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處非處善巧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處非處善巧

問。何等為處。答。於彼彼事。理無相違。問。何等非處。答。於彼彼事。理有相違。是名處非處體。問。何故世尊顯示處非處善巧耶。答。為欲顯示染污清淨正方便智。無失壞故。問。應以幾門觀察處非處耶。答。四。由佛世尊但以四門。宣說一切處非處故。何等為四。一成辦門。二合會門。三證得門。四現行門。問。何緣以此四門說處非處。答。為欲示現徧一切種差別門故。

云何一切種差別。謂依初成辦門。彼所不攝餘差別相。我當顯示。當知此差別。略說有三種。一諸根越所作故。二大種越所作故。三資生越所作故。諸根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眼能聞聲嗅香嘗味覺諸觸等。必無是處。能見諸色斯有是處。如眼根如是。所餘色根一一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大種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地能造作水火風用。必無是處。能作地用斯有是處。如是所餘大種展轉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資生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從餘類種餘類芽生。必無是處。唯自種類斯有是處。(中略)

云何第二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光明黑闇一時合會。無有是處。若有一處。無第二生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麁分水火一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二麁色聚同據一處。無有是處。若一極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同一種類二心心法。俱時合會無有是處。一一而生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同一種類。若善不善。若善無記不善無記。若苦若樂俱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愛非愛果俱時合會。無有是處。若隨有一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二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云何第三處非處門差別。(中略)無處無位。未具資糧。於現法中證學無學究竟解脫。無有是處。已具資糧。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未得聖道能證涅槃。及證聲聞獨覺菩提。若證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已得聖道。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人趣有情。以傍生趣草等飲食以充節會。若諸天眾食人飲食。色無色界食諸段食。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不捨那落迦所有身形。而得人身。如是不捨所餘身形。而得餘身。無有是處。捨已方得。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三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云何第四處非處門差別。(中略)無處無位。生長欲界。不得天眼。見諸天色。無有是處。見人中色。斯有是處。如是餘根。如應當知。無處無位。有貪愛者貪愛覆蔽。貪愛未斷。而於財利心離染著。無有是處。如是瞋癡隨應當知。無處無位。不斷貪等一切煩惱隨煩惱纏。修四念住。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如修念住。如是所餘菩提分法。當知亦爾。無處無位。於如來所。不捨諍見諍欲諍心。若不開許。而能正面覩於如來。無有是處。若捨若許。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一切智者一切見者。有所知境而不了知或復失念。作非一切智者所作。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已入大地諸菩薩等。於諸有情起故害心。或菩提心當有退轉。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四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復次。略有四處四非處。依前所說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應正觀察。若於如是所說道理不相違背。示現宣說。是名為處。若此相違示現宣說。是名非處。如是四處并前所說。合成八種處非處善巧。

問。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何差別。答。唯於因果生起道理。正智顯了。名緣起善巧。若於一切無顛倒理。正智顯了。名處非處善巧。

3 thoughts on “109 處非處善巧”

    1. 佛法深奧 而眾生根性不同 心性各異 未學佛智不足 不欲也無能妄自解說經文 以免貽誤讀者的菩提道
      只願以此少分十二部經經文 使有緣眾生 於十二部經生出信心 欲進而趣入佛正法
      自我精進讀誦十二部經經文 思維義理 方便修行 趣入菩提

      是的 這網站著重在 信.欲.精進.方便 欲使願自我修習佛正法的眾生 引其趣入菩提正道
      讀誦受持十二部經 如法修習 趣入菩提
      但也可與佛法有緣 而不知云何趣入佛正法的眾生 使其接觸到十二部經 引其趣入佛正法
      而非只能接觸到末法市面上的妄語財色邪說者
      末世時 惟十二部經是善知識
      書筆優美者是玄奘法師 和像法時眾多跋涉萬里攜經東來 或西去取經歸來的法師 與幕後的大學士們
      未學此生得以有緣 接觸此少分十二部經 讀誦受持思維義理 轉傳流傳 感恩隨喜

    2. 再次 佛法深奧 眾生根性不同 心性各異 而未學佛智不足
      大多佛經 未學都需讀許多遍 有些十多年來已讀了許多遍 今天仍然不是很懂或仍不懂 有些一些年來讀了很多遍 今日才稍自以為懂了些 有些幾個月內讀了幾遍 才突然懂了些 有些幾天內讀了兩三遍 自己覺得好像大概懂了
      當讀到不太懂之處 那段經文未學就再讀一兩三遍 若仍不懂 就先放下 繼續讀下段經文 有時後段經文會有增語解說 就會懂了些 若無增語 若過些時 有緣而想到讀到此經文時 也許突然就會懂通了些
      這中間時間 若讀其他經文 有時對此不懂的經文 也會有幫助的 佛法是漸修而頓悟的
      此外佛經文句 是需要花許多時間去研讀尋找的 家中需具備佛語詞彙 也常需上網尋找佛經文句的解說 若解說的詞句 是從十二部經內來的 可先接受 自己再思維義理
      若解說的詞句 是從世人 甚至是世人所稱或自稱大師等 所說寫出來的 未學的經歷是 不要先接受 先參考就好 有天當您讀其他佛經或再讀此經文時 可能突然就比較懂了
      在此未學感恩在網上輸入流傳經文的先德世人 若沒有這些先德世人 在末世 佛經文正法是無法如此流傳的

      那麼末世眾生當如何趣入菩提 要當行善去惡 有出離心 才能趣入菩提 而能趣入菩提 需具有四瑜伽 信 欲 精進 方便 (瑜伽師地論眷二十八)
      信 深信佛法 能令眾生依法修行而得出離 信佛 信佛法 信佛僧 此中佛僧 是已發菩提心 具有清淨心 至少是已向初果(須陀洹果)的出家眾或在家眾 在末世市面上 是極少見能緣遇到的 若自稱或烏合眾稱大師的 當然不是
      欲 自我產生極大的欲望 欲自我修行 趣向菩提而出離
      精進 極精進不放逸 心不放逸 勤於自我修行出離 當自熾燃 熾燃於法 莫他熾燃 當自皈依 皈依於法 莫他皈依
      方便 持戒清淨不放逸 勤修止觀 (奢摩他 毗缽奢那)

      而末世眾生當如何 能具有出離心 要當時時思維 無常 苦 空 無我
      此是四締之根本 時時思維 無常苦空無我 得以悟入四締 苦集滅道 而趣入菩提 觸證初果或更進而觸證四果
      願共勉之 阿彌陀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