡所遊行七寶常隨。如是安慰說者所住之處。如是比經常與彼俱。如轉輪聖王所住之處。七寶隨住不住餘處。其非真寶住於餘處。如是安慰說者現在所住。如是比經悉從他方來至其所。諸不了義空相應經於餘處住。如是安慰說者所住至方。此經常隨。如轉輪聖王所遊之處。諸餘眾生隨順王者。作如是念。彼王所住。我亦應去。如是安慰說者所住之處。如是比經亦復常隨。如轉輪聖王出於世時。七寶隨出。如是安慰說者出于世間。如是比經亦隨出現。如轉輪聖王所有七寶。若失一寶。彼王尋求。必至寶所。如是安慰說者為聞此經。處處尋求。要至經所。

復次。如轉輪聖王不出世時。諸餘小王力轉輪王。和合諸王各現於世。如是諸方。無人演說此深經處。餘雜說者。說諸雜經。所謂正不正雜經。彼諸眾生。亦如是隨學。彼隨學時。聞此如來藏如來常住究竟深經。心生疑惑。於安慰說者生恚害心。輕賤嗤笑。不生愛念。罵辱不忍。作如是說。此將文筆。魔之所說。謂為毀法。悉棄捨去。各還本處。更相破壞犯戒邪見。終不能得如是比經。所以者何。安慰說者所住之處。此經隨住故。爾時。世間多有眾生。見聞摩訶衍經。而生誹謗。莫生恐畏。所以者何。五濁世時。正法損減。多有眾生謗摩訶衍。如七家村中必出茶夷尼鬼。如是比經所行之處。七人眾中必有謗者。

迦葉。譬如同戒之人相見歡喜。彼亦如是各各毀戒。於說法眾中聞是經時。更相瞻視作戲笑言。何者眾生界。何者為常。瞻彼顏色作是思惟。彼是我伴。更相慈愍。如是作已。守性而住。守性而去。如婆羅門長者種性生子習惡。父母訓誡曾不改悔。捨家而去隨逐惡友。鬪諸鳥獸以為戲樂。如是展轉乃至他國。要結同類共為非法。是為同行不樂此經者。亦復如是。見他誦說而反戲笑。所以者何。爾時眾生並多懈怠。持戒寬緩。為法留難。彼諸同行相隨誹謗。迦葉白佛言。嗚呼。真是惡時。(中略)

佛告迦葉。汝般涅槃。是聲聞般涅槃。非為究竟。迦葉白佛言。若聲聞緣覺般涅槃非究竟者。世尊何故說有三乘。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世尊云何已般涅槃復般涅槃耶。佛告迦葉。聲聞以聲聞般涅槃。而般涅槃非為究竟。辟支佛以辟支佛般涅槃。而般涅槃亦非究竟。乃至得一切種功德一切種智大乘般涅槃。然後究竟無異究竟。(中略)迦葉當知。彼初化城。謂聲聞緣覺乘清淨智慧。空無相無作解脫之智。真實大城。是如來解脫。是故如來。開示三乘。現二涅槃。又說一乘。佛告迦葉。若有說言無此經者。非我弟子。我非彼師。

迦葉白佛言。世尊。諸摩訶衍經多說空義。佛告迦葉。一切空經是有餘說。唯有此經是無上說。非有餘說。(中略)諸佛世尊。亦復如是。隨順眾生種種欲樂。而為演說種種經法。若有眾生。懈怠犯戒不勤修習。捨如來藏常住妙典。好樂修學種種空經。或隨句字說。或增異句字。所以者何。彼如是言。一切佛經皆說無我。而彼不知空無我義。彼無慧人趣向滅盡。然空無我說亦是佛語。所以者何。無量塵垢諸煩惱藏。常空涅槃。如是涅槃是一切句。彼常住安樂。是佛所得大般涅槃句。迦葉白佛言。世尊。云何離於斷常。佛告迦葉。乃至眾生輪迴生死。我不自在。是故我為說無我義。然諸佛所得大般涅槃常住安樂。以是義故。壞彼斷常。

