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云何為初發心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三 發菩提心品第六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云何為初發心

問曰。初發心是諸願根本。云何為初發心。答曰。初發菩提心。或三四因緣。眾生初發菩提心。或以三因緣。或以四因緣。如是和合有七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問曰。何等為七。答曰

一者諸如來   令發菩提心   二見法欲壞   守護故發心

三於眾生中   大悲而發心   四或有菩薩   教發菩提心

五見菩薩行   亦隨而發心   或因布施已   而發菩提心

或見佛身相   歡喜而發心   以是七因緣   而發菩提心

佛令發心者。佛以佛眼觀眾生。知其善根淳熟堪任。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人者。佛教令發心。作是言。善男子來。今可發心。當度苦惱眾生。

或復有人生在惡世。見法欲壞。為守護故發心。作是念。咄哉。從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來。唯有一人。二處行。出三界。四聖諦大導師。知五種法藏。脫於六道。有七種正法大寶。深行八解脫。以九部經教化。有十大力。說十一種功德。善轉十二因緣相續。說十三助聖道法。有十四覺意大寶。除十五種貪欲。并得十六心無礙解脫。出十六地獄。眾生及身十七。具足十八不共法。善分別十九住果人。善知分別學人阿羅漢辟支佛諸佛二十根。是大悲心者。是大將主。大眾主。大醫王。大導師。大船師。久乃得是法。行難行苦行。乃得是法。而今欲壞。我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厚種善根。得成佛道。令法久住無數阿僧祇劫。又行菩薩道時。護持無量諸佛法故。勤行精進。

或復有人見眾生苦惱可愍。無救無歸。無所依止。流轉生死險難惡道。有大怨賊。諸惡虫獸生死恐怖諸惡鬼等。常有憂悲苦惱刺蕀。恩愛別離怨會深坑。喜樂之水甚為難得。大寒大熱獨行其中。曠絕無蔭難得度脫。眾生於中多諸怖畏。無有救護。將導之者見如是眾生。入此生死險惡道中受諸苦惱。以大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言。我當為無救作救。無歸作歸。無依作依。我得度已當度眾生。我得脫已當脫眾生。我得安已當安眾生。

復有人但從人聞。以信樂心等發無上道心。作是念。我當修善法不斷絕故。或墮必定得無生法忍。集諸福德善根淳熟故。或值諸佛。或值大菩薩。能知眾生諸根利鈍。深心本末性欲差別。善知方便。為般若波羅蜜所護。能作佛事者知我發願。善根成熟故。令住必定。若無生法忍。是諸菩薩。在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如佛善知眾生心力。教令發心。不以但有信樂力等教令發心。

復有人見餘菩薩行道修諸善根。大悲所護。具足方便教化眾生。不惜身命。多所利益。廣博多聞。世間奇特。人中標勝。疲苦眾生為作蔭覆。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慚愧質直。柔軟調和。其心清淨。深樂善法。見如是人。而作是念。是人所行。我亦應行。所修願行。我亦應修。我為得是法故。當發是願。作是念已。發無上道心。

復有人行大布施。施佛及僧或但施佛。以飲食衣服等。是人因是布施。念過去諸菩薩能行施者。韋藍摩韋首多羅薩婆檀尸毘王等。即發菩提心。以此施福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人若見若聞佛三十二相。足下平.手足輪.指網縵.手足柔軟.七處滿.纖長指.足 跟廣.身傭直.足趺高平.毛上旋.伊泥𨄔.臂長過膝.陰馬藏.身金色.皮軟薄.一一孔一毛生.眉間白毫.上身如師子.肩圓大.腋下滿.得知妙味.身方如尼拘樓陀樹.頂有肉髻.廣長舌.梵音聲.師子頰.四十齒.齊白密緻.眼睛紺青色.睫如牛王等相。心則歡喜。作是念。我亦當得如是相。如是相人所得諸法。我亦當得。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是七因緣發菩提心。問曰。汝說七因緣發菩提心。為皆當成。有成有不成。答曰。是不必盡成。或有成有不成。問曰。若爾者應解說。答曰

