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四種毘尼 律師者三法成就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六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四種毘尼 律師者三法成就

今起餘法。悉是因拔闍子而起。如調達得拔闍子都黨而破和合僧。此是拔闍子起。又佛涅槃後一百歲。而作非法非毘尼非佛教。皆是拔闍子起。如律本所說。佛已結戒竟。拔闍子恣食恣眠已。而生欲意。又不捨戒。行淫欲法。而後眷屬壞敗。壞敗者。各迸散為王所罰。或死亡別離。是名眷屬壞敗。或病苦逼迫。病者。身體羸損。以羸損故。而生大苦。(中略)

如來已觀拔闍子等無有因緣。若佛與拔闍子等具足戒者。此等已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是故律本所說。無有是處。若至。莫與具足戒。若眾僧與具足戒者。非清淨法。不成沙門。於沙彌地而住。若住沙彌地者。尊重正法所修而得。佛以憐愍此等故。不與具足戒。亦與具足戒。何以故。為不破戒故。於清淨法中恭敬尊重。此有因不久得道。是故律本說。若出家者。與具足戒。不與具足戒。此三法已具。如來為欲結戒。告諸比丘。汝當如是說戒。若比丘不應共住。

法師曰。此律本已具。我今當分別說。若者總名。不屬一人。法師曰。於戒句中。於戒本中。於問難中。若欲知者。有四毘尼應當知。諸大德有神通者。抄出令人知。爾時集眾時。問曰。何謂為四。一者本。二者隨本。三者法師語。四者自意。

問曰。何謂為本。一切律藏是名本。何謂隨本。四大處名為隨本。佛告諸比丘。我說不淨而不制。然此隨入不淨。於淨不入。是名不淨。佛告諸比丘。我說不淨而不制。然此隨入淨。是名淨。佛告諸比丘。我說聽淨。然此隨入不淨。於淨不入。此於汝輩不淨。佛告諸比丘。我說聽淨。然此隨入淨。於汝輩淨。是名四大處。問曰。何謂法師語。答曰。集眾五百阿羅漢時。佛先說本。五百阿羅漢廣分別流通。是名法師語。

問曰。何謂自意。答曰。置本置隨置法師語。以意度用方便度以修多羅廣說。以阿毘曇廣說。以毘尼廣說。以法師語者。是名自意。又問。此義云何。莫輒取而行。應先觀根本已。次觀句義。一一分別共相度量。後觀法師語。若與文句等者而取。若觀不等莫取。是名自意。從自意者。法師語堅強。法師語應觀。隨本文句俱等應當取。若文句不等勿取。從法師語。隨本堅強。若觀隨本文義等者應當取。若不等莫取。從隨本本皆強堅。不可動搖。如眾僧羯磨。亦如佛在世無異。法師曰。若觀隨本不能自了者。應觀修多羅本義疏。俱等者取。

法師曰。有二比丘共相詰問。一比丘言淨。第二比丘言不淨。更觀本及隨本。若本與隨本。言淨者善。若言不淨莫取。若一比丘觀本已。淨又文義證多。第二比丘文義寡少。應從第一比丘語。法師曰。若二比丘文義俱等者。應反覆思惟籌量義本。應可取不可取。此是學四種毘尼人。