迦葉白佛言。世尊。再轉無我轉我久矣。佛告迦葉。為破世間我故說無我義。若不如是說者。云何令彼受大師法。佛說無我。彼諸眾生。生奇特想。聞所未聞。來詣佛所。然後以百千因緣令入佛法。入佛法已。信心增長。勤修精進善學空法。然後為說常住安樂有色解脫。復次。或有世俗說有是解脫。為壞彼故。說言解脫悉無所有。若不如是說。云何令彼受大師法。是故百千因緣。為說解脫滅盡無我。然後我復見彼眾生。見畢竟滅以為解脫。彼無慧人趣向滅盡。然後我復百千因緣。說解脫是有。迦葉白佛言。世尊。得解脫自在者。當知眾生必應有常。譬如見煙必知有火。若有我者必有解脫。若說有我。則為已說解脫有色。非世俗身見。亦非說斷常。

迦葉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佛告迦葉。為壞眾生計常想故。如來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所以者何。眾生謂佛尚有終沒。不得自在。何況我等有我我所。(中略)何緣乃致如是諸難。由放逸故。如是眾生。乃至生死輪迴。我不自在。不自在故。說無我義。譬如有人。為賊所逐舉刀欲害。作是思惟。我今無力當得免此死難。以不如是生老病死種種眾苦成就眾生思想。願作帝釋梵王。如來為壞彼思想故。示現有死。

如來是天中之天。若般涅槃悉磨滅者。世間應滅。若不滅者。則常住安樂。常住安樂。則必有我。如煙有火。若復無我而有我者。世間應滿。實有我非無。我亦不壞。若實無我。我則不成。迦葉白佛言。世尊。有者何耶。佛告迦葉。有者。二十五有眾生行。非有者。無思之物。若非有。是眾生者應從他來。設有思之物壞者。眾生當減。若非有。是眾生者則應充滿。以眾生不生不壞故。不減不滿。

迦葉白佛言。世尊。若有我者。云何生彼煩惱諸垢。佛告迦葉。善哉善哉。應以是問。問於如來。譬如金師見彼金性。作是思惟。如此金性何由生垢。今當推尋生垢之本。彼人云何。為得本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若盡壽思惟尋初因相。乃至無始得本際不。既不得本。亦不得金。若巧方便。精勤不懈。除彼金垢爾乃得金。佛告迦葉。如是我者。生客煩惱。欲見我者。作是思惟。今當推尋我及垢本。彼人云何。為得本不。迦葉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若勤方便除煩惱垢。爾乃得我。謂聞如是比經。深心信樂。不緩不急。善巧方便。專精三業。以是因緣爾乃得我。

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若有我者何故不見。佛告迦葉。今當說譬。譬如初學。學五字句。界成句偈。欲先知義。然後乃學。當得知不。要當先學。然後乃知。彼善學已。然後師教。界成句義。引譬示之。彼能聽受。緣師得解界成句義故。則能信樂。如是我今為煩惱藏所覆。眾生說言。善男子。如來藏如是如是。彼便欲見。當得見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如彼不知界成句義。當緣師信。如是迦葉當知。如來是誠實語者。以誠實語說有眾生。汝後當知。如彼學成。(中略)

如是迦葉。彼當來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有我無我聲。畏有我聲。入於大空斷見。修習無我。於如是如來藏諸佛常住甚深經典。不生信樂。復次迦葉。汝所問我。為阿難說。有有有苦樂。無有無苦樂。汝今諦聽。迦葉。如來者。非有非眾生。亦不壞。(中略)如是迦葉。如來應供等正覺。出興于世。永離一切生老病死。煩惱習垢一切悉滅。常大照明如彼明珠。一切不污如淨蓮華。塵水不著。復次迦葉。如來如是如是時。如是如是像類。出於世間。隨其所應。示現凡身。不為彼彼凡品生處垢穢所染。亦復不受世間苦樂。樂者人天五欲功德。彼即是苦。唯有解脫究竟常樂。

259 云何徧滿所緣境事 云何所知事同分影像 云何能於所緣安住其心所緣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云何徧滿所緣境事 云何所知事同分影像 云何能於所緣安住其心所緣

