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後有苦樹 能生當有 云何觀察識無常性 而能厭離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 攝事分中契經事 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後有苦樹 能生當有 云何觀察識無常性 而能厭離

後有苦樹。能生當有。謂有世間非聰慧者。於現法中所造新業。如小苦樹。若彼世間非聰慧者。於能隨順諸漏處所。依現在世隨觀愛味。依過去世深生顧戀。依未來世專心繫著。如是住已。先所未斷一切貪愛。由數習故。轉更增長。此非聰慧補特伽羅。欲令如是後有小樹復加滋茂。以貪愛水而恒溉灌。令如前說。能感當來取所得果漸次圓滿。

若有多聞諸聖弟子。雖造有漏。能感當來諸業小樹。然於能順煩惱諸行。無倒隨觀生滅法性。於斷.無欲及以滅界。無倒隨觀是寂靜性。損減彼業不令增長。使其愛水亦皆消散。故聰慧者。不欲滋榮後有小樹。便斷其愛.愛緣取等。損壞如是後有小樹。尚令一切皆無所有。何況使其後更增長。

復更有一補特伽羅。已生自體。諸先所有造作增長順後受業。於現法中為其所繫。即彼自體及先所造順後受業。總攝為一。說名後有。如大苦樹。若於能順諸煩惱法。如前乃至專心繫著。如是住已。彼先所造順後受業。如直下根令樹欝茂。於現法中。彼愛煩惱如傍注道。令樹潤澤。以此為因。令隨惑業行一切種子識。於當來世正續生時。住於名色。如是苦樹長時安立。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欲令苦樹展轉滋茂。此中白品。如前應知。

復次。世尊在昔為菩薩時。棄前所得諸世俗道及世諸師。處菩提座。為欲悲愍利他有情。以為上首。自於諸諦起正觀察。爾時為欲歷觀苦諦。由老死支苦諦所攝。故於緣起逆歷觀察。當知此中由三種相。於其老死如理觀察。一者觀察細因緣故。二者觀察麁因緣故。三者觀察非不定故感生因緣。亦名為生。即生自體亦名為生。前生是細。後生為麁。此中觀前細生有故。而有老死。亦觀由後麁生緣故。得有老死。當來老死細生為因。現法老死麁生為因。云何名為非不決定。謂即除彼生處所攝二種生體。餘定無能與老死果。如觀老死。生有取愛。各由二種如理觀察。當知亦爾。如是名為始從老死。次第逆觀苦集二諦緣起道理。

應知此中。順集諦法猶如燈炷。即此集諦如膏油等。苦諦類燈。諸非聰慧補特伽羅。譬於灌油并集炷者。如是苦燈燒然長世。當知白品。與此相違。謂善方便觀滅道諦。

復有二種補特伽羅。何等為二。一唯行自非利益行。謂但於己集炷灌油。令一苦燈相續久住。二復有餘補特伽羅。兼行自他無量大眾非利益行。為然自他大苦火聚。攝受聽聞邪法為先聞思修慧所引邪行。譬如積集乾薪乾草及乾牛糞。由是因緣。令苦火聚長時熾然。無有斷絕。

復次。世尊在昔為菩薩時。處菩提座。依緣起門逆次而入。先緣後際如理思惟老死苦諦。乃至其愛。如是觀察後際苦諦及後際苦所有集諦。未為喜足。遂復觀察後際集諦因緣所攝現在眾苦。謂徧逆觀受觸六處名色與識。當知此中。觀未來苦是當苦諦。觀彼集因是當集諦。觀未來世苦之集諦由誰而有。知由從先集所生起識為邊際現法苦有。既知從先集所生起。不應復觀此云何有。是故世尊昔菩薩時。為觀當來所有苦集。觀現在苦乃至作意相應心識。而復轉還。又為漸次觀彼後際集諦依處。後際苦諦所依止處。當知即是後際集諦。故乃至識。復還順上。

如是順逆如理觀察緣起苦集。從此無間。為觀滅諦。始從老死逆次第入乃至無明。何以故。觀察如是現在苦諦。云何一切皆悉盡滅。謂不造作無明為緣新業行故。如是歷觀三聖諦已。次更尋求。此滅聖諦何道何行。而能證得。由如前說宿住隨念。憶昔為求諸漏永盡。世間正見如教授者令現在前。作是思惟。我今證得先舊正道。古昔諸仙同所遊履。如是但以世間作意歷觀四諦。又以正見於諸諦中得入現觀。次第方便。證覺無上正等菩提。現見方便。獲得無漏有學無學善淨智見。為此義故。於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一切難行之行。今於此義皆已證得。為利他故。哀愍世間諸人天故。隨有堪能入聖法者。開四聖諦。令生等覺。

復次。佛世尊教。三處所攝。何等為三。一善建立諸緣生法無作用故。二彼為依利他行故。三彼為依自利行故。此中善建立諸緣生法無作用故者。謂從後際苦。逆觀現法前際苦集。名色緣識。識緣名色。譬如束蘆展轉相依而得住立。於其中間。諸緣生法。皆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作。非無因生。如是施設。名善建立諸緣生法無作用故。所以者何。無常諸行。前際無故。後際無故。中際雖有。唯剎那故作用動轉。約第一義。都無所有。但依世俗暫假施設。如是施設。如實無倒。是故說此名善建立。即依如是善建立性。依諸緣起為他宣說聖諦法教。名彼為依利他行故。即此為依。自能趣入聖諦現觀。法隨法行。又能證得現法涅槃。當知是名用彼為依自利行故。

又先積集智慧資糧諸弟子眾。成就猛利俱生慧故。名為聰慧。具教智故。名為明了。具證智故。名善調伏。不由他緣自覺法故。名無所畏。緣於涅槃如實覺故。名見甘露。盡無生智為所依止。證有餘依涅槃界故。名身證得妙甘露界。具足安住。

復次。有諸愚夫外道種類。雖能觀見四大種身麁無常性。由觀此身雖久住立而有增減。死時生時有捨取故。便於其身。能厭能離。能起勝解。以世間道。離欲界欲。離色界欲極至有頂。然彼於身。當知仍名未得解脫。所以者何。由於彼彼所得定中。瑩磨其識。執取為我。雜染而住。復於後時壽盡業盡。還退生下。以於緣起不善巧故。

諸聖弟子。雖於緣起已得善巧。而但隨觀四大種身細無常性。未即觀察識無常性。所以者何。四大種身經久時住常相可得。剎那相似。相續隨轉。其無常性難可得故。識無常相麁顯可得。剎那剎那所緣易脫。其相轉變無量品類有差別故。雖即此識無常性相。無量品類麁顯易得。然復說名最極微細。當知其性難可識故。難可入故。所以者何。唯是慧眼所見境故。四大種身有增有減有捨有取。其無常性。尚為非理肉眼境界。況其餘眼。

緣起善巧諸聖弟子。復欲悟入最極微細識無常性。即於緣起如理思惟。由能分別墮自相續觸所生起。諸受分位差別性故。便能悟入識無常性。彼既成就如是智見。漸次於受所依止身所因諸觸。及餘一切名所攝行。皆能厭離。生於勝解。亦得解脫。得解脫故。安住畢竟。若有餘依。若無餘依。二涅槃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