若律師者。有三法者然後成就。問曰。何謂為三。答曰。一者。於本諷誦通利。句義辯習文字不忘。此是一法。第二者。於律本中堅持不雜。三者。從師次第受持不令忘失。

問曰。何謂為本。答曰。一切毘尼藏。是名為本。諷誦通利者。若有人不以次第句問。不假思慮隨問能答。句義辯習者。律本句義善能分別。義及義疏皆悉能解。堅持不雜者。有慚愧意是名堅持。若無慚愧人。雖多文解義。敬重供養。不依法律。是法中蕀刺。何以故。亦能破和合僧。亦能惱僧。有慚愧者。於戒中恆生慚愧。乃可沒命。不為供養而破正法。緣有慚愧者而有戒律。不雜者。於文句中不相雜亂。若有人問者。次第而答。若顛倒。律本義及義疏而答。譬如人行刺蕀中。難可得度。若有人以此理問者。乃以彼語而答。若能辯者。有所問難。隨問而答。無所脫落。如以金碗請師子膏。不得漏失。故名不雜。次第從師受持不忘者。優波離從如來受。陀寫俱從優波離受。須提那俱從陀寫俱受。悉伽婆從須那俱受。目揵連子帝須從悉伽婆受。又栴陀跋受。如是師師相承乃至於今。若知如是者。是名堅固受持。若不能得次第盡知師名者。須當知一二名字也。若能具足善三法者。是名律師。

若是律師。眾僧集判諸諍事。律師於中。先觀六事。安詳而答。問曰。何謂為六。答曰。一者觀處。二者觀本。三者觀文句。四者觀三叚。五者觀中間罪。六者觀無罪。問曰。何謂為觀處。答曰。若草若樹葉應覆身而來。若不覆身裸形入寺者。得突吉羅。如是觀罪相已。即取律本為證而滅諍法。是名觀處。觀本者。問曰。何謂為觀本。答曰。若故妄語得波夜提罪。如是五篇罪。於五篇中。可一一觀罪性。即取本為證而滅諍法。是名觀本。何謂觀文句。身未壞者得偷蘭遮。如是七聚罪相。可一一觀罪性。即取本為證而滅諍法。是名各觀文句。何謂三叚。僧伽婆屍沙有三叚。波夜提有三叚。於三叚中觀。即取本為證而滅諍法。何謂為觀中間罪。答曰。舉火榛得突吉羅罪。如是戒本中。觀中間罪。取本為證而滅諍法。是名為觀中間罪。何謂無罪。不受樂。無盜心。無殺心。無妄語意。無出心。不故作不知。如是一一無罪相觀。以本為證而滅諍法。

若比丘知四毘尼法。又善三法。觀六事已成滅法。若比丘滅法不俱迴轉。如佛在世無異。若比丘犯制戒。即往律師。自有狐疑。而便問言。此事云何。律師先善觀。若有罪答言有罪。無罪者應答言無罪。可懺悔者語令懺悔。應與阿浮呵那者答言與。若不與當言不與。見波羅夷罪相。莫道言汝得波羅夷。何以故。初波羅夷淫欲。虛誑妄語。其相易現。殺盜二戒其相難知。因細而得從細而解。是故莫向狐疑人道。汝得波羅夷罪。

若有師者。答言。汝今可往諮問汝師。即便遣去。仍往到律師所。而問言。此罪云何。若此律師觀其罪相可治。此比丘得律師語已。即還報律師言可治。律師言。善哉。隨語而作。若無師者。教問同學。同學若答言可治。還報律師。律師答言。善哉。若無同學。教問弟子。弟子又答言可治。還報律師。律師言。善哉。隨語而作。若弟子見有罪相。莫作是言。汝得波羅夷罪。何以故。法師曰。佛出世難得。出家亦難得。受具足戒甚難。

語已。律師即淨掃灑房舍。令狐疑比丘盡日坐。坐已即與三十禪法。令其自觀。若戒無病。觀者禪法即現。威儀貫通。心便入定。坐在定中。若過一日亦不覺知到瞑。律師往至其所。而問言。長老。心意云何。答言。大德。我心意唯有定耳。律師又言。長老。出家人甚難。於沙門法慎勿懈怠。皆應修學。若破戒者入禪。心即不定。如坐棘刺。何以故。為悔過火所燒。亦如坐熱石上。不得安定。而復起去。若律師往到其所而言。長老。心意云何。為定與不。答言。不定。律師言。人於世間為罪行。不可覆藏。初作時。護身善神先應觀知。又沙門婆羅門略知人心。長老。汝可隨宜覓安止處。四種毘尼及律師三法品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