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16.4.21 – 2022.5.14)
405 阿賴耶識雜染還滅相 修善法故 方得轉滅 緣真如境聖道 方能轉依故
401 云何勤修不淨觀者 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 義事相品時理
400 淨信瞋恨食者 如是彼時於世間中 唯有二寶 佛及法寶 一切所有佛法語言當於彼時 皆悉棄捨所有僧寶
399 自燃法燈 自作法歸 莫求他燈 莫求他歸 應當一心勤修止觀 思滅苦本 慎莫放逸
396 云何根律儀 密護根門 不取其相 不取隨好 云何惡不善法 修行律儀
394 煩惱雜染決擇 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 見取戒禁取 貪恚慢無明疑
380 付法藏因緣 深歎生死受苦長遠無有邊際 法為清涼除煩惱熱 即是眾生真善知識
379 佛不聽比丘畜莊嚴身具 呵擯賓頭盧尊者 於未受大戒人前 現過人聖法 不聽歌 聽作聲唄
377 齋法云何 若見破戒者 不應起輕恚 應生憐愍心 訶責諸煩惱
376 云何令正法久住 成律師十一德 食咽細蒜蔥不犯 與三歸授十戒
374 佛不聽噉三種不淨肉 若見若聞若疑 聽噉三種淨肉 不見不聞不疑 調達五法破和合僧
373 有法 令法滅亡沒 有法 法不滅不亡不沒 有二白法護世間 有慚有愧
372 增上慢 聖利法 若得波羅夷罪 今云何得淨 波羅夷有幾
368 如實知故 能盡諸漏 精勤修習四種因緣 循身念 觀品止品所有善法
353 法非法 毘尼非毘尼 有幾法正法滅亡沒 正法滅像法時 有幾非法在世
346 諸根如幻 無滿足時 亦無能滿者 境界如夢 於色聲香味觸 無有厭足
344 若從六道終 還生人中者 應求近善知識 速證一切智 云何修行離慢智慧
334 當勤思禪 若知因生苦 知諸受滅盡 知因緣法盡 則知有漏盡 有四食資益眾生
333 厭離欲滅 勤修正行 云何四法為食 食永斷故 得至當來後有苦際
323 思慮尋伺 掉舉心亂 無明不正知 憍慢增上慢 欲恚害尋
322 云何名為依止所有增上三學起諸邪行 所起正行 云何名法住智 名涅槃智
313 順忍順諦忍 住忍位中 於所緣諦行相先廣後略 生世第一法 緣苦諦忍後入正性離生
305 云何不如正理作意思惟 我有其我 我無其我 云何作者 起者生者 說者受者
304 用無我見以為依止 發其勝解 願於未來 無三苦我 我無三苦
298 法住法性 一切無我無有差別 總名為空 此受此領自作苦樂 不應道理
297 何緣智者成智者性 從初業地乃至獲得阿羅漢果 所有正道
290 安住熾然 乃至調伏世間貪憂 獲得色界定地所攝少分微妙正作意 名有作意
289 云何修光明想 依不淨觀 於諸念住漸次趣入 時時修習勝奢摩他毘鉢舍那 不應諍競
286 護養定資糧 云何遠離 何因緣故結加趺坐 心一境性 九種心住 四種毘鉢舍
285 云何勤修緣起觀者 勤修界差別觀者 勤修阿那波那念者 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
264 是魔眷屬與魔俱來 如諸菩薩作比丘像於眾中坐 菩薩成就幾德 能見如來常住不壞法身
263 云何於違犯菩薩淨戒律儀 發露悔滅 云何自受菩薩淨戒律儀 圓滿安樂而住
260 如來常住安樂 則必有我 然空無我說亦是佛語 若有我者必有解脫
259 云何徧滿所緣境事 云何所知事同分影像 云何能於所緣安住其心所緣
258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智慧善巧菩薩 欲護正法當隱其德 以智慧火燒煩惱薪
252 云何入初靜慮乃至有頂 非未離欲得生彼故 非諸異生未修得定能離欲故
240 云何有邊際 非無邊際 成就四如意足 乃至愛盡 戒定慧離熾然 得如實法
238 云何世俗智及出世無漏智生起次第 得入見道 證得預流果
218 無一眾生不依業生 無一眾生非業流轉 一切眾生共業而行 隨所作業隨業受報
207 行此四事者 先苦而後樂 後獲沙門四果 果報之樂 四樂之報
175 差摩比丘於五受陰 正觀非我非我所 觀察生滅 心得解脫 身病悉除
170 云何斷五下分結 知捨如真 厭離 觀覺興衰 必得漏盡 或當昇進得止息處 知如真
168 云何思量觀察正盡苦 若彼取 滅無餘 眾苦則滅 (內觸法 )
141 當自熾燃 熾燃於法 勿他熾燃 當自歸依 歸依於法 勿他歸依 無放逸行
106 勤修觀行 由七作意 方能獲得離欲界欲 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
102 云何為學 謂三勝學 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 增上慧學 三解脫門 空無願無相
64 云何修安那般那念 多修習已 能令四念處滿足 七覺分滿足 乃至明解脫滿足
53 出家在家菩薩云何當能修習樂說思惟諸佛現前三昧 (般舟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