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四沙門果 等分行 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四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四沙門果 等分行 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

云何修果。謂四沙門果。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四最上阿羅漢果。此中云何名沙門。云何名果。謂聖道名沙門。煩惱斷名果。又後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

問。何故建立如是四果。答。對治四種諸煩惱故。謂諸無事能感惡趣。往惡趣因煩惱斷故。及能斷彼對治生故。立預流果。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立此果者。謂依三品。有三種結障礙聖道。令不生故。一在家品。二惡說法毘奈耶品。三善說法毘奈耶品。依在家品有薩迦耶見。由此見故。先生怖畏。最初不欲發趣聖道。依惡說法毘奈耶品有戒禁取。由此取故。雖已發趣。而行邪僻。由是不能生起聖道。依善說法毘奈耶品有疑。由此疑故。雖已發趣不行邪僻。而於正道未串習故。於如實見所知事中。猶豫疑惑。障礙聖道。不令生起。由是因緣。唯說斷此。立預流果。此預流果極餘七有。由是因緣多生相續。若斷再生相續煩惱。生無重續。立一來果。謂若永斷天有所攝人有所攝再生相續所有煩惱。極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故於爾時立一來果。若已永斷能感還來生此煩惱。唯於天有當可受生。即於爾時立不還果。若已永斷一切能感生有煩惱。建立最上阿羅漢果。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薄貪瞋癡。立一來果。永斷能順五下分結。立不還果。永斷一切煩惱究竟。建立最上阿羅漢果。是名修果。

又於此中。貪瞋癡慢尋思行者。彼先應於淨行所緣。淨修其行。然後方證心正安住。彼於各別所緣境界定。由所緣差別勢力。勤修加行。

若等分行補特伽羅。隨所愛樂。攀緣彼境。勤修加行。如是勤修。唯令心住。非淨其行。如等分行補特伽羅。薄塵行者當知亦爾。而彼諸行有其差別。謂貪等行者勤修行時。要經久遠方證心住。等分行者勤修行時。不甚久遠能證心住。薄塵行者勤修行時。最極速疾能證心住。

問。前已廣說有貪等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其等分行及薄塵行補特伽羅。有何行相。答。等分行者。如貪等行補特伽羅所有行相。一切具有。然彼行相非上非勝。如貪等行隨所遇緣有其差別。施設此行與彼相似。其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者。謂無重障。最初清淨。資糧已具。多清淨信。成就聰慧。具諸福德。具諸功德。

無重障者。謂無三障。何等為三。一者業障。二煩惱障。三異熟障。言業障者。謂五無間業。及餘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彼異熟果若成熟時。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業障。煩惱障者。謂猛利煩惱。長時煩惱。由此煩惱於現法中。以其種種淨行所緣不能令淨。是名煩惱障。異熟障者。謂若生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於是生處異熟果生。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於其中異熟果生。聾騃愚鈍。盲瞽瘖瘂。以手代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

最初清淨者。謂善淨戒及正直見。由十因緣。戒善清淨。如前應知。正直見者。謂若有見 淨信相應故。勝解相應故。遠離誑諂故。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名為正直。如是正直見淨信相應故。於佛正法及毘奈耶不可引奪。勝解相應故。於諸如來及聖弟子。不可思議威德神力。不可思議生處差別。甚深法教不可記事。深生勝解。無驚無恐。無有怖畏。遠離誑諂故。其見正直。是正直類。如其聖教而正修行。如其真實而自顯發。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於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等義。善正思惟。善正籌量。善正觀察。由是為因。無惑無疑。遠離二路。逮得昇進。由此四相。先所說見。名正直見。

資糧已具者。廣說資糧。如前應知略有四種。一福德資糧。二智慧資糧。三先世資糧。四現法資糧。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先世資糧者。謂由宿世積集善根。於今獲得諸根成熟。現法資糧者。謂於今世有善法欲。諸根成熟。具戒律儀及根律儀。如前廣說。

多清淨信者。謂於大師所。無惑無疑。深生淨信。及以勝解。如於大師。於法於學亦復如是。其餘廣說如前應知。成就聰慧者。謂由此故。於法於義速能領受。經久遠時。於法於義能無忘失。於法於義速能通達。具諸福德者。謂由此故。形色端嚴。眾所樂見。發清淨信。無病長壽。言辭敦肅。具大宗葉。眾所知識。成就大福。多獲衣等諸資生具。為諸國王及大臣等。供養恭敬。尊重讚嘆。具諸功德者。謂本性成就極少欲等種種功德。如前所說沙門莊嚴。應知其相。