云何所緣。謂有四種所緣境事。何等為四。一者徧滿所緣境事。二者淨行所緣境事。三者善巧所緣境事。四者淨惑所緣境事。

云何徧滿所緣境事。謂復四種。一有分別影像。二無分別影像。三事邊際性。四所作成辦。

云何有分別影像。謂如有一。或聽聞正法。或教授教誡為所依止。或見或聞。或分別故。於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觀察簡擇.極簡擇.徧尋思.徧伺察。所知事者。謂或不淨。或慈愍。或緣性緣起。或界差別。或阿那波那念。或蘊善巧。或界善巧。或處善巧。或緣起善巧。或處非處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靜性。或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誡。或聽聞正法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現前。即於彼法而起勝解。即於彼所知事而起勝解。彼於爾時。於所知事。如現領受勝解而轉。雖彼所知事。非現領受和合現前。亦非所餘彼種類物。然由三摩呬多地勝解領受相似作意領受。彼所知事相似顯現。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影像。修觀行者。推求此故。於彼本性所知事中。觀察審定功德過失。是名有分別影像。

云何無分別影像。謂修觀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復觀察簡擇.極簡擇.徧尋思.徧伺察。然即於此所緣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靜其心。即是九種行相令心安住。謂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一趣.等持。彼於爾時成無分別影像所緣。即於如是所緣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復觀察簡擇.極簡擇.徧尋思.徧伺察。是名無分別影像。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門。亦名作意處。亦名內分別體。亦名光影。如是等類。當知名為所知事同分影像諸名差別。

云何事邊際性。謂若所緣。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云何名為盡所有性。謂色蘊外更無餘色。受想行識蘊外更無有餘受想行識。一切有為事皆五法所攝。一切諸法界處所攝。一切所知事四聖諦攝。如是名為盡所有性。云何名為如所有性。謂若所緣。是真實性。是真如性。由四道理具道理性。(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謂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如是若所緣境。盡所有性。如所有性。總說為一。事邊際性。

云何所作成辦。謂修觀行者。於奢摩他毘鉢舍那。若修若習若多修習為因緣故。諸緣影像所有作意皆得圓滿。此圓滿故便得轉依。一切麁重悉皆息滅。得轉依故超過影像。即於所知事。有無分別現量智見生。入初靜慮者。得初靜慮時於初靜慮所行境界。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者。得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時。於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所行境界。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者。得彼定時。即於彼定所行境界。如是名為所作成辦。

如是四種所緣境事。徧行一切。隨入一切所緣境中。去來今世正等覺者共所宣說。是故說名徧滿所緣。又此所緣徧毘鉢舍那品。徧奢摩他品。徧一切事。徧真實事。徧因果相屬事。故名徧滿。謂若說有分別影像。即是此中毘鉢舍那品。若說無分別影像。即是此中奢摩他品。若說事邊際性。即是此中一切事真實事。若說所作成辦。即是此中因果相屬事。

如佛世尊。曾為長老頡隸伐多說如是義。曾聞長老頡隸伐多。問世尊言。大德。諸有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所緣安住其心。為何於緣安住其心。云何於緣安住其心。齊何名為心善安住。佛告長老頡隸伐多。善哉善哉。汝今善能問如是義。汝今諦聽。極善思惟。吾當為汝宣說開示。頡隸伐多。諸有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所緣安住其心。或樂淨行。或樂善巧。或樂令心解脫諸漏。於相稱緣安住其心。於相似緣安住其心。於緣無倒安住其心。能於其中不捨靜慮。

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稱緣安住其心。謂彼比丘若唯有貪行。應於不淨緣安住於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應於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癡行。應於緣性緣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應於界差別安住其心。若唯有尋思行。應於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安住其心。頡隸伐多。又彼比丘若愚諸行自相。愚我有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事。應於蘊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因。應於界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緣。應於處善巧安住其心。若愚無常苦空無我。應於緣起.處非處善巧安住其心。若樂離欲界欲。應於諸欲麁性諸色靜性安住其心。若樂離色界欲。應於諸色麁性無色靜性安住其心。若樂通達及樂解脫徧一切處薩迦耶事。應於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安住其心。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稱緣安住其心。

