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二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善巧所緣
云何名為善巧所緣。謂此所緣略有五種。一蘊善巧。二界善巧。三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
蘊善巧者。云何蘊。云何蘊善巧。謂蘊有五。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云何色蘊。謂諸所有色。一切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復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總名色蘊。云何受蘊。謂或順樂觸為緣諸受。或順苦觸為緣諸受。或順不苦不樂觸為緣諸受。復有六受身。則眼觸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總名受蘊。云何想蘊。謂有相想無相想。狹小想廣大想無量想。無諸所有無所有處想。復有六想身。則眼觸所生想。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想。總名想蘊。云何行蘊。謂六思身。則眼觸所生思。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思。復有所餘。除受及想諸心法等。總名行蘊。云何識蘊。謂心意識。復有六識身。則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總名識蘊。前受想行蘊及此識蘊。皆有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等差別。如前廣說。是名為蘊。
云何蘊善巧。謂善了知如所說蘊。種種差別性。非一眾多性。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是名略說蘊善巧義。云何名蘊種種差別性。謂色蘊異。受蘊異。乃至識蘊異。是名種種差別性。云何名蘊非一眾多性。謂色蘊非一。眾多品類。大種所造差別故。去來今等品類差別故。是名色蘊非一眾多性。如是餘蘊。隨其所應皆當了知。云何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謂唯蘊可得。唯事可得。非離蘊外有我可得。有常恒住無變易法是可得者。亦無少法是我所有。故除此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
云何界。云何界善巧。謂界有十八。則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為界。若復於彼十八種法。從別別界。別別種子。別別種姓。生起出現。如實了知。忍可審察。名界善巧。如實了知十八種法。從別別界別別而轉。即於因緣而得善巧。是故說此名界善巧。
云何處。云何處善巧。謂處有十二。則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名為處。處善巧者。謂眼為增上緣。色為所緣緣。等無間滅意為等無間緣。生起眼識及相應法。耳為增上緣。聲為所緣緣。等無間滅意為等無間緣。生起耳識及相應法。如是乃至意為等無間緣。此生作意為增上緣。法為所緣緣。生起意識及相應法。如是六識身及相應法。皆由三緣而得流轉。謂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若於如是諸內外處緣得善巧。名處善巧。
云何緣起。云何緣起善巧。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乃至招集如是純大苦蘊。是名緣起。若復了知。唯有諸法滋潤諸法。唯有諸法等潤諸法。唯有諸行引發諸行。而彼諸行。因所生故。緣所生故。本無而有。有已散滅。體是無常。是無常故。即是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悴悲嘆憂苦惱法。是生法故乃至是惱法故。則名為苦。由是苦故。不得自在。其力羸劣。由是因緣。定無有我。若於如是緣生法中。由如是等種種行相。善巧了達。或無常智。或苦智。或無我智。是名緣起善巧。
又處非處善巧。當知即是緣起善巧差別。此中差別者。謂由處非處善巧故。能正了知非不 平等因果道理。則善不善法有果異熟。若諸善法能感可愛果異熟法。諸不善法能感非愛果異熟法。若能如是如實了知。名處非處善巧。
此五善巧略則為二。一自相善巧。二共相善巧。由蘊善巧顯自相善巧。由餘善巧顯共相善巧。如是總名善巧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