如是等類。應知是名諸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

325 云何慈愍所緣 緣性緣起所緣 界差別所緣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一之二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云何慈愍所緣 緣性緣起所緣 界差別所緣

云何慈愍所緣。謂或於親品。或於怨品。或於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樂。能引下中上品快樂定地勝解。當知此中。親品怨品及以中品。是為所緣利益意樂。能引快樂定地勝解是為能緣。所緣能緣。總略為一。說名慈愍所緣。

若經說言。慈俱心者。此即顯示於親怨中三品所緣利益意樂。若復說言。無怨無敵無損害者。此則顯示利益意樂有三種相。由無怨故。名為增上利益意樂。此無怨性二句所顯。謂無敵對故。無損惱故。不欲相違諍義是無敵對。不欲不饒益義是無損害。若復說言廣大無量。此則顯示能引下中上品快樂。欲界快樂名廣。初二靜慮地快樂名大。第三靜慮地快樂名無量。若復說言。勝解徧滿具足住者。此則顯示能引快樂定地勝解。又此勝解。即是能引快樂利益增上意樂所攝勝解作意俱行。若於無苦無樂親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與其樂。當知是慈。若於有苦或於有樂親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欲慶其樂。當知是悲是喜。有苦有情是悲所緣。有樂有情是喜所緣。是名慈愍所緣。若有瞋行補特伽羅。於諸有情修習慈愍令瞋微薄。名於瞋恚心得清淨。(卷第二十六終)

云何緣性緣起所緣。謂於三世唯行。唯法唯事。唯因唯果。墮正道理。謂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唯有諸法能引諸法。無有作者及以受者。是名緣性緣起所緣。於此所緣作意思惟。癡行增上補特伽羅。所有癡行皆得微薄。於諸癡行心得清淨。是名緣性緣起所緣。

云何界差別所緣。謂六界差別。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四風界。五空界。六識界。

云何地界。地界有二。一內二外。內地界者。謂此身中內別堅性。堅鞕所攝。地地所攝。親附執受。外地界者。謂外堅性。堅鞕所攝。地地所攝。非親附非執受。又內地界其事云何。謂髮毛爪齒。塵垢皮肉。骸骨筋脈。肝膽心肺。脾腎肚胃。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及糞穢等。名內地界。又外地界其事云何。謂瓦木塊礫。樹石山巖。如是等類名外地界。

云何水界。水界有二。一內二外。內水界者。謂此身中內別濕性。濕潤所攝。水水所攝。親附執受。其事云何。謂淚汗洟唾。肪膏脂髓。熱痰膿血。腦膜尿等。名內水界。外水界者。謂外濕性。濕潤所攝。水水所攝。非親附非執受。其事云何。謂井泉池沼陂湖河海。如是等類名外水界。

云何火界。火界有二。一內二外。內火界者。謂此身中內別溫性。溫熱所攝。煖煖所攝。親附執受。其事云何。謂於身中所有溫煖。能令身熱等熱徧熱。由是因緣。所食所飲所噉所嘗。易正消變。彼增盛故墮蒸熱數。如是等類名內火界。外火界者。謂外溫性。溫熱所攝。煖煖所攝。非親附非執受。其事云何。謂於人間。依鑽燧等。牛糞末等。以求其火。火既生已。能燒牛糞。或草或薪。或榛或野。或山或渚。或村村分。或城城分。或國國分。或復所餘。如是等類名外火界。

云何風界。風界有二。一內二外。內風界者。謂此身中內別風性。風飄所攝。輕性動性。非親附非執受。其事云何。謂內身中有上行風。有下行風。有脇臥風。有脊臥風。有腰間風。有臗間風。有小刀風。有大刀風。有針刺風。有畢鉢羅風。有入出息風。有隨支節風。如是等類名內風界。外風界者。謂外風性。風飄所攝。輕性動性。非親附非執受。其事云何。謂在身外。有東來風有西來風。有南來風有北來風。有有塵風有無塵風。有狹小風有廣大風。有毘濕婆風。有吠藍婆風。有風輪風。有時大風卒起積集。折樹頹牆。崩山蕩海。既飄鼓已。無所依憑。自然靜息。若諸有情欲求風者。動衣搖扇及多羅掌。如是等類名外風界。

云何空界。謂眼耳鼻口咽喉等所有孔穴。由此吞咽。於此吞咽。既吞咽已。由此孔穴便下漏泄。如是等類說名空界。

云何識界。謂眼耳鼻舌身意識。又心意識三種差別。是名識界。

若諸慢行補特伽羅。於界差別作意思惟。便於身中離一合想。得不淨想。無復高舉。憍慢微薄。於諸慢行心得清淨。是名慢行補特伽羅。由界差別淨行所緣。

324 云何由行差別 建立補特伽羅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云何由行差別 建立補特伽羅