頡隸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似緣安住其心。謂彼比丘於彼彼所知事。為欲簡擇.極簡擇.徧尋思.徧伺察故。於先所見所聞所覺所知事。由見聞覺知增上力故。以三摩呬多地作意思惟分別。而起勝解。彼雖於其本所知事。不能和合現前觀察。然與本事相似而生。於彼所緣。有彼相似唯智唯見。唯正憶念。又彼比丘於時時間令心寂靜。於時時間依增上慧法毘鉢舍那勤修觀行。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似緣安住其心。

頡隸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緣無倒安住其心。謂若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所緣境安住其心。隨應解了所知境界。如實無倒能徧了知。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緣無倒安住其心。

頡隸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其中不捨靜慮。謂若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如是於緣正修行時。無間加行殷重加行。於時時間修習止相舉相捨相。由修由習由多修習為因緣故。一切麁重悉皆息滅。隨得觸證所依清淨。於所知事由現見故。隨得觸證所緣清淨。由離貪故。隨得觸證心徧清淨。離無明故。隨得觸證智徧清淨。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其中不捨靜慮。頡隸伐多。為此比丘於所緣境安住其心。如是於緣安住其心。如是於緣安住心已。名善安住。

註: 所緣相者。謂所知事分別體相。(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又所緣相者。謂分別體。由緣此故。能入諸定。(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

258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智慧善巧菩薩 欲護正法當隱其德 以智慧火燒煩惱薪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上 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譯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一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一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智慧善巧菩薩 欲護正法當隱其德 以智慧火燒煩惱薪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當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何等為四。所謂於諸眾生不求其過。見諸菩薩有所違犯終不舉露。於諸親友及施主家。不生執著。永斷一切麤獷之言。彌勒。是為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求他過失 亦不舉人罪 離麤語慳吝 是人當解脫

彌勒。復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當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何等為四。所謂不應親近懈怠之人。捨離一切憒鬧之眾。獨處閑靜常勤精進。以善方便調伏其身。彌勒。是為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當捨於懈怠 遠離諸憒鬧 寂靜常知足 是人當解脫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是故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時。欲自無惱而解脫者。除滅一切諸業障者。應當捨離憒鬧之處。住阿蘭若寂靜林中。於不應修而修行者。及諸嬾惰懈怠之屬。皆當遠離。但自觀身不求他過。樂於恬默。勤行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行。若欲於彼諸眾生等。深生憐愍多所饒益。應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中略)不著名聞利養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中略)

彌勒。於此五百諸菩薩中。有二十菩薩。業障微少。後五百歲還來生此。城邑聚落市閈山野。種姓尊豪有大威德。聰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調柔常懷慈愍。多所饒益。顏貌端嚴辯才清妙。數術工巧皆能善知。自隱其德安住頭陀功德之行。在在所生捨家為道。已於無量阿僧祇俱胝劫中。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護持正法不惜身命。住阿蘭若空閑林中。常勤精進不求利養。善入一切眾生心行。咒術言論悉能了知。於諸義理少聞多解。辯才智慧皆悉具足。彼諸菩薩於是法中。精勤修習得陀羅尼無礙辯才。於四眾中宣說正法。以佛威德加被力故。於佛所說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闍多伽。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皆得辯才無礙自在。(中略)

彌勒。於彼時中。當有在家出家諸菩薩等。無有智慧善巧方便。於此受持正法菩薩所說之法。卻生譏笑輕毀謗言。如是之法。皆由汝等善巧言詞。隨意製造。實非如來之所宣說。我等於中。不能信樂發希有心。彌勒。當爾之時。無量眾生於是法師皆生誹謗。捨之而去。互相謂言。是諸比丘無有軌範。多諸邪說。不依契經。不依戒律。猶如倡妓戲弄之法。汝等於中。莫生信樂發希有心。非正法也。

