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云何勤修慈愍觀者 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三瑜伽處之一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云何勤修慈愍觀者 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

云何勤修慈愍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謂依慈愍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由欲利益安樂意樂。於諸有情作意與樂發起勝解。是慈愍相。若能如是解了其義。如是名為於諸慈愍尋思其義。

彼既如是解了義已。復能思擇。此為親品。此為怨品。此中庸品。是一切品皆他相續之所攝故。於中發起外事勝解。又若親品名為內事。怨中庸品名為外事。如是名為於諸慈愍尋思其事。

復能思擇。如是三品。若無苦樂。欲求樂者。願彼得樂。今於此中有饒益相名為親品。不饒益相名為怨品。俱相違相名中庸品。如是三品。若無苦樂。欲求樂者。略有三種欲求樂心差別可得。一者欲求欲界諸樂。二者欲求色界有喜勇悅諸樂。三者欲求離喜諸樂。如是若於欲樂匱乏。願彼皆得無罪欲樂。若於有喜離喜諸樂有所匱乏。當知亦爾。是名尋思慈愍自相。

復審思擇。若諸親品。若諸怨品。若中庸品。我於其中皆當發起相似性心平等性心。何以故。我若作意與親品樂。此未為難。於中庸品作意與樂。亦未甚難。若於怨品作意與樂。乃甚為難。我於怨品尚應作意願與其樂。何況親品及中庸品而不與樂。何以故。此中都無能罵所罵。能瞋所瞋。能弄所弄。能打所打。唯有音聲。唯有名字。又我此身。隨所生起有色麁重。四大所造隨所住處。便為如是觸所逼惱。略有二觸。謂音聲觸。及手足塊刀杖等觸。是身及觸。皆是無常。能為如是不饒益者。亦是無常。又復一切有情之類皆有生老病死等法。本性是苦。故我不應於本性苦諸有情上。更加其苦。而不與樂。又亦不應不與怨家作善知識。不攝一切有情之類以為自體。

又世尊言。我不觀見如是種類有情。可得無始世來經歷生死長時流轉。不互相為或父或母兄弟姊妹。若軌範師若親教師。若餘尊重似尊重者。由是因緣。一切怨品無不皆是我之親品。又怨親品無有決定真實可得。何以故。親品餘時轉成怨品。怨品餘時轉成親品。是故一切無有決定。故我今者。應於一切有情之類。皆當發起平等性心平等性見。及起相似利益意樂。安樂意樂。與樂勝解。是名尋思慈愍共相。

復審思擇。我若於彼不饒益者發生瞋恚。便為顛倒。黑品所攝。是有諍法。廣說如前。我若於彼不起瞋恚。便無顛倒。白品所攝。是無諍法。廣說如前。如是名為尋思慈愍黑品白品。

復審思擇。諸過去世。求欲得樂有情之類。彼皆過去。我當云何能與其樂。諸現在世有情之類。我今願彼盡未來世。於一切時常受快樂。是名尋思諸慈愍時。

復審思擇。此中都無我及有情或求樂者或與樂者。唯有諸蘊。唯有諸行。於中假想施設言論。此求樂者。此與樂者。又彼諸行。業煩惱等以為因緣。如是名依觀待道理尋思慈愍。若於慈愍善修善習。善多修習。能斷瞋恚。如是名依作用道理尋思慈愍。如是之義有至教量。我內智見現轉可得。比度量法亦有可得。如是名依證成道理尋思慈愍。又即此法。成立法性。難思法性。安住法性。謂修慈愍能斷瞋恚。不應思議。不應分別。應生勝解。如是名依法爾道理尋思慈愍。是名勤修慈愍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