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二 地相品第三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初地菩薩無何等怖畏
復次。菩薩得初地無諸怖畏故。心多歡喜。若怖畏者心則不喜。問曰。菩薩無何等怖畏。答曰
無有不活畏 死畏惡道畏 大眾威德畏 惡名毀呰畏
繫閉桎梏畏 拷掠刑戮畏 無我我所故 何有是諸畏
問曰。菩薩何故住初地無不活畏。答曰。有大威德故。能堪受故。大智慧故。知止足故。作是念。我多修福德。有福之人。衣服飲食所須之物。自然即至。(中略)復次。人雖薄福。有堪受力。勤修方便。能生衣食。如經說。以三因緣得有財物。一者現世自作方便。二者他力作與。三者福德因緣。我能堪受難成之事。現世亦有方便力故。不應有不活畏。有智之人。少設方便能得自活。能求佛道。佛智慧分今已有之。是智慧利能得自活也。不應有不活畏。復次。菩薩作是念。我住世間。世間有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如是八事何得無也。不應以不得故有不活畏。復次。是菩薩以知足故。好醜美惡隨得而安。不應有不活畏。若不知足者。設得滿世間財物。意猶不足。如說
若有貧窮者 但求於衣食 既得衣食已 復求美好者
既得美好者 復求於尊貴 既得尊貴已 求王一切地
設得盡王地 復求為天王 世間貪欲者 不可以財滿
若知足之人。得少財物。今世後世能成其利。是菩薩樂布施故。具足智慧故。多能發起不貪善根。若不樂施。若多作眾惡。以慳貪愚癡因緣故。增益慳貪不善根。無厭足法屬於慳貪。是故菩薩。多發不貪善根故知足。知足故無不活畏。
復次無死畏者。多作福德故。念念死故。不得免故。無始世界習受死法故。多修習空故。菩薩作是念。若人不修福德。則畏於死。自恐後世墮惡道故。我多集諸福德。死便生於勝處。是故不應畏死。(中略)復作是念。死名隨所受身。末後心滅為死。若心滅為死者。心念念滅故。皆應是死。若畏死者。心念念滅皆應有畏。非但畏末後心滅。亦應當畏前心盡滅。何以故。前後心滅無有差別故。
若謂畏墮惡道故。畏末後心滅者。福德之人不應畏墮惡道。如先說我當受念念滅故。於末後心滅。不應有死畏。復作是念。我於無始世界往來生死。受無量無邊阿僧祇死法。無有處所能免死者。佛說生死無始。若人於一劫中。死已積骨。高於雪山。如是諸死。不為自利。不為利他。我今發無上道願。為欲自利。亦為利他故。勤心行道。有大利故。云何驚畏。如是菩薩即捨死畏。
復次作是念。今此死法必當應受。無有免者。(中略) 又諸佛辟支佛阿羅漢。心得自在離垢得道。皆為死法之所磨滅。一切眾生無能過者。我發無上道心。不應畏死。又為破死畏故。發心精進。自除死畏。亦除於他。是故發心行道。云何於死而生驚畏。菩薩如是思惟無常。即除死畏。復次菩薩常修習空法故。不應畏死。(中略)
無惡道畏者。菩薩常修福德故。不畏墮惡道。作是念。罪人墮惡道。非是福德者。我乃至一念中。不令諸惡得入。而於身口意。常起清淨業。是故我得無量無邊功德。成就如是大功德聚。云何畏墮惡道。復次。菩薩一發心。為利安一切眾生故。大慈悲所護故。住四功德處。得無量功德。度一切惡道。何以故。是心勝一切聲聞辟支佛。如淨毘尼經中。迦葉白佛言。希有世尊。善說菩薩以是薩婆若多心。能勝一切聲聞辟支佛。我成就如是大功德。住如是大法。云何當畏墮於惡道。復作是念。我無始已來。往來生死。墮諸惡道。受無量苦。不為自利。亦不利他。我今發無上大願。為欲自利。亦為利他。先來墮惡道無所利益。今為利益眾生故。設墮惡道。不應有畏。(中略)
無有大眾畏者。成就聞慧思慧修慧故。又離諸論過咎故。是菩薩建立語端所說無失。能以因緣譬喻結句。不多不少。無有疑惑。言無非義。無有諂誑。質直柔和。種種莊嚴。易解易持義趣次序。能顯己事。能破他論。離四邪因。具四大因。如是等莊嚴言辭大眾中說。無有所畏。
無惡名畏呵罵畏者。不貪利養故。身口意行清淨故。
無有繫閉桎梏拷掠畏者。無有罪故。慈愍一切眾生故。忍受一切眾苦惱故。依止業果報故。我先自作。今還受報。是菩薩以如是等因緣故。無有不活等畏。
復次。樂觀一切法無我。是故無一切怖畏。一切怖畏皆從我見生。我見皆是諸衰憂苦之根 本相。是菩薩利智慧故。如實深入諸法實相故。則無有我。我無故。何從有怖畏。問曰。是 菩薩云何無有我心。答曰。樂空法故。菩薩觀身。離我我所故。如說
我心因我所 我所因我生 是故我我所 二性俱是空
我則是主義 我所是主物 若無有主者 主所物亦無
若無主所物 則亦無有主 我即是我見 我物我所見
實觀故無我 我無無非我 因受生受者 無受無受者
離受者無受 云何因受成 若受者成受 受則為不成
以受不成故 不能成受者 以受者空故 不得言是我
以受是空故 不得言我所 是故我非我 亦我亦非我
非我非無我 是皆為邪論 我所非我所 亦我非我所
非我非我所 是亦為邪論
菩薩如是常樂修空無我故。離諸怖畏。所以者何。空無我法。能離諸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