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五 無垢性品第四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四無垢性 衣服臥具飲食湯藥
爾時。智光及諸長者既出家已。齊整法服。五輪著地。禮如來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從佛聞所未聞在家所有種種過失。發菩提心厭離世間。剃除鬚髮而作比丘。唯願如來應正等覺。為我等類及諸眾生。演說出家殊勝功德。令得聞者發清淨心。樂遠離行。不斷佛種。世尊大恩。無緣慈悲。憐愍眾生如羅睺羅。出家菩薩應云何住。云何修習無垢之業。云何調伏有漏之心。
爾時。世尊讚歎智光諸比丘等。善哉善哉。是真佛子。能為未來一切眾生。問於如來如是大事。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來世尊憐愍眾生。平等無二猶如一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演說。出家菩薩應如是住。如是修行無垢之業。如是調伏有漏之心。(中略)
我此身命能得幾時。是日已過。命隨減少。猶如牽羊詣彼屠所。漸漸近死。無所逃避。身壞命終生於何處。三惡道苦如何脫免。然我此身愛樂長養。念念衰老無時暫停。誰有智者愛樂此身。智光當知。出家菩薩常於晝夜如是觀察。勿貪世間受五欲樂。精勤修習未嘗暫捨。如去頂石如救頭燃。心常懺悔過去先罪。安住如是四無垢性。一心修行十二頭陀。調伏其心如旃陀羅。如是佛子是名出家。(中略)
智光比丘。汝等諦聽。云何名為四無垢性。衣服臥具飲食湯藥。如是四事。隨有所得。麤細稱心。遠離貪求。是無垢性。諸比丘等。以何因緣。如是四行名無垢性。智光當知。諸佛如來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皆從此生。佛法僧寶常不斷絕。是故得名為四無垢性。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智光比丘汝諦聽 出家菩薩所應作 無緣大慈攝眾生 猶如一子皆平等
發菩提心求正覺 應作三種成佛法 心常住四無垢性 當修十二頭陀行
下心猶如旃陀羅 四威儀中作是念 十方無量諸菩薩 剎那剎那趣聖道
彼既修證我亦爾 如何流轉三界中 恒居生死無量苦 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輪迴處何道 胎卵濕化受何生 身口意業於何修 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 如是微細觀察已 大慈大悲恒相續 大喜大捨為先心
為有緣者說妙法 晝夜修心不暫停 如去頂石救頭燃 念三觀門常不離
觀諸有情是佛身 唯我獨處於凡類 一切眾生等尊貴 我為僮僕居卑賤
世間眾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養 被他打罵不瞋嫌 勤修忍辱無怨嫉
四事供養心不著 是則名為無垢性 三十七品菩提分 及以如來果報身
如是殊勝無漏法 四無垢性為根本 不放逸行常修習 是名出家真佛子
菩提智種念念增 無漏聖道皆成就 速得超於無量劫 端坐華王法界中
福智二嚴皆圓滿 無邊劫海利群生 由無垢性皆成就 證獲如來常住果
復次。智光比丘。出家菩薩於所著衣不應貪著。若細若麤隨其所得。但於施者為生福田。勿嫌麤惡。不得為衣廣說法要。起諸方便與貪相應。(中略)復次。智光菩薩。出家佛子常行乞食。應捨身命不斷是心。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是以乞食利益無窮。(中略) 復次。智光菩薩。出家佛子於諸醫藥不應貪著。若有病時。他煎藥已所棄捨藥。訶梨毘梨及阿摩勒。取是等藥即應服之。乃至一生服所棄藥。於諸藥等常生知足。如是名為真實沙門。(中略)
復次智光。出家菩薩遠離喧鬧。住阿蘭若修攝其心。無量千歲以求佛道。三世如來離諸喧鬧。寂然閑居。萬行增修。證菩提果。緣覺聲聞一切賢聖。證得聖果亦復如是。其阿蘭若有十種德。能令證得三菩提果。云何名為十種勝德。一者為得自在住阿蘭若。四威儀中不屬他故。二者離我我所名阿蘭若。於樹下時無執著故。三者於臥具等無所愛著。由斯當臥四無畏床。四者阿蘭若處三毒微薄。離貪瞋癡所緣境故。五者樂阿蘭若修遠離行。不求人天五欲樂故。六者能捨喧鬧住閑寂處。修習佛道不惜軀命。七者愛樂寂靜。離世言詞。棄捨凡愚。無散亂故。八者世出世間一切事業易得成就。無障礙故。九者阿蘭若處是三昧室。能得百千大三昧故。十者清淨如空以為舍宅。心無障礙。得大智故。智光當知。阿蘭若處有如是等無量功德。以是因緣。出家佛子誓捨身命不離山林。若為聽法。供養病人師僧父母。出阿蘭若入聚落中。宜速還歸於蘭若處。若有因緣未得歸者。應作是想。今此聚落猶如山林。所得財物虛假如夢。若有所得不應貪著。如是佛子是摩訶薩。(中略)
爾時。如來告諸大眾。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四無垢性甚深法門。受持讀習。解說書寫。如是人等所生之處。遇善知識。修菩薩行永不退轉。不為一切諸業煩惱之所擾亂。而於現世獲大福智。住持三寶得自在力。紹繼佛種使不斷絕。命終必生知足天宮。奉覲彌勒。證不退位。龍華初會得聞正法。授菩提記速成佛道。若欲願生十方佛土。隨其所願而得往生。見佛聞法。究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