於七發心中   佛教令發心   護法故發心   憐愍故發心

如是三心者   必定得成就   其餘四心者   不必皆成就

是七心中。佛觀其根本。教令發心必得成。以不空言故。若為尊重佛法為欲守護。若於眾生有大悲心。如是三心。必得成就。根本深故。餘菩薩教令發心。見菩薩所行發心。因大布施發心。若見若聞佛相發心。是四心。多不成或有成者。根本微弱故。

348 六界生時無所從來 滅時亦無所去 生住二時 體性俱空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三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三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六界生時無所從來 滅時亦無所去 生住二時 體性俱空

爾時。淨飯王作是思惟。是事希有。不可思議。世尊如是善說。一切世間聞已。咸皆欣喜。是時淨飯王。以愛戀子故。情意殷勤。爾時。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邃。其味亦善。淳淨無雜。清白無染。顯說梵行法。何者梵行。所謂分別六界法門。(中略)

佛言。大王。何者為分別六界法門。大王。所言六界者即是丈夫。六觸入亦是丈夫。十八意識境界亦是丈夫。大王。我所言六界即是丈夫者。我何故如是說。大王。何者是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大王。此名六界。所言六界是丈夫者。所謂此也。我言六觸入名為丈夫。何故如是說。大王。所言觸入何者。謂眼觸入見諸色故。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意觸入為知法故。我言六觸入是丈夫者。謂此也。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說。大王。此十八意識境界何者是。謂眼見可意色。以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不可意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捨處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處法知已思想分別。不可意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捨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大王。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謂此也。

大王。地界有二種。有內有外。大王。何者為內地界。謂自身內所有。彼彼身內所有得有取堅者強者。所謂髮毛爪齒塵垢。皮肉筋骨髓脾腎肝。肚大腸小腸大便。脬膜腦胲。大王。是等名為身內地界。大王。何者是身外地界。謂身外所有不得不取堅者強者。大王。是名身外地界。

大王。身內地界。生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大王。有時女人自分別我是女人。自分別我是女人已。見外丈夫。復生分別彼是丈夫。是女人分別彼是丈夫已即生欲想。生欲想已樂欲和合。於彼男子而生染愛。彼男子亦作是分別。我是男子。自分別我是男子已。見外女人。復生分別彼是女人。此男子作是分別已。於彼女人而生染愛。是男子女人俱生染愛已而便和合。以和合故而有歌羅羅。大王。彼丈夫分別及所分別事。二俱不可得。女人女人性亦不可得。男子男子性亦不可得。以是不相續而生分別。彼分別亦自性不可得。如分別自性不可得。如是和合和合性亦不可得。如和合和合性不可得。如是歌羅羅歌羅羅性不可得。若自性不可得者。彼云何能生堅強。大王。當知因分別故。而生有堅者強者。彼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大王。有時此身終。為塚間死屍。彼死屍堅強想變壞時。不向東方。亦不向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如是當知為內身地界。

大王。有時世間居處悉皆空虛。復生梵天七寶宮殿。彼宮殿堅強相生時無所從來。如是他化自在諸天。七寶宮殿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如是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所有七寶宮殿堅相生時無所從來。鐵圍山大鐵圍山堅固牢實。同一金剛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如是須彌山。(中略)雪山香山諸餘黑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若成時。彼一切堅強生時無所從來。此大地厚一百六十萬由旬。生已而住。大王。彼堅強生時無所從來。

大王。又時此世界壞。是世界欲壞時。此大地或為火所燒。或為水所漂。或為風所吹。悉皆散滅。彼地為火燒時。乃至煙灰都無所見。大王。譬如蘇油為火所燒。無有遺餘。大王。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燒已。灰燼不現。後為水所漂時。亦無遺餘可見。大王。譬如以鹽投水。消滅無餘。大王。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為水漂已。亦無遺餘。大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風吹壞時。無有遺餘。大王。譬如毘嵐猛風吹諸飛鳥。彼鳥散滅。無有遺餘。大王。如是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為毘嵐猛風之所吹壞。一切散滅無有遺餘。大王。彼地界成時無所從來。壞時無所去。大王。如是如是。內身地界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地界生時亦空。住時亦空。生住二時。體性俱空。(中略)