彌勒。彼諸愚人為魔所持。於是法中不能解了。謂非如來之所演說。於是持法諸比丘所。生於誹謗。作壞法業。以是因緣。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諸智慧善巧菩薩。欲護正法當隱其德。於多分別諸眾生所。應須護念。莫令於汝生不善心。(中略)

世尊。最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無智諸菩薩等。亦復如是。於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誹謗已。復於是人聽受法味。彼人自失都不覺知。以疑惑過汙染意根。彼持法者。當被戲弄或受譏笑。乃至歎言。奇哉。此法為諸過失之所染汙。彼無智人。於此正法及是法師。不能聽受。伺求其短謗言汙辱。生厭離心。捨之而去。(中略)

彌勒。以是因緣汝應當知。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宣說。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云何名為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宣說。所謂利益相應。非不利益相應。與法相應。非不與法相應。煩惱滅盡相應。非與煩惱增長相應。涅槃功德相應。非與生死過漏相應。彌勒。是為一切諸佛之所宣說四種辯才。

彌勒。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說法者。應當安住如是辯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順心。當於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師想。亦於是人聽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說。當知皆是一切如來之所宣說。一切諸佛誠實之語。彌勒。若有誹謗此四辯才。言非佛說。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於彼一切諸佛如來所說辯才。皆生誹謗。誹謗法已作壞法業。作壞法已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有淨信諸善男子。為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不以人過失故而於法生過。不以於人怨故而於法亦怨。

彌勒。云何名為四種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所謂非利益相應。不與利益相應。非法相應。不與法相應。煩惱相應。不與煩惱滅盡相應。生死相應。不與涅槃功德相應。彌勒。是為一切諸佛之所遮止四種辯才。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若有辯才增長生死。非諸如來之所宣說。云何世尊。說諸煩惱。能為菩薩利益之事。又復稱讚攝取生死。而能圓滿菩提分法。如是等辯。豈非如來之所說耶。

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我今問汝隨汝意答。若有說言。菩薩為欲圓滿成就菩提分故。攝取生死。又復說言。以諸煩惱為利益事。如是說者。為與利益相應。非利益相應。為與法相應。非法相應。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正說者。則與義利相應與法相應。能令菩薩菩提分法得圓滿故。

佛言彌勒。若說菩薩為欲圓滿菩提分故攝取生死。說諸煩惱能為菩薩利益之事。如是辯才諸佛如來之所宣說。何以故。彌勒。此諸菩薩得法自在。所起煩惱無有過失。是為菩薩善巧方便。非諸聲聞緣覺境界。

彌勒。若有煩惱。不能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滿菩提分法。而發起者。不與義利相應。不與法相應。但為下劣善根因者。菩薩於中寧捨身命。亦不隨彼煩惱而行。何以故。彌勒。有異菩薩得智力故。於諸煩惱現有攀緣。有異菩薩無智力故。於諸煩惱增上執著。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若諸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樂欲離諸業障纏縛。自無損害而得解脫。是人當於菩薩行中深生信解。於他過失不生分別。志求如來真實功德。佛言。如是如是。彌勒。是故當於諸菩薩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何以故。慧行菩薩方便之行。難信解故。

彌勒。譬如須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與須陀洹位各差別。凡夫愚人。以貪瞋癡之所纏故墮諸惡道。而須陀洹於貪瞋癡善能了達。終不墮落三惡道耳。

彌勒。慧行菩薩亦復如是。於貪瞋癡習氣未斷。彼亦別餘初業菩薩。何以故。其心不為煩惱所覆。不同初業諸菩薩等。鈍行菩薩無有善巧。同諸凡夫不能出離。彌勒。慧行菩薩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滅。亦不因彼墮於惡道。

彌勒。譬如有人。於大火聚投以薪木數數添之。如是添已其燄轉熾。彌更增明無有盡滅。彌勒。慧行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數數添於煩惱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轉更增明。無有盡滅。彌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薩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難可了知。

