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四沙門果 等分行 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四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四沙門果 等分行 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

云何修果。謂四沙門果。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四最上阿羅漢果。此中云何名沙門。云何名果。謂聖道名沙門。煩惱斷名果。又後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

問。何故建立如是四果。答。對治四種諸煩惱故。謂諸無事能感惡趣。往惡趣因煩惱斷故。及能斷彼對治生故。立預流果。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立此果者。謂依三品。有三種結障礙聖道。令不生故。一在家品。二惡說法毘奈耶品。三善說法毘奈耶品。依在家品有薩迦耶見。由此見故。先生怖畏。最初不欲發趣聖道。依惡說法毘奈耶品有戒禁取。由此取故。雖已發趣。而行邪僻。由是不能生起聖道。依善說法毘奈耶品有疑。由此疑故。雖已發趣不行邪僻。而於正道未串習故。於如實見所知事中。猶豫疑惑。障礙聖道。不令生起。由是因緣。唯說斷此。立預流果。此預流果極餘七有。由是因緣多生相續。若斷再生相續煩惱。生無重續。立一來果。謂若永斷天有所攝人有所攝再生相續所有煩惱。極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故於爾時立一來果。若已永斷能感還來生此煩惱。唯於天有當可受生。即於爾時立不還果。若已永斷一切能感生有煩惱。建立最上阿羅漢果。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薄貪瞋癡。立一來果。永斷能順五下分結。立不還果。永斷一切煩惱究竟。建立最上阿羅漢果。是名修果。

又於此中。貪瞋癡慢尋思行者。彼先應於淨行所緣。淨修其行。然後方證心正安住。彼於各別所緣境界定。由所緣差別勢力。勤修加行。

若等分行補特伽羅。隨所愛樂。攀緣彼境。勤修加行。如是勤修。唯令心住。非淨其行。如等分行補特伽羅。薄塵行者當知亦爾。而彼諸行有其差別。謂貪等行者勤修行時。要經久遠方證心住。等分行者勤修行時。不甚久遠能證心住。薄塵行者勤修行時。最極速疾能證心住。

問。前已廣說有貪等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其等分行及薄塵行補特伽羅。有何行相。答。等分行者。如貪等行補特伽羅所有行相。一切具有。然彼行相非上非勝。如貪等行隨所遇緣有其差別。施設此行與彼相似。其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者。謂無重障。最初清淨。資糧已具。多清淨信。成就聰慧。具諸福德。具諸功德。

無重障者。謂無三障。何等為三。一者業障。二煩惱障。三異熟障。言業障者。謂五無間業。及餘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彼異熟果若成熟時。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業障。煩惱障者。謂猛利煩惱。長時煩惱。由此煩惱於現法中。以其種種淨行所緣不能令淨。是名煩惱障。異熟障者。謂若生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於是生處異熟果生。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於其中異熟果生。聾騃愚鈍。盲瞽瘖瘂。以手代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

最初清淨者。謂善淨戒及正直見。由十因緣。戒善清淨。如前應知。正直見者。謂若有見 淨信相應故。勝解相應故。遠離誑諂故。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名為正直。如是正直見淨信相應故。於佛正法及毘奈耶不可引奪。勝解相應故。於諸如來及聖弟子。不可思議威德神力。不可思議生處差別。甚深法教不可記事。深生勝解。無驚無恐。無有怖畏。遠離誑諂故。其見正直。是正直類。如其聖教而正修行。如其真實而自顯發。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於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等義。善正思惟。善正籌量。善正觀察。由是為因。無惑無疑。遠離二路。逮得昇進。由此四相。先所說見。名正直見。

資糧已具者。廣說資糧。如前應知略有四種。一福德資糧。二智慧資糧。三先世資糧。四現法資糧。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先世資糧者。謂由宿世積集善根。於今獲得諸根成熟。現法資糧者。謂於今世有善法欲。諸根成熟。具戒律儀及根律儀。如前廣說。

多清淨信者。謂於大師所。無惑無疑。深生淨信。及以勝解。如於大師。於法於學亦復如是。其餘廣說如前應知。成就聰慧者。謂由此故。於法於義速能領受。經久遠時。於法於義能無忘失。於法於義速能通達。具諸福德者。謂由此故。形色端嚴。眾所樂見。發清淨信。無病長壽。言辭敦肅。具大宗葉。眾所知識。成就大福。多獲衣等諸資生具。為諸國王及大臣等。供養恭敬。尊重讚嘆。具諸功德者。謂本性成就極少欲等種種功德。如前所說沙門莊嚴。應知其相。

如是等類。應知是名諸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