大王。火界亦二種。一內二外。大王。何者是內火界。大王。身內所有及他身內所有所取。火火體火相。熱體熱相。所謂能消飲食者。身中所有溫煖蒸熱入於熱數者。大王。此名身內火界。大王。何者為身外火界。身外所有不取不受者。所謂火火體火相。溫煖蒸熱。大王。此名身外火界。

大王。又時迦羅羅胞胎中。身內火界增盛。水界漸微。是故迦羅羅漸稠漸堅。大王。譬如鐵器煎煮餳餔。以火力故漸漸稠強。大王。如是如是。以火力故。迦羅羅漸稠漸堅。迦羅羅漸稠漸堅故。名遏浮陀。遏浮陀以火力成故。名為卑尸迦。卑尸迦以火力成故。名為堅固。堅固為火成故生於五支。如是如是。大王。彼水界為火界成熟。如是如是。彼水界漸稠漸堅故。成於肉團。大王。彼火界生時無所從來。而能燒滅於彼水界。

大王。又時當有病人。身內火界悉皆滅盡。彼病人身內火界既滅盡已。所食之物不復消化。其彼病人不能消故。於後不復更能進食。不能食故。身內火界悉皆滅盡。以彼人不能進食。身內火滅故。必當命終。大王。火界滅時。不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彼火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而彼火界從本已來。體性自空。

大王。有時世界壞。世界壞時。身外火界增盛洞一。洞一已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彼大火聚。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已。還復滅盡。大王。彼火滅時。不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彼大火界體性自空。非有。不可得。唯是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中略)

大王。何者是虛空界。虛空界亦二種。有內有外。大王。何者是內虛空界。若自身內。若他身內所受所取。所謂虛空虛空體虛空名。此身內所生。入於陰數。亦入入數。亦入界數所有空孔竅。大王。此名身內虛空界。大王。何者外虛空界。外所有非色者。乃至無有如毛等虛空處。名為虛空。大王。此名外虛空界。

大王。又時由業因緣故生諸入。彼入等生已。圍繞空界。是時得名入內虛空界數。大王。如是一一法中推求。無一眼入可得。唯有但用。大王。何以故空。地界清淨故。如地界清淨空故。如是水火風界清淨故空。彼無所從來。大王。又時一切諸色悉皆壞滅以為虛空。何以故。虛空界無盡故。大王。唯內虛空界安住不動。大王。譬如無為涅槃界安住不動。當知如是虛空界。遍一切處。

大王。譬如有人於空澤曠野。掘作泉池陂井。大王。於意云何。彼諸虛空從何而來。王言。世尊。無所從來。佛言。大王。若使彼人還以土填。大王。於意云何。彼虛空界去何所至。王言。無所去也。何以故。世尊。彼虛空界無來無去。何以故。彼虛空界非男女故。佛言。大王。外虛空界亦復不動。性無變易。虛空界空。非是有法。何以故。虛空界非男非女故。

347 十八意識境界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三卷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三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十八意識境界

爾時。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邃。其味亦善。淳淨無雜。清白無染。顯說梵行法。何者梵行。所謂分別六界法門。(中略)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說。大王。此十八意識境界何者是。謂眼見可意色。以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不可意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捨處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處法知已思想分別。不可意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捨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大王。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謂此也。(中略)

大王。何者是識界。如眼為主。攀緣於色。對色知故。眼識生。或能知青黃赤白雜色。亦知長短麁細。如是一切所有色等物。眼識所能覩者。名為眼識界。如是若知聲。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觸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緣所知。是名意識界。大王。又此識界。不依諸根。亦不依界。何以故。大王。非地淨色為眼入。非水火風淨為眼入。何以故。非地界清淨及諸餘法。以為眼入及具眼入者。如是乃至非水火風界清淨色及諸餘法。以為眼入具眼入者。何以故。諸法無知故。無了別故。無堪能故。非初非中非後故。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大王。如此識界。了前事已即便謝滅。不復更生。彼識生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

