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中 失譯人名
當觀三界無常 不捨眾生 以求大乘
信相菩薩白佛言。世尊。當觀何事。求於大乘。佛言。善男子。當觀三界無常。以求大乘。
信相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名為觀於無常。佛言。欲觀無常。除其煩惱。當行正念。慈悲為首。說法度人。而不取證。是名菩薩。不捨眾生。為求大乘。善男子。譬如一城縱廣一由旬。多有諸門。路險黑闇甚可怖畏。有入此城。受於快樂。復有一人。唯有一子。愛之甚重。遙聞彼城。受樂無窮。即便捨子。欲入此城。是人方便。得過險道。到彼城門。一足已入。未舉一足。即念其子。尋作是念。我唯一子。來時云何竟不將來。誰能養護。令離眾苦。即捨樂城。還向子所。善男子。菩薩慈悲。亦復如是。為憐愍故。修集五通。既修集已。垂得盡漏。而不取證。何以故。愍眾生故。捨漏盡五通。乃至行於凡夫地中。善男子。城者。喻於大解脫樂。多諸門者。喻於八萬四千諸三昧。路險難者。喻諸魔道。到城門者。喻於五通。一足入者。喻於智慧。一足未入。喻諸大菩薩未證解脫。言一子者。喻於五道一切眾生。顧念子者。喻大悲心。還子所者。喻調眾生。實得解脫不取證得。即是方便。善男子。是故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救攝不捨。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菩薩大士。從初發心。必至菩提。常為眾生受十善法。何等為十。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婬逸。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囗。七不無義語。八不貪嫉。九不瞋惱。十不邪見。菩薩如是慈悲具足。慈能教善。見世所樂。悲能濟苦。地獄度之。見諸眾生。求涅槃門不能知處。菩薩應當。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為諸眾生。開大涅槃門。顯示安隱處。使得大乘果。是名菩薩摩訶薩行。
信相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正念。當行不生不滅法。世尊。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善男子。使惡法不生。善法不滅。若修此行。行於三界。清習五欲。無能為汙。善男子。欲行三界。濟度眾生。應以十法。遊於三界中。順世俗文字。說有三世。無上菩提。不在三世。究竟菩提。不墮眾數。何況三世三界眾生中。何者為十。一者於譽於毀。心無增減。二者若聞善惡。心無分別。三者於諸愚智。等以悲心。四者見上下眾生。意常平等。五者於輕毀供養。心無有二。六者於他闕失。莫見其過。七者見種種乘。是一乘。八者若聞三惡。亦勿驚怖。九者於諸菩薩。生如來想。十者佛出五濁。生希有想。菩薩如是具足十法。斷除愚痴煩惱結習。無能為障。
菩薩大士。遊三界中。以大悲為本。處此穢土。和光不同塵。是名難思議。若人於淨國。持戒滿一劫。此土須臾閒。行慈及大悲。身語及意業。悉皆獲清淨。應墮三惡道。現世受得除。菩薩生此土。不應懷憂怖。設有惡道罪。頭痛則得除。所以者何。若人欲斷縛。滅除諸煩惱。雖生此惡土。護法增智慧。億劫在淨土。常受淨戒行。不如生此土。從旦至明日。我見阿閦佛國。西方安樂土。二國甚清淨。亦無苦惱名。於此作功德。未足以為奇。若人於此土。能忍不可事。亦教前人忍。其福最為勝。是故菩薩。行於此惡土。濟度諸眾生。勿懷煩惱憂。堅固菩提心。必得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