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四 結蘊第二中 不善納息第一之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隨信行 隨法行
問。何故名隨信行。答。由彼依信隨信行故。名隨信行。謂依有漏信隨無漏信行。依有縛信隨解脫信行。依有繫信隨離繫信行。由信為先得入聖道。如是種類補特伽羅。從本以來性多信故。若聞他勸汝應務農。以自存活。彼不思察我為應作為不應作。我為能作為不能作。為有宜便為無宜便。聞已便作。或聞他勸汝應商賈。或應事王。或應習學書算印等種種伎藝。以自存活。亦不思察。廣說乃至。聞已便作。
或聞他勸汝應出家。亦不思察為應出家不應出家。為能出家不能出家。為能持戒不能持戒。為有宜便為無宜便。聞他勸已即便出家。既出家已。若聞他勸汝應誦習。彼不思察為應誦習不應誦習。為能誦習不能誦習。為有宜便為無宜便。為素怛纜。為毘柰耶。為阿毘達磨。聞他勸已即便誦習。或聞他勸營理僧事。亦不思察我為應作為不應作。我為能作為不能作。為有宜便為無宜便。聞已便作。或聞他勸住阿練若。亦不思察我為應住為不應住。我為能住為不能住。為有宜便為無宜便。聞已便住。彼漸次修聖道加行。展轉引起世第一法。無間引生苦法智忍。從此見道十五剎那。名隨信行。
問。何故名隨法行。答。由彼依法隨法行故。名隨法行。謂依有漏法隨無漏法行。依有縛法隨解脫法行。依有繫法隨離繫法行。由慧為先得入聖道。如是種類補特伽羅。從本以來性多慧故。若聞他勸汝應務農。以自存活。彼便思察我為應作為不應作。我為能作為不能作。為有宜便為無宜便。審思察已然後作之。餘廣如前隨信行說。彼漸次修聖道加行。展轉引起世第一法。無間引生苦法智忍。從此見道十五剎那。名隨法行。
問。隨信行者。如有爾所信。亦有爾所慧。隨法行者。如有爾所慧。亦有爾所信。何故一名隨信行。一名隨法行耶。答。或但信他。展轉修行而入聖道。或自思察。展轉修行而入聖道。若但信他。展轉修行入聖道者。名隨信行。若自思察。展轉修行入聖道者。名隨法行。復次。或由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皆不廣大。而入聖道。或由三力皆悉廣大。而入聖道。若由三力皆不廣大入聖道者。名隨信行。若由三力皆悉廣大入聖道者。名隨法行。復次。或由止行而入聖道。或由觀行而入聖道。若由止行入聖道者。名隨信行。若由觀行入聖道者。名隨法行。復次或樂奢摩他。或樂毘鉢舍那。樂奢摩他者名隨信行。樂毘鉢舍那名隨法行。如樂喜欲亦爾。
復次。或由止為先。而入聖道。或由觀為先。而入聖道。若由止為先入聖道者。名隨信行。若由觀為先入聖道者。名隨法行。復次或有奢摩他增。或有毘鉢舍那增。奢摩他增者名隨信行。毘鉢舍那增者名隨法行。復次。或由止熏心依觀得解脫。或由觀熏心依止得解脫。若由止熏心依觀得解脫者。名隨信行。若由觀熏心依止得解脫者。名隨法行。復次或有鈍根。或有利根。若鈍根者名隨信行。若利根者名隨法行。復次或有說智。或有開智。有說智者名隨信行。有開智者名隨法行。復次。或由緣力而入聖道。或由因力而入聖道。若由緣力入聖道者。名隨信行。若由因力入聖道者。名隨法行。復次。或得增上心奢摩他。非增上慧毘鉢舍那。或得增上慧毘鉢舍那。非增上心奢摩他。前名隨信行。後名隨法行。
復次如世尊說。二因二緣能生正見。一外聞他法音。二內如理作意。若外聞他法音多者。名隨信行。若內如理作意多者。名隨法行。復次如契經說。人有四法。多有所作。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多者。名隨信行。若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多者。名隨法行。復次。或有多住無貪善根。或有多住無癡善根。多住無貪善根者。名隨信行。多住無癡善根者。名隨法行。復次。或有外信有情。或有內思正法。外信有情者。名隨信行。內思正法者。名隨法行。
問。何故名信勝解。答。由彼依信得信勝解故。名信勝解。謂依見道所攝信。得修道所攝信勝解。依向道所攝信。得果道所攝信勝解。復次。由彼補特伽羅以信為先。心脫三結。是故名信勝解。問。何故名見至。答。由彼依見得至於見。故名見至。謂依見道所攝見。得至修道所攝見。依向道所攝見。得至果道所攝見。復次。由彼補特伽羅以見為先。心脫三結。是故名見至。問。信勝解亦應名信至。見至亦應名見勝解。何故一名信勝解。一名見至耶。答。如信勝解名信勝解。見至亦應名見勝解。如見至名見至。信勝解亦應名信至。而不爾者。欲現異相異門說法。令諸智者。愛樂受持。不相雜亂。
問。何故名身證。答。由彼以身證八解脫。未以慧盡諸漏故。名身證。問。何故名慧解脫。答。由彼以慧盡諸漏。未以身證八解脫故。名慧解脫。俱解脫名。如前已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