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用無我見以為依止 發其勝解 願於未來 無三苦我 我無三苦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 行擇攝第一之三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用無我見以為依止 發其勝解 願於未來 無三苦我 我無三苦

復次是處。世尊。依自聖教。為欲顯示善說發起。依他邪教。為欲顯示惡說失墜。自有所說。後結集者於法門中。稱為世尊。嗢拕南說。由二因緣。善說法律名為發起大果大利。惡說法律即為唐捐。一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一切眾苦永離可得。謂三種苦性。二者一切諸結永斷可得。謂下上分結。於惡說法毘奈耶中。如是二事。皆不可得。

彼由依止薩迦耶見。於諸行中。心厭苦苦。欲樂為依。起茲勝解。願於當來無有苦我。我無有苦。或復已斷即彼苦因及彼當果。於未來世。由二種相。而生勝解。謂苦未來當離於我。及我未來當無有苦。雖由如是四種行相。樂斷為依。離欲界欲生初靜慮。次第乃至。於彼非想非非想處。若定若生。由是因緣超越苦苦。而未能斷下分諸結。未斷彼故。當知苦苦未永超越。彼於壞行二苦斷中。尚不生樂。何況能斷。由彼隨順所未斷故。當知於順上分諸結亦未能斷。

住內法者。初修觀時。雖於欲界未得離欲。有情勝故而於三苦深心厭離。依樂斷欲。於諸行中。用無我見以為依止。發其勝解。願於未來。無三苦我。我無三苦。彼初修習如是行已。於欲界欲而得遠離。永斷苦苦。如前復生如是勝解。當無彼我。我當無彼。如是行者。於其苦苦究竟解脫。亦永超越順下分結。即於此道次第進修。乃至能得阿羅漢果。

若諸愚夫。薩迦耶見以為依止。於永超越壞行二苦。及永斷滅隨順上分一切結中。謂我當無。於不應怖妄生怖畏。尚不起樂。況當能斷。又於是處。由二因緣。不應生怖。謂唯有心住四識住。有轉有染。又唯有心斷四識住。無轉無染。

復有四依。謂色受想行。復有四取。謂於欲.見.戒禁.我語。所有欲貪。復有二緣。謂若所緣及若能緣。復有六識。謂眼識等。復有二識住。謂煩惱纏住及彼隨眠住。此中諸取增上力故。以不如理分別為先。由我我所邪境界取。由緣自相境界之取。由俱有依。此三因緣令諸識轉。及令染污。復由三種。謂於現法趣集諦故。緣未來苦我當如是如是愛故。於彼先因所生現苦而安住故。復由三種。謂趣樂位故。緣苦位故。安住不苦不樂位故。復由三種。謂趣來世故。緣去世故。住現世故。復由三種。謂由後有愛。趣後有故。由彼彼喜樂愛。緣未來境界故。由喜貪俱行愛。住現在已得境界故。復由三種。由貪欲身繫。趣向隨順貪處事故。由瞋恚身繫。緣彼事故。由戒禁此實二取身繫。住彼事故。(中略)

復次於諸行中。略有二種無我勝解。一者聞思增上勝解。二者修證增上勝解。此聞思增上勝解。能與修證增上勝解作生依止。諸善男子。淨信出家。雖復在此極善殷到。且於其中不應喜足。要此為依於諸行中。漸次修習無常等想。證得無我增上勝解。為令彼證轉增勝故。勤修觀解。

復次由四種相。應知諸行有二種斷。何等為四。一諸纏斷故。二隨眠斷故。三後有諸行因性斷故。四現在諸行染行斷故。如是四種。當知總說為二種斷。謂煩惱斷及以事斷。前之二相。名煩惱斷。後之二相。說為事斷。(中略)

復次有三有性。為斷彼故。諸聖弟子當勤修學。一依過去為因有性。由是因緣。淨信捨家。趣於非家。深見過患。厭棄諸欲。二依未來所生諸行為因有性。三依現在未斷意樂雜染有性。為斷如是三種有性。故有三斷。謂無顧戀故。不欣樂故。斷離欲滅界集成故。

