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淨惑所緣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二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淨惑所緣

云何淨惑所緣。謂觀下地麁性上地靜性。如欲界對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對非想非非想處。

云何麁性。謂麁性有二。一體麁性。二數麁性。體麁性者。謂欲界望初靜慮。雖皆具五蘊。而欲界中。過患深重。苦住增上。最為鄙劣。甚可厭惡。是故說彼為體麁性。初靜慮中則不如是。極靜極妙。是故說彼為體靜性。數麁性者。謂欲界色蘊有多品類。應知應斷。如是乃至識蘊亦爾。是故說彼為數麁性。如是上地展轉相望。若體麁性若數麁性。隨其所應當知亦爾。如是麁性。於諸上地展轉相望。乃至極於無所有處。一切下地苦惱增多壽量減少。一切上地苦惱減少壽量增多。非想非非想處唯靜唯妙。更無上地勝過此故。

以要言之有過患義。是麁性義。若彼彼地中過患增多。即由如是過患增多性故。名為麁性。若彼彼地中過患減少。即由如是過患減少性故。名為靜性。此是世間由世俗道淨惑所緣。何以故。彼觀下地多諸過患。如病如癰。猶如毒箭。不安隱性以為麁性。觀於上地與彼相違以為靜性。斷除下地所有煩惱。始從欲界乃至上極無所有處。此是暫斷非究竟斷。以於後時更相續故。

出世間道淨惑所緣。復有四種。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云何苦聖諦。 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說一切五取蘊苦。名苦聖諦。云何集聖諦。謂若愛。若後有愛。若喜貪俱行愛。若彼彼喜樂愛等。名集聖諦。云何滅聖諦。謂即此愛等無餘斷滅。名滅聖諦。云何道聖諦。謂八支等聖道。名道聖諦。

當知此中。依黑品白品果因建立故。建立四聖諦。謂苦諦是黑品果。集諦是黑品因。滅諦是白品果。道諦是白品因。能得能證故。又苦諦如病。初應徧知。集諦如病因緣。次應遠離。滅諦如無病。次應觸證。道諦如良藥。復應修習及多修習。又苦諦苦義。乃至道諦道義。是如是實。非不如實。是無顛倒。非是顛倒。故名為諦。又彼自相無有虛誑。及見彼故。無倒覺轉。是故名諦。

問。何故諸諦唯名聖諦。答。唯諸聖者於是諸諦同謂為諦。如實了知。如實觀見。一切愚夫不如實知。不如實見。是故諸諦唯名聖諦。又於愚夫唯由法爾說名為諦。不由覺悟。於諸聖者俱由二種。

又生苦者。謂於生時發生種種身心苦受。非生自體即是其苦。為苦因緣。故名為苦。廣說乃至求不得苦。謂由所求不得因緣。發生種種身心苦受。非求不得體即是苦。為苦因緣。故名為苦。如是當知。略說一切五取蘊苦。謂由生等異門唯顯了苦苦。由此五取蘊苦。亦顯了所餘壞苦行苦。所以者何。如五取蘊具攝三受。如是能與如前所說苦苦為器。當知此中。亦即具有前所未說壞苦行苦。

問。何故世尊。苦苦一種以自聲說。壞苦行苦以異門說。答。於苦苦中。若凡若聖一切等有。苦覺慧轉。又苦苦性極可厭患。又從先來未習慧者。纔為說時則便易入。又於諸諦。令所調伏可化有情。易得入故。

云何建立三種苦性。謂先所說生苦。乃至求不得苦。即顯苦受及所依處為苦苦性。如是名為建立苦苦性。諸有是彼所對治法。謂少是老所治。無病是病所治。命是死所治。親愛合會是怨憎會所治。非愛別離是愛別離所治。所求稱遂是求不得所治。復有苦受及所依處。所起煩惱。

復有無病等順樂受處等及彼所生受。所起煩惱。如是總說為壞苦性。此中樂受及所依處。由無常故若變若異。受彼增上所生眾苦。若諸煩惱於一切處正生起時。纏縛其心。令心變壞。即生眾苦。故名壞苦。如世尊言。入變壞心執母邑手。乃至廣說。又如說言。住貪欲纏。領受貪欲纏緣所生身心憂苦。如是住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纏。領受彼纏緣所生身心憂苦。由此至教第一至教。諸煩惱中苦義可得。壞義可得。故說煩惱為壞苦性。如是名為建立壞苦性。

若行苦性。徧行一切五取蘊中。以要言之。除苦苦性。除煩惱攝變壞苦性。除樂受攝及所依處變壞苦性。諸餘不苦不樂受俱行。若彼所生。若生彼緣。若生住器。所有諸蘊名行苦性。由彼諸蘊其性無常。生滅相應。有一切取。三受麁重之所隨逐。不安隱攝。不脫苦苦及以壞苦。不自在轉。由行苦故說名為苦。如是名為建立行苦性。

又即彼愛。亦名希求。亦名欣欲。亦名喜樂。即此希求由三門轉。謂希求後有。及希求境界。若希求後有名後有愛。希求境界復有二種。謂於已得境界。有喜著俱行愛。若於未得境界。有希求和合俱行愛。當知此中於已得境界。喜著俱行愛。名喜貪俱行愛。於未得境界。希求和合俱行愛。名彼彼喜樂愛。

滅有二種。一煩惱滅。二所依滅。道有二種。一有學道。二無學道。如是當知。名出世道淨惑所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