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八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煩惱雜染決擇 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 見取戒禁取 貪恚慢無明疑
復次。煩惱雜染決擇。我今當說。如先所說煩惱雜染義。當知此煩惱由五種相建立差別。何等為五。一自性故。二自性差別故。三染淨差別故。四迷斷差別故。五對治差別故。
云何自性。略有二種。一見性煩惱。二非見性煩惱。云何自性差別。略有十種。見性煩惱五種差別。非見性者亦有五種。總此十種名為煩惱自性差別。見性五者。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非見性五者。謂貪。恚。慢。無明。疑。
薩迦耶見者。於五取蘊。心執增益見我我所。名薩迦耶見。此復二種。一者俱生。二分別起。俱生者。一切愚夫異生乃至禽獸並皆現行。分別起者。諸外道等計度而起。
邊執見者。於五取蘊薩迦耶見增上力故。心執增益見我斷常。名邊執見。常見所攝邊執見者。謂六十二諸見趣中。計度前際諸徧常論一分常論。及計後際諸有想論無想論非想非非想論。斷見所攝邊執見者。謂諸沙門若婆羅門七事斷論。此邊執見唯分別起無有俱生。唯除即此先世已來串習隨逐邊執見等。若有分別若無分別差別之相。如本地分已廣分別。
邪見者。一切倒見。於所知事顛倒而轉。皆名邪見。當知此見略有二種。一者增益。二者損減。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此四見等。一切皆名增益邪見。謗因謗用謗果壞實事等。心執增益所有諸見。一切皆名損減邪見。無施無愛亦無祠祀。是名謗因。無有妙行亦無惡行。是名謗用。無有妙行惡行諸業果及異熟。是名謗果。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亦無世間真阿羅漢諸漏永盡。乃至廣說。如是一切名壞實事。又此邪見。即計前際諸無因論。邊無邊論。不死矯亂論。及計後際現法涅槃等論。所有沙門若婆羅門。當知如是薩迦耶見以為根本六十二見。三見所攝。謂常見所攝諸邊執見。斷見所攝諸邊執見。及諸邪見。
見取者。於六十二諸見趣等。一一別計為最為上為勝為妙。威勢取執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虛妄。由此見故。能得清淨解脫出離。是名見取。
戒禁取者。謂所受持隨順見取。見取眷屬。見取隨法。若戒若禁。於所受持諸戒禁中。妄計為最為上為勝為妙。威勢執取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虛妄。由此戒禁。能得清淨解脫出離。是名戒禁取。
貪者。謂能耽著心所為性。此復四種。謂著諸見。欲。色。無色。
恚者。謂能損害心所為性。此復四種。謂於損己他。見他有情所。及於所愛不饒益所。於所不愛作饒益所。所有瞋恚。
慢者。謂令心舉心所為性。此復四種。謂於諸見。於諸有情。於受用欲。於諸後有處起。又此慢略有二種。一惑亂慢。二不惑亂慢。於有情處慢者。謂三慢類。已如前說。於受用欲處慢者。謂由大財大族大徒眾等現在前故。心遂高舉。於後有處慢者。謂由計我當有不有。廣說乃至我當非想非非想等。若動不動戲論造作諸愛趣中。現前轉故。心遂高舉。不惑亂慢者。謂於下劣計己為勝。於等計等而生憍慢。惑亂慢者。謂餘六慢。又由受用鄙劣資具自謂富樂。名惑亂慢。若由受用勝妙資具自謂富樂。名不惑亂慢。又由邪行謂後有勝。名惑亂慢。若由正行謂後有勝。名不惑亂慢。
無明者。謂於所知真實覺悟能覆能障心所為性。此略四種。一無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若於不見聞覺知所知義中所有無智。名無解愚。若於見聞覺知所知義中。散亂失念所有無智。名放逸愚。於顛倒心所有無智。名染污愚。不顛倒心所有無智。名不染污愚。又此無明總有二種。一煩惱相應無明。二獨行無明。非無愚癡而起諸惑。是故貪等餘惑相應所有無明。名煩惱相應無明。若無貪等諸煩惱纏。但於苦等諸諦境中。由不如理作意力故。鈍慧士夫補特伽羅諸不如實簡擇覆障纏裹闇昧等心所性。名獨行無明。
疑者。猶豫二分不決定心所為性。當知此疑略由五相差別建立。謂於他世作用因果諸諦實中。心懷猶豫。
如是所說十種煩惱。亦緣事轉。亦緣煩惱。謂十煩惱皆與自地一切煩惱展轉相緣。亦緣自地諸有漏事。下地煩惱能緣上地煩惱及事。非上地惑能緣下地煩惱及事。如是煩惱展轉相緣。及下地惑能緣上地。於此處所餘決擇文。更不復現。
復次。俱生薩迦耶見。唯無記性。數現行故。非極損惱自他處故。若分別起薩迦耶見。由堅執故。與前相違。
在欲界者唯不善性。若在上地。奢摩他力所制持故。多白淨法所攝受故。成無記性。由染污故。體是隱沒。所餘煩惱由此道理隨應當知。欲界煩惱為諸惡行安足處故。多不善性。又不善者。具三因緣能往惡趣。餘則不定。何等為三。謂極多修習殷重無間。計為功德。不見其失不見其患。縱情而起。是初因緣。用此煩惱以為依處。由身語意。於諸惡行作及增長。是第二因緣。由此煩惱。斷他善品授不善品。是第三因緣。除先所作能往惡趣順後受業。
又十煩惱。七唯意地。貪恚無明亦通五識。又於欲界四見及慢。喜捨相應。貪樂喜捨相應。恚苦憂捨相應。邪見喜憂捨相應。疑憂捨相應。無明一切五根相應。此據多分相應道理。其餘深細。後當廣說。於上諸地。隨所有根。即與彼地煩惱相應。
又十煩惱。見所斷者。名曰無事。彼所緣事非成實故。所餘煩惱有事無事。彼相違故。又貪與慢。緣有漏一分可意事生。恚緣一分非可意生。是故此三煩惱一分所生。名取一分。所餘煩惱。通緣內外若愛非愛及俱相違有漏事生。是故說彼。名曰徧行。
取一切事。若有隨順如是煩惱。煩惱俱行。煩惱品類。名隨煩惱。(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