257 如來晝夜多度生死眾生 云何眾生界不減不增

僧伽吒經卷第二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來晝夜多度生死眾生 云何眾生界不減不增

爾時。我以大悲之心為彼說法。彼聞法已。逆罪消滅。問言。當於爾時說何等法。答言。爾時演說僧伽吒法門。若聞此法。當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滅一切罪。煩惱伏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令汝聞已速得解脫。聞四句偈令不中闕。

盡一切惡 得須陀洹 然後布施 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 令得解脫 怖畏眾生 令得遠離

爾時。彼人合掌頂禮。讚言。善哉善哉。真善知識。善能除滅諸不善業。善說僧伽吒法門。善哉聞者。(中略)

如來說法。亦復如是。吾我自高喻諸凡夫。得見佛身。耳聞說法。自生高慢。說種種語。住吾我地。自不聽受亦不說法。若人說法。一偈一喻亦不聽受。作如是言。如此之法我已先知。何以故。住我慢地。或恃多聞。自縱放逸。與愚癡人共住。不聞正法。自以多聞。放逸不如法說。自作手筆而自說之。一切世人欺誑自身。作如是言。有財施我。我是福田。彼愚癡人自誑其身。亦誑世間。食他信施不能消故。命欲終時生大恐怖。(中略)

諸婆羅門。諸尼揵子。我今告汝。汝莫放逸。譬如鳥子未生羽翼。不能高翔飛於虛空。汝等如是無有神力。不能飛至涅槃之界。所以者何。汝所行法。非畢竟道。終歸破壞。汝等臨終自生悔心。我等虛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樂。不受人樂。不得涅槃。我等此身便為虛過。我當生何道。受何等身。爾時世尊。告諸婆羅門尼乾子諸外道言。閻浮提中滿中珍寶。汝等莫失所望。於佛法寶中莫作異學。汝等所疑悉問如來。佛當為汝分別說之。爾時。一切婆羅門尼乾子等。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晝夜多度生死眾生。眾生界不減不增。世尊何因緣故。眾生等而是生滅。(中略)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無量眾生。然諸眾生猶不可盡。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義問於如來。善男子。譬如有人。大富饒財。多有奴婢。多有田宅園林穀米大小麥豆稻秫胡麻。彼於春時一切種植。至時則熟。熟復收穫。各各別盛。盛已食之。至於春時種之如前。善男子。眾生本業亦復如是。受樂報盡。復作善業種諸善根。種善根已增長善法。增善法已得大歡喜。藥上。以歡喜心。於百億劫樂報不失。

善男子。如初發意菩提薩埵。不墮惡道。總知諸法。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發意菩提薩埵而見夢也。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初發意菩提薩埵。於其夢中多見怖畏。何以故。淨一切業。不可以身而受眾苦。以是罪故夢見怖畏。

藥上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提薩埵。夢中見何等怖。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彼菩提薩埵應作是念。以此火聚燒我一切煩惱。藥上。是名第一夢見怖畏。又見水流垢濁不淨。彼初發心菩提薩埵應作是念。漂我一切結縛煩惱。藥上。是名初發心菩提薩埵第二夢見大怖畏也。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見何怖畏。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於其夢中自見剃髮。藥上菩提薩埵。見已不應恐怖。何以故。應作是念。剃貪瞋癡墮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薩埵不墮地獄。不墮畜生。不墮餓鬼。不墮龍中。不墮天中。藥上。初發心菩提薩埵。唯生清淨佛國土中。

佛告藥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提薩埵。心願菩提。以發心故。得眾多人毀辱打罵。藥上。於彼但應為其說法。菩提薩埵不應起於瞋恚之心。

佛告藥上。我於無量百千億劫行諸苦行。善男子。我不為資生國土財產。為知諸法實相故。藥上。我行苦行。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聞此法。即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此法甚深。如是法門難得聞名。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是人得超千劫生死。生淨佛國。善知滅道。知第一道。識第一善根。成就無比神通。知無比滅。

藥上。於汝意云何。云何名滅。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法處名滅。佛言藥上。何等法處。藥上白佛言。世尊。法是法處。如世尊說。勤行精進。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佛讚藥上菩提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佛問此義。汝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