復次於諸行中。略有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何等為二。一不善清淨。二善清淨。

云何名為不善清淨。謂如有一。遠離而住。依觀諸行無常性忍。由世間智。於無我性發生勝解。因此勝解。於眼所識色乃至意所識法等。隨觀察我我所相不現行故。說名為斷。又能制伏四外繫所攝貪瞋癡三種所有。謂貪欲身繫攝貪所有。瞋恚身繫攝瞋所有。餘二身繫攝癡所有。當知此中。極鄙穢義是所有義。離增上慢無我智者。如理作意共相應故。定地攝故。當知此智由二因緣不善清淨。一者即於此時。謂於趣入順決擇分善根位時。有麁我慢隨入微細現行作意。間無間轉。由是因緣作如是念。我今於空。能修能證。空是我有。由是空故。計我為勝。如空。無相及無所有。當知亦爾。二者能令彼法現行因緣。謂於諸欲或薩迦耶有染愛識。由於如是有染愛識不徧了知增上力故。便為諸欲薩迦耶愛之所漂溺。由此意樂。於彼涅槃不能趣入。其心退還。如前已說。又由八相能徧了知。徧了知故。除諸過患。當知是名。極善清淨離增上慢無我真智。

又於此中已滅壞故。滅壞法故。說名無常。諸業煩惱所集成故。說名有為。由昔願力所集成故。名思所造。從自種子現在外緣所集成故。說名緣生。於未來世衰老法故。說名盡法。死歿法故。說名歿法。未老死來為疾病等種種災橫所逼惱故。名破壞法。由依現量能離欲 故。能斷滅故。名於現法得離欲法及以滅法。當知此中。除離欲法及以滅法。由所餘相略觀三世所有過患。由所除相觀彼出離。若由如是過患出離徧知彼識。名善徧知。

一切法中。無有我性。名諸法印。即此法印。隨論道理法王所造。於諸聖身不為惱害。隨喜能得一切聖財。由此自然吉安超度生死廣大險難長道。是故亦名眾聖法印。當知此中。由前名通達智。由後名善清淨見。

註: 八相者。為欲證得所未得解脫故。應觀察八事。謂於諸行中。愛味過患出離觀察。及聞思思擇力見道修道觀察。(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

303 見清淨 善清淨 法住智 涅槃智 現觀邊智 無漏智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 行擇攝第一之三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見清淨 善清淨 法住智 涅槃智 現觀邊智 無漏智

復次有二智。能令見清淨及見善清淨。謂法住智及此為先涅槃智。法住智者。謂能了知諸行自相種類差別。及能了知諸行共相過患差別。謂於隨順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三位諸行。方便了知三苦等性。涅槃智者。謂於如是一切行中。先起苦想。後如是思。即此一切有苦諸行無餘永斷。廣說乃至名為涅槃。如是了知。名涅槃智。

即此二智。令見清淨及善清淨。要由二門正勤修習。方令彼淨。一自無力補特伽羅。因他教授。能令彼淨。二自有力補特伽羅。多聞思求。能令彼淨。此中第一補特伽羅。不聰利故。信等諸根唯一味故。止觀所緣於少分法。諦察忍轉。與此相違。當知第二補特伽羅。

復有三種現觀邊智。修習彼故。見得清淨。一能順生無漏智。二無漏智。三無漏智後相續智。初世間第一法所攝智。第二若住於彼能斷見斷一切煩惱。第三煩惱斷後解脫相續智。若住中智。便名已入正性離生。超過異生地。未得預流果。雖未剋證第三解脫預流果智。 於其中間所住剎那。如未剋證。終無中夭。以時少故。從此無間必證第三。住此位中。如實現見所知境故。名見清淨。有餘惑故。非善清淨。若於此智更多修習。成阿羅漢。一切煩惱皆離繫故。名善清淨。

又無餘斷。三相應知。一由不現行故。二由界故。三由事故。不現行者。謂雖生起而不染著。雖未永斷。由數修習諸善法故。令成遠分。諸纏煩惱不復現行。界者三界。如前應知。事謂二事。一煩惱事。二是苦事。又於安樂利益隨逐諸離繫品五種界中。有寂靜微妙勝功德等。乃至涅槃為其最後。差別應知。