大王。何謂為眼入。謂四大所成清淨色。若使諸法體性自空。何者是清。何者是濁。於諸法中無有淨穢。云何於中而見淨穢。如是大王。是故當知。眼入之體性畢竟空寂。前際後際皆不可得。何以故。未來未至故不可得。過去已滅故不可得。未來未來事不可得。彼眼處亦不可得。自性離故。若體性不可得者。亦無男女性可得。既無男女性。何有我我所。大王。若有我我所者。是魔境界。無我我所者。是名諸佛如來境界。何以故。一切諸法離我我所故。

大王。如實了知眼入空。眼入自性空。何以故。此眼入相不可得。是故此眼入。體性空寂。此空離於眼入相。是名無相。於相無求故名無願。大王是名於眼入中。三空解脫門現在前。 大王。何者是耳入界乃至身入。大王。此一切法對三解脫門。現前決定趣法界。究竟遍虛空。不可名。不可說。不可用。不可示。無有諍論。無有語言。不可測量。

大王。以眼對色者。名為顛倒。如是略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故諸法說名意境界。大王。眼入對色者。往矚取著。此眼三種礙。照矚順境生於愛想。若覩違境生於恚想。矚中容境生於捨想。如是諸餘耳鼻舌身皆亦如是。其意矚法。亦復如是。若緣順境生於愛心。緣於違境則生瞋恚。於中容境生愚惑心。如是境界是意所行。意遍行。故名意境界。大王。彼意行於順色生於貪欲。行於違色則起恚怒。行中容色起於無明。如是聲香味觸意所緣法。亦行三事。起貪瞋癡。謂意緣順境意法生於貪欲。意緣違境意法生於瞋恚。意緣中容境意法。生於無明。起於愚癡。大王。應當如是。知於諸根猶如幻化。知彼境界其猶如夢。

大王。如人夢中與諸婇女及眾人等共相娛樂。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眾人婇女。大王。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眾人婇女畢竟是無。亦不可得。何況共相娛樂。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可意色。眼見色已。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愛重。起愛重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

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

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於相。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猶如夢中與冤共闘。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而共冤鬪。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冤。何況鬪戰。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見不愛之色。心不喜樂。於不喜樂而生執著。生執著已便生瞋恚。生瞋恚已其心濁亂造作瞋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恐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

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

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諸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猶如有人於其夢中為鬼所嬈。心生恐怖。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夢之鬼。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畢竟無鬼。何況怖也。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覩色已。於捨處色。妄生執著。生執著已作執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命根欲盡。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怖懼。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

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

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346 諸根如幻 無滿足時 亦無能滿者 境界如夢 於色聲香味觸 無有厭足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五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五 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之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諸根如幻 無滿足時 亦無能滿者 境界如夢 於色聲香味觸 無有厭足

爾時佛告淨飯王言。大王。如上所說之法。繫心精勤。當自觀察修行。勿隨於他。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提。能超一切世間自在。能除一切渴愛。降伏我慢。滅除罪過。一切諸法而得平等。彼非凡夫地。一切聲聞所不能到。一切辟支佛非其境界。一切菩薩之所修行。一切諸佛之所證得。大王。於此法中應當安意。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天人中得為眼目。得為燈明。得為大炬。得為船筏善知水路。得為導師。得為商主。得為導首。我當云何得自度已。復能度他。自既解脫。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證涅槃。令他涅槃。

大王當知。不應觀過去世際所經豪富自在。大王。諸根如幻。無滿足時。亦無能滿者。境界如夢。於色聲香味觸。無有厭足。

大王。過去之世有轉輪王。名無邊稱大王。彼無邊稱王。具足無量眾寶輦輿軍眾象馬無礙輪寶。七寶具足。所有軍乘無能壞者。於先佛所殖諸善根。意力成就隨念即辦。大王。彼無量稱王。有所憶念無不隨意。何以故。具足成就善根力故。

大王。爾時無量稱王作如是念。我今自試福德之力。時無量稱王即作是念。以我威力令此四天下所有樹木。常有花果用之無盡。大王。彼無量稱王作是念已。於四天下所有樹林。花果繁茂用無窮盡。大王。無量稱王復作是念。令四天下所有人民。諸所欲願隨意無違。大王。彼無量稱王作是念已。四天下中一切人民。一切所願悉得充滿。大王。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當更試善根之力。若我有福。令四天下降注香水。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降香雨。(中略)復作是念。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金雨。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雨金雨。何以故。無量稱王所願從意。皆由過去於一切眾生修共業善。

