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 釋初品 共摩訶比丘僧第六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云何名比丘 云何名阿羅漢 心得好解脫 慧得好解脫
(經) 共摩訶比丘僧。(論) 共。名一處。一時。一心。一戒。一見。一道。一解脫。是名為共。摩訶。秦言大。或多或勝。云何大。一切眾中最上故。一切障礙斷故。天王等大人恭敬故。是名為大。云何多。數至五千故名多。云何勝。一切九十六種外道論議能破。故名勝。
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淨活命故名為乞士。如經中說。舍利弗入城乞食。得已。向壁坐食。是時有梵志女名淨目。來見舍利弗。問舍利弗言。沙門汝食耶。答言。食。淨目言。汝沙門下口食耶。答言不。姊。仰口食耶。不。方口食耶。不。四維口食耶。不。淨目言。食法有四種。我問汝。汝言不。我不解。汝當說。舍利弗言。有出家人合藥種穀殖樹等不淨活命者。是名下口食。有出家人觀視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不淨活命者。是名仰口食。有出家人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淨活命者。是名方口食。有出家人學種種術卜筮吉凶如是等種種不淨活命者。是名四維口食。姊。我不墮是四不淨食中。我用清淨乞食活命。是時淨目聞說清淨法食。歡喜信解。舍利弗因為說法得須陀洹道。如是清淨乞食活命。故名乞士。
復次。比名破。丘名煩惱。能破煩惱故名比丘。復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漢羌虜各有名字。復次。受戒時自言。我某甲比丘盡形壽持戒。故名比丘。復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當出家鬀頭著染衣受戒。是時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說。有人能鬀頭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漸漸斷結離苦入涅槃。
云何名僧伽。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一一樹不名為林。除一一樹亦無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為僧。除一一比丘亦無僧。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是僧四種。有羞僧。無羞僧。啞羊僧。實僧。云何名有羞僧。持戒不破。身口清淨。能別好醜。未得道。是名有羞僧。云何名無羞僧。破戒。身口不淨。無惡不作。是名無羞僧。云何名啞羊僧。雖不破戒。鈍根無慧。不別好醜。不知輕重。不知有罪無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諍。不能斷決。默然無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殺。不能作聲。是名啞羊僧。云何名實僧。若學人。若無學人。住四果中。行四向道。是名實僧。是中二種僧。可共百一羯磨。說戒受歲種種得作。是中實聲聞僧六千五百。菩薩僧二種。有羞僧。實僧。聲聞一種。謂實僧。以是實僧故。餘皆得名僧。以是故名比丘僧。(中略)
(經) 皆是阿羅漢。(論) 問曰。云何名阿羅漢。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煩惱賊破是名阿羅漢。復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復次。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
(經) 諸漏已盡。(論) 三界中三種漏。已盡無餘。故言漏盡也。(經) 無復煩惱。(論) 一切結使流愛扼縛蓋見纏等斷除故。名無煩惱也。
(經) 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論) 問曰。何以說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答曰。外道離欲人。一處一道心得解脫。非於一切障法得解脫。以是故。阿羅漢名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復次諸阿羅漢。二道心得解脫。見諦道。思惟道。以是故名心得好解脫。學人心雖得解脫。非好解脫。何以故。有殘結使故。復次諸外道等。助道法不滿。若行一功德。若行二功德。求道不能得。如人但布施求清淨。如人祀天。言能脫憂衰。能得常樂國中生。亦更有言八清淨道。一自覺。二聞。三讀經。四畏內苦。五畏大眾生苦。六畏人天苦。七得好師。八布施。但說第八名清淨道。復次有外道。但布施持戒說清淨。有但布施禪定說清淨。有但布施求智慧說清淨。如是等種種。道不具足。若無功德。若少功德。說清淨。是人雖一處心得解脫。不名好解脫。涅槃道不滿足故。如偈說
無功德人不能渡 生老病死之大海 少功德人亦不渡 善行道法佛所說
是中應說須跋陀梵志經。須跋陀梵志年百二十歲。得五神通。阿那跋達多池邊住。夜夢見一切人失眼裸形冥中立。日墮地破。大海水竭。大風起吹。須彌山破散。覺已恐怖。思惟言何以故爾。我命欲盡。若天地主欲墮。猶豫不能自了。以有此惡夢故。先世有善知識天。從上來下。語須跋陀言。汝莫恐怖。有一切智人名佛。後夜半當入無餘涅槃。是故汝夢不為汝身。(中略)
是時須跋陀得前見佛。問訊世尊已。於一面坐。如是念。諸外道輩捨恩愛財寶出家。皆不得道。獨瞿曇沙門得道。如是念竟。即問佛言。是閻浮提地六師輩。各自稱言我是一切智人。是語實不。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始年二九 出家學佛道 我出家已來 已過五十歲
淨戒禪智慧 外道無一分 少分尚無有 何況一切智
若無八正道。是中無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若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須跋陀。是我法中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道果。第二第三第四道果。餘外道法皆空。無道無果。無沙門。無婆羅門。如是我大眾中。實作師子吼。須跋陀梵志聞是法。得阿羅漢道。思惟言。我不應佛後般涅槃。如是思惟竟。在佛前結加趺坐。自以神力身中出火燒身而取滅度。以是故。佛言。無功德。少功德。是助道法不滿。皆不得度。佛說一切功德具足故。能度弟子。譬如小藥師以一種藥二種藥不具足故。不能差重病。大藥師輩具足眾藥。能差諸病。
問曰。若一切三界煩惱離故。心得解脫。何以故佛言。染愛離。心得解脫。答曰。愛能繫閉。心有大力。以是故說。不說餘煩惱。愛斷。餘則斷。復次若人言王來。知必有將從。染愛亦如是。又如捉巾一頭。餘則盡隨。愛染亦如是。愛斷。則知餘煩惱皆已斷。復次。諸結使皆屬愛見。屬愛煩惱覆心。屬見煩惱覆慧。如是愛離故。屬愛結使亦離。得心解脫。如是無明離故。屬見結使亦離。得慧解脫。復次是五千阿羅漢。應不退法。得無生智。以是故言。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不退故。退法阿羅漢得時解脫。如劬提迦等。雖得解脫。非好解脫。以退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