又於此中。一切依持皆棄捨者。當知割捨父母等事。又於中有。生有後有。無復更生。如其次第當知說名無有相續。無取無生。又於三品。由三種門為障礙故。當知建立三結差別。謂未發趣故。雖已發趣。邪成立故。於正法中不正行故。即在家品。處惡說法毘奈耶中而出家品。處善說法毘奈耶品。

又行趣向逆流行者。解脫惡趣。成就二種解脫決定。一者煩惱解脫決定。二者後有解脫決定。由是因緣。故名預流。乃至廣說。又若證得阿羅漢果。先住學地於諸行中。已不執受我及我所。後於諸漏皆得解脫。又與四種義相應故。當知是名阿羅漢相。一者自事已究竟。應作他事義故。二者應得自義。一切徧滿道理義故。三者未來行因已永斷滅。應證現法樂住義故。四者超有學地。入無學地相應義故。

302 我慢現行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 攝事分中契經事 行擇攝第一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我慢現行相

復次。於生死中而流轉者。有三種縛。由此縛故。心難解脫。當知此唯善說法律能令解脫。非由惡說。何等為三。一者除其愛結。餘結所繫諸有漏事。二者愛結所染諸有漏事。三者能生當來後有諸行。於此三縛由三因緣。心難解脫。謂初由種種故。第二由堅牢故。可愛樂故。第三由微細故。

復由五相。為後有縛所繫縛者。當知有五我慢現行。謂由所依故。所緣故。助伴故。自性故。因果故。當知此中。薩迦耶見以為依止。計我未來。或當是有。或當非有。以有非有為所緣境。此中非有。為所緣境。唯有一種。有為所緣。乃有五種。謂我當有色。我當無色。我當有想。我當無想。我當非有想非無想。如是一切總收為一。合有六種所緣境界。言助伴者。謂動亂心。言自性者。恃舉行相為其自相。戲論自性為其共相。一切煩惱。戲論性故。因果性者。謂能感生。為因性故。造作業行。愛隨逐故。

復次由三種相。當知心善解脫。謂於諸行。徧了知故。於彼相應諸煩惱斷。得作證故。煩惱斷已。於一切處。離愛住故。

又於此中由四種行。於諸行中能徧了知如所有性。謂無常等。由十一行。於諸行中能徧了知盡所有性。謂過去未來等。如前廣說。

復次。有二種五種雜染并五種因相。如是二種。諸有學者應知應斷。諸無學者已知已斷。何等為二。謂見雜染及慢雜染。此二當知五種差別。謂由行故。纏故。隨眠故。何等為五。一者計我。二者計我所。三者我慢。四者執著。五者隨眠。當知此中。計我我所我慢三種。為所依止。於所緣事固執取著。唯此諦實。餘皆愚妄。當知此中。由纏道理。說名執著。即彼種子隨縛相續。說名隨眠。又有識身及外事等。當知是彼五種因相。謂計我因相。乃至隨眠因相。即此因相復有二種。一者所緣因相。二者因緣因相。計我我慢。以有識身為所緣因相。計我所。通以二種為所緣因相。彼執著以聞不正法。不如理作意。及彼隨眠。為因緣因相。彼隨眠以不如實了知諸行煩惱諸纏。數數串習。為因緣因相。

復次有四種有情眾。當知於中安立雜染。何等為四。一者外道有情眾。二者此法異生有情眾。三者有學有情眾。四者無學有情眾。外道有情眾中。具有一切。此法異生有情眾中。四種可得及彼因相。并執著因相一分。然執著不可得。有學有情眾中。計我我所二種及彼因相。執著隨眠。皆不可得。及我慢執著并彼因相。然有我慢隨眠可得。無學有情眾中。一切皆不可得。又外道有情眾凡所有行。不為斷彼。此法異生有情眾所修諸行。正為斷彼。而未能斷。未見如實故。有學有情眾已斷一分。為斷餘分復修正行。雖見如實。而不自稱我已能見。猶未獲得盡無生智故。無學有情眾一切已斷。 於諸行中而自稱言。我如實見。