大王。爾時此閻浮提地縱廣正等一萬八千由旬。當爾之時。此閻浮提有六十千萬諸大城郭。大王。爾時於此閻浮提中置立隍城。名寶莊嚴。其城縱廣十二由旬。四面平正妙巧所成。街巷莊嚴界分分明。於其城外有多羅樹七重行列。其多羅樹四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莊飾端嚴甚可愛樂。(中略)其寶莊嚴城外周匝。而有八萬園林。無量稱王作此園林。不起愛著我所之心。悉施眾生共同受樂。是一一園有八大池。一一大池縱廣半由旬。於其池中有種種華。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如是眾花彌覆其上。一一池邊有八階道。一一階道四寶所成。端嚴殊妙。其階道頭建七寶幢門。所謂金銀琉璃及馬瑙等。其階兩邊閻浮檀金。為芭蕉樹莊飾嚴麗。八功德水彌滿池中。眾鳥堪飲。其池四邊植諸妙花。(中略)大王。彼寶莊嚴城所有寶鈴羅網寶多羅樹。微風吹動出和雅音。譬如有人善作五種微妙音樂。其聲和雅甚可愛樂。彼無量稱王所有宮城。鈴網寶樹園林樂具。所出妙音甚可愛樂。亦復如是。大王。爾時寶莊嚴王城中所有人民。以彼妙音娛樂受樂。時彼寶莊嚴城豐樂安隱。人民充滿豪富自在。處處皆有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

大王。彼無量稱王又於異時復作是念。我今當往西瞿陀尼。作是念已。王及四兵俱昇虛空往瞿陀尼。王既至彼。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奉獻。大王。時無量稱王於彼止住。百千萬歲於彼王領。大王。彼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當往東弗婆提。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往弗婆提。王既至彼。彼土小王亦皆奉迎。復以國土奉上。大王。無量稱王於彼止住。百千萬歲於彼王領。大王。彼無量稱王復於異時作是思惟。我當往彼北欝單越。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上昇虛空詣欝單越。王既至彼。彼諸人民歡喜歸化。王於彼住多百千歲。王領受樂教已眷屬。

大王。彼無量稱王於彼久時復作是念。我曾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宜往忉利天上。作是念已即乘龍象。復與四兵飛昇虛空。上須彌山。(中略)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及與四兵。尋即到彼須彌山頂。大王。爾時帝釋遙見無量稱王。歡喜來迎。而作是言。善來大王。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坐。在彼天上經無量歲。與彼天主分半而治。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今寧可退彼天主。即住其中獨為天王。作是念已。無量稱王及以四兵。從彼三十三天即便退落。還閻浮提寶莊嚴城。墮七寶園中。

爾時寶莊嚴城中人民。出於城外至寶篋園中。見無量稱王及諸四兵。從天而墮在彼園中。眾人見已速疾入城。告城中人。作如是言。今有天子并及四兵。從天而來在寶篋園中。爾時寶莊嚴城中復有一王。名曰作愛。秉執國事。彼作愛王。聞有天子并及四兵。從天而墮在寶篋園。聞已速疾嚴勅四兵駕御善乘。與諸城人從寶莊嚴城出詣寶篋園。王及城人見無量稱王。怪未曾有。

爾時作愛王。尋勅速辦種種香花末香塗香。疾至無量稱王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長跪。向無量稱王而作是言。汝為是誰。王即答言。汝於昔來。頗曾聞本無量稱王以不。時作愛王及諸臣民皆云。我昔曾從先舊人聞。本有大王。名無量稱。王四天下。與其四兵昇忉利天。無量稱王即答之言。如汝所聞。無量稱王即我身是。