云何由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行差別故。建立七種補特伽羅。謂若貪增上補特伽羅。名貪行者。若瞋增上補特伽羅。名瞋行者。若癡增上補特伽羅。名癡行者。若慢增上補特伽羅。名慢行者。若尋思增上補特伽羅。名尋思行者。若得平等補特伽羅。名等分行者。若薄塵性補特伽羅。名薄塵行者。

問。貪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貪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愛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貪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貪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貪纏故。為可愛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愛法。諸根悅懌。諸根不彊。諸根不澀。諸根不麁。為性不好以惡身語損惱於他。難使遠離。難使厭患。下劣勝解。事業堅牢。事業久固。禁戒堅牢。禁戒久固。能忍能受。於資生具。為性耽染。深生愛重。多喜多悅。遠離顰蹙。舒顏平視。含笑先言。如是等類。應知是名貪行者相。

問。瞋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瞋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憎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瞋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瞋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此瞋纏。為可憎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憎法。諸根枯槁。諸根剛彊。諸根疎澀。諸根麁燥。為性好樂以惡身語損惱於他。易令遠離。易令厭患。兇暴彊口。形相稜層。無多勝解。事業不堅。事業不固。禁戒不堅。禁戒不固。不忍不受。多憂多惱。性好違背。所取不順。性多愁慼。性好麁言。多懷嫌恨。意樂慘烈。悖惡尤蛆。好相拒對。得少語言。多恚多憤。憔悴而住。喜生忿怒。眉面頻蹙。恒不舒顏。邪睛下視。於他榮利多憎多嫉。如是等類。應知是名瞋行者相。

問。癡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癡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愚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癡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癡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此癡纏。為可癡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癡法。諸根闇鈍。諸根愚昧。諸根羸劣。身業慢緩。語業慢緩。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懶墮懈怠。起不圓滿。詞辯薄弱。性不聰敏。念多忘失。不正知住。所取左僻。難使遠離。難使厭患。下劣勝解。頑騃瘖瘂。以手代言。無有力能領解善說惡說法義。緣所牽纏。他所引奪。他所策使。如是等類。應知是名癡行者相。

問。慢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慢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慢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慢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慢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慢纏故。為可慢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慢法。諸根掉動。諸根高舉。諸根散亂。勤樂嚴身。言語高大。不樂謙下。於其父母眷屬師長。不能時時如法承事。多懷憍傲。不能以身禮敬問訊。合掌迎逆。修和敬業。自高自舉。陵懱他人。樂著利養。樂著恭敬。樂著世間稱譽聲頌。所為輕舉。喜作嘲調。難使遠離。難使厭患。廣大勝解。微劣慈悲。計我有情命者養者補特伽羅生者等見。多分上品。多怨多恨。如是等類。應知是名慢行者相。

問。尋思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尋思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尋思事。尚能發起最極厚重上品尋思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此尋思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此纏故。為可尋思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可尋思法。諸根不住。諸根飄舉。諸根掉動。諸根散亂。身業誤失。語業誤失。難使遠離。難使厭患。喜為戲論。樂著戲論。多惑多疑。多懷樂欲。禁戒不堅。禁戒不定。事業不堅。事業不定。多懷恐慮。念多忘失。不樂遠離。多樂散動。於諸世間種種妙事。貪欲隨流。翹勤無惰。起發圓滿。如是等類。應知是名尋思行者相。如是名為由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

323 思慮尋伺 掉舉心亂 無明不正知 憍慢增上慢 欲恚害尋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二 雜蘊第一中 思納息第八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譯

思慮尋伺 掉舉心亂 無明不正知 憍慢增上慢 欲恚害尋

云何思。答。諸思等思增思。思性思類。心行意業是謂思。云何慮。答。諸慮等慮增慮。稱量籌度觀察是謂慮。思慮何差別。答。思者業。慮者慧。是謂差別。

云何尋。答。諸心尋求。辯了顯示。推度搆畫。分別性。分別類。是謂尋。云何伺。答。諸心伺察。隨行隨轉。隨流隨屬。是謂伺。尋伺何差別。答。心麁性名尋。心細性名伺。是謂差別。

云何掉舉。答。諸心不寂靜。不止息。躁動掉舉。心躁動性。是謂掉舉。云何心亂。答。諸心散亂。流蕩不住。非一境性。是謂心亂。掉舉心亂。有何差別。答。不寂靜相名掉舉。非一境相名心亂。是謂差別。