301 云何菩薩菩提因緣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中 失譯人名

云何菩薩菩提因緣

爾時。虛空藏菩薩白佛言。我等今者。欲問菩薩菩提因緣。若佛聽許。當敢發問。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無量劫百千佛所。種諸善根。久達菩薩所行方便。為諸菩薩。問於堅固菩提之道。隨意決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時虛空藏菩薩已蒙許可。白佛言。世尊。何謂菩薩。其心堅固。而不疲倦。何謂菩薩。所言決定。而無中悔。何謂菩薩。增長善根。何謂菩薩。無所恐畏。威儀不轉。何謂菩薩。成就善法。何謂菩薩。善知從一地至於十地。何謂菩薩。善知方便。何謂菩薩。善化眾生。何謂菩薩。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謂菩薩。能一心而無雜行。何謂菩薩。善求法寶。何謂菩薩。善出毀禁犯律之罪。何謂菩薩。能障煩惱。何謂菩薩。善能隨順。入諸大眾。何謂菩薩。善開法門。何謂菩薩。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謂菩薩。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羅蜜。何謂菩薩。能捨禪定。現生欲界。何謂菩薩。於諸佛法得不退轉。何謂菩薩。行於三界教化眾生。使增善根。不斷佛性。

爾時。世尊讚虛空藏菩薩言。善哉善哉。能問如來。菩薩之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領納聽受。

佛告虛空藏菩薩。復有四法。堅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為四。一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二者精進不懈。三者生死如夢。四者正意思惟佛之智慧。菩薩有此四法。堅固其心。而不疲倦。

復有四法。所言決定。而無中悔。何等為四。一者決定說法。了知無我。二者決定說諸生處。無可樂相。三者決定常讚大乘。四者決定說罪福業。不失果報。是名為四。

復有四法。增長善根。何者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聞。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名為四。

菩薩復有四法。無所怖畏。威儀不轉。何等為四。一者失利。二者惡名。三者毀辱。四者苦惱。是名為四。

菩薩復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報。三者守護正法。四者以大智慧。教諸菩薩。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能了知一地至於十地。一者久種善根。二者離諸過咎。三者善知方便。四者懃行精進。迴向菩提。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知方便。何等為四。一者順眾生意。二者於他功德起隨喜心。三者有罪悔過。四者勸請諸佛轉大法輪。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化眾生。何等為四。一者常求利安眾生。二者自捨己樂。三者和柔忍辱。四者能除高慢。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能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為四。一者常憶念十方一切諸佛。二者所作功德。等以施之。於一切眾生常為菩提。三者親近善知識。四者稱揚大乘。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能具一心。而無雜行。何等為四。一者離聲聞心。二者離辟支佛心。三者求法無厭。四者如所聞法。廣為人說。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求法寶。何等為四。一者於大法中。生寶想。以難得故。二者於大法中。生救藥想。療眾生病故。三者於大法中。生財利想。以不失故。四者於大法中。生滅苦想。至涅槃故。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出毀禁犯律之罪。何等為四。一者得無生法忍。以諸法無來故。二者得無滅忍。以諸法無去故。三者得因緣忍。知諸法因緣生故。四者得住忍。無異心相續故。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障煩惱。何等為四。一者四憶念。二者障諸根。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四者獨處遠離故。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能隨順。入諸大眾。何等為四。一者求法不求勝故。二者常生恭敬。心無憍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顯現。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開法施。何等為四。一者守護正法。二者自益智慧。亦益前人。三者常行善人之法。四者不示人分別垢淨之法。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為四。一者見他人闕。不以為愚。二者於瞋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說諸因緣。四者常念無上菩提。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羅蜜。何等為四。一者常以法施。施導與人。二者不說他人毀禁之罪。三者善知攝法。教化眾生。四者解達深法。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能捨禪定。現生欲界。何等為四。一者其心柔軟。二者能得諸善根力。三者不捨一切眾生。四者常能善修智慧方便之力。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於佛法得不退轉。何等為四。一者於無數生死中。不生厭離。二者常能供養無量諸佛。三者修行無量慈心。四者信解無量佛慧。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不斷佛性。何等為四。一者為諸眾生。不退本願。二者受信施行。三者大欲精進。四者常能深心。行於佛道。是名為四。

菩薩摩訶薩遊於三界。行種種行利益眾生。常修出世。不斷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