爾時無量稱王初從天下。聞彼人間飲食精氣。心不愛樂不能堪忍。身體沈惛。猶如醍醐投熱沙中。尋即沈沒不得暫停。無量稱王於閻浮提。飲食諸味不生愛樂。身心沈沒。亦復如是。爾時作愛王。見無量稱王不堪人中香氣飲食。身心頓弊不能止住。便作是語。無量稱王有何善言。我於來世何所傳說。大王。時無量稱王告作愛王言。汝今當知。無量稱王從昔已來。王四天下威德自在。有所須念無不隨意。樹林花果及隨意果。能除一切眾生苦惱。隨諸眾生所須之具皆令如意。我復又能降天香。雨天衣天花。雨銀雨金。王四天下豪富自在。昇忉利天。帝釋分坐共治天事。貪無厭故於天退沒。下閻浮提遂便終沒。

時無量稱王告作愛王言。如上眾事。汝於未來當如是說。無量稱王豪富自在。貪求無厭。自取命終。作是語已即便命終。佛言。大王當知。勿作異觀。莫生猶豫疑惑之心。爾時無量稱王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大王。是故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大王。如是應當繫心正觀。勿信於他。

345 天住 梵住 聖住 佛住 建立三學差別 四法迹

大智度論卷第三 釋初品中住王舍城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八 攝事分中契經事 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二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天住 梵住 聖住 佛住 建立三學差別 四法迹

(大智度論卷第三) 云何名住。四種身儀。坐臥行住是名住。又以怖魔軍眾。自令弟子歡喜。入種種諸禪定故。在是中住。

復次三種住。天住.梵住.聖住。六種欲天住法。是為天住。梵天等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住法。是名梵住。諸佛辟支佛阿羅漢住法。是名聖住。於是三住法中。住聖住法憐愍眾生故。復次。布施持戒善心三事故名天住。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故名梵住。空無相無作是三三昧名聖住。聖住法佛於中住。

復次四種住。天住.梵住.聖住.佛住。三住如前說。佛住者。首楞嚴等諸佛無量三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種種諸慧。及八萬四千法藏度人門。如是等種種諸佛功德。是佛所住處。佛於中住。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八) 學有三種。謂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建立如是三學差別。如聲聞地應知其相。又略於此諸所學中。所有邪行。應正了知。所有正行。應正了知。言邪行者。謂如有一。不尊重戒。汎爾出家。雖復出家。不以淨戒為其增上。如於淨戒。於定於慧。應知亦爾。彼可容有犯無餘罪。(中略)當知此中。若有定學。必有戒學。若有慧學。必有定學。有戒學者。不必定有定學慧學。若瑜伽師尊重諸學。當知是名所作圓滿。其餘但名所作一分。

復次。於性罪處能遠離故。當知是名淨戒圓滿。於能密護諸根門等。攝受淨戒所有善法。無間受持相續轉故。當知是名善法圓滿。於遮罪處能遠離故。當知是名別解脫圓滿。又依聖所愛戒。若依蘊等五種善巧。及依別解脫律儀。受持世俗所有禁戒。隨其次第。應知淨戒圓滿等第二門差別。

復次依淨尸羅。略有二種所學差別。一者受持非止所攝所受尸羅所有如法身語現行所攝學處。二者受持是止所攝所受尸羅所攝學處。此復二種。謂或有是毘奈耶所說。非別解脫所說。或有是毘奈耶所說。亦是別解脫所說。是故一切總略而言有三學處。一增上現行。二增上毘奈耶。三增上別解脫。復次。學勝利住。慧為上首。解脫堅固。念為增上。修習三學速圓滿等。如攝釋分廣辯應知。(中略)

三住為依。當知增上心學慧學所有差別。謂由天住梵住差別。應知增上心學差別。由諸所有覺分等法聖住差別。應知增上慧學差別。謂四靜慮四無色等名為天住。四無量定名為梵住。四聖諦智。四種念住。乃至道支四種行迹。勝奢摩他毘鉢舍那四法迹等。當知一切皆名聖住。

又有四種若行若住無雜染法。令修觀者。或於境界退出遊行。或於所緣安心靜定。離諸雜染安隱而住。云何為四。一於隨順喜受境界諸雜染喜。深心棄捨。二於隨順憂受境界諸染污憂。深心棄捨。三於毘鉢舍那品諸隨煩惱。淨修其心。四於奢摩他品諸隨煩惱。淨修其心。於是四種若行若住。離諸雜染安隱住法。應知四種安足處所所依法迹。如其所應當知即是無貪.無瞋.正念.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