云何無明。答。三界無智。云何不正知。答。非理所引慧。汝說不正知是非理所引慧耶。答。如是汝何所欲。諸有正知而妄語者。彼皆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耶。答。如是又何所欲。無有正知而妄語耶。答。不爾。應聽我語。若言不正知是非理所引慧。諸有正知而妄語。彼皆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者。則應說無有正知而妄語。若不說無有正知而妄語者。則不應言不正知是非理所引慧。諸有正知而妄語。彼皆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作如是說。俱不應理。應詰彼言。

諸無明皆不正知相應耶。答。如是汝何所欲。諸有正知而妄語者。皆無明趣。無明所纏。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耶。答如是又何所欲。無有正知而妄語耶。答。不爾。應聽我說。若言一切無明皆不正知相應。諸有正知而妄語。皆無明趣。無明所纏。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者。則應說無有正知而妄語。若不說無有正知而妄語者。則不應言一切無明皆不正知相應。諸有正知而妄語。皆無明趣。無明所纏。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作如是說。亦俱不應理。

云何憍。答。諸憍醉極醉悶極悶。心傲逸。心自取。是謂憍。云何慢。答。諸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是謂慢。憍慢何差別。答。若不方他。染著自法。心傲逸相。名憍。若方於他。自舉恃相。名慢。是謂差別。

若起增上慢。我見苦是苦。或見集是集。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由此因緣。得諦順忍苦現觀邊者。於苦忍樂。顯了是苦。集現觀邊者。於集忍樂。顯了是集。彼由此忍。作意持故。或由中間不作意故。見疑不行。設行不覺。便作是念。我於苦見是苦。或於集見是集。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苦。或即緣集。

若起增上慢。我見滅是滅。或見道是道。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由此因緣。得諦順忍滅現觀邊者。於滅忍樂。顯了是滅。道現觀邊者。於道忍樂。顯了是道。彼由此忍。作意持故。或由中間不作意故。見疑不行。設行不覺。便作是念。我於滅見是滅。或於道見是道。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彼心心所法。

若起增上慢。我生已盡。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徧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生已盡。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生。

若起增上慢。我梵行已立。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徧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梵行已立。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彼心心所法。

若起增上慢。我所作已辦。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徧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已斷隨眠。已害煩惱。已吐結。已盡漏。所作已辦。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 。名增上慢。此即緣彼心心所法。

若起增上慢。我不受後有。此何所緣。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徧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有。

云何自謂卑而起慢耶。答。如有一類。見他勝己。種姓族類。財位技藝。及田宅等。作是念言。彼少勝我。我少劣彼。然劣於他多百千倍。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是名自謂卑而起慢。

如契經說。若起欲尋恚尋害尋。或自害。或害他。或俱害。

云何欲尋自害。答。如有一類。起貪纏故。身勞心勞。身燒心燒。身熱心熱。身燋心燋。復由此緣。當受長夜。非愛非樂非喜非悅諸異熟果。如是自害。云何欲尋害他。答。如有一類。起貪纏故。觀視他妻。彼夫見已。心生瞋忿。結恨愁惱。如是害他。云何欲尋俱害。答。如有一類。起貪纏故。污奪他妻。彼夫覺已。遂於其妻及於其人。打縛斷命。或奪財寶。如是俱害。

云何恚尋自害。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身勞心勞。身燒心燒。身熱心熱。身焦心焦。復由此緣。當受長夜。非愛非樂非喜非悅諸異熟果。如是自害。云何恚尋害他。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斷害他命。如是害他。云何恚尋俱害。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斷害他命。亦復被他斷害其命。如是俱害。

云何害尋自害。答。如有一類。起害纏故。身勞心勞。身燒心燒。身熱心熱。身燋心燋。復由此緣。當受長夜。非愛非樂非喜非悅諸異熟果。如是自害。云何害尋害他。答。如有一類。起害纏故。打縛於他。如是害他。云何害尋俱害。答。如有一類。起害纏故。打縛於他。亦復被他之所打縛。如是俱害。

智多耶。境多耶。答。境多非智。所以者何。智亦境故。智多耶。識多耶。答。識多非智。所以者何。諸智皆識相應。非諸識皆智相應。忍相應識。非智相應故。有漏行多耶。無漏行多耶。答。有漏行多。非無漏行。所以者何。有漏行攝十處二處。少分無漏行唯攝二處少分故。

云何行圓滿。答。無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云何護圓滿。答。無學根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