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三三摩地 空無願心無相心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三三摩地 空無願心無相心

復次。三三摩地者。云何空三摩地。謂於遠離有情命者及養育者數取趣等。心住一緣。

當知空性略有四種。一觀察空。謂觀察諸法空無常樂。乃至空無我我所等。二彼果空。謂不動心解脫。空。無貪等一切煩惱。三者內空。謂於自身空。無計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執。四者外空。謂於五欲空無欲愛。如說我已超過一切有色想。故於外空。身作證具足住。乃至廣說此中。緣妙欲想名為色想。此想所起貪欲斷故。說為外空。

又修行者。由彼果空。或時作意思惟外空。或時作意思惟內空。由觀察空。或時思惟內外空性。由此力故。心俱證會。設復於此內外空性。不證會者。便應作意思惟無動。言無動者。謂無常想。或復苦想。如是思惟。便不為彼我慢等動。由彼不為計我我慢。乃至廣說。動其心故。便於二空。心俱證會。

云何無願心三摩地。謂於五取蘊。思惟無常。或思惟苦。心住一緣。

云何無相心三摩地。謂即於彼諸取蘊滅。思惟寂諍。心住一緣。

如經言。無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廣說。云何名為不低不昂。違順二相不相應故。又二因緣入無相定。一不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無相界故。由不思惟一切相故。於彼諸相不厭不壞。惟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於無相界正思惟故。於彼無相不堅執著。故名不昂。

此三摩地略有二種。一者方便。二方便果。言方便者。數數策勵。思擇安立。於彼諸相未能解脫。由隨相識。於時時中。擾亂心故。彼復數數自策自勵。思擇安立。方能取果。解脫隨相。於此解脫。又解脫故。不自策勵思擇而住。是故名為極善解脫。若數策勵思擇安立。方得住者。雖名解脫。非善解脫。(中略)

若於此處無有彼物。由此道理觀之為空。故名空性。即所觀空。無可希願。故名無願。觀此遠離一切行相。故名無相。何故此中先說空性。餘處宣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後方說空。謂若無無我。無常苦觀終不清淨。要先安住無我之想。從此無間方得無願。是故經言。諸無常想。依無我想而得安住。乃至廣說。彼於無常。觀無我已。不生希願。唯願無相。專求出離。故此無間宣說無相。

註: 三昧是定。三摩地是定地所緣境界,心住一緣或心一境性之境地。

55 三三昧 空無作無相

大智度論卷第五 釋初品中菩薩功德第十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三三昧 空無作無相

諸三昧者。三三昧。空.無作.無相。有人言。觀五陰無我無我所。是名為空。住是空三昧。不為後世故起三毒。是名無作。緣離十相故。五塵.男女.生住滅故。是名無相。

有人言。住是三昧中。知一切諸法實相。所謂畢竟空。是名空三昧。知是空已無作。云何無作。不觀諸法若空若不空。若有若無等。如佛說法句中偈。見有則恐怖。見無亦恐怖。是故不著有。亦復不著無。是名無作三昧。云何無相三昧。一切法無有相。一切法不受不著。是名無相三昧。如偈說。言語已息。心行亦滅。不生不滅。如涅槃相。

復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種種有中。心不求。是名無作三昧。一切諸相破壞不憶念。是名無相三昧。

問曰。有種種禪定法。何以故獨稱此三三昧。答曰。是三三昧中。思惟近涅槃故。令人心不高不下。平等不動。餘處不爾。以是故獨稱是三三昧。餘定中或愛多或慢多或見多。是三三昧中。第一實義實利能得涅槃門。以是故諸禪定法中。以是三定法為三解脫門。亦名為三三昧。是三三昧實三昧故。餘定亦得名定。

復次。除四根本禪。從未到地乃至有頂地。名為定。亦名三昧,非禪。四禪亦名定。亦名禪。亦名三昧。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如四無量.四辯.六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處等諸定法。(中略)

問曰。前言菩薩得諸三昧。何以故復言。行空無相無作。答曰。前說三昧名。未說相。今欲說相。是故言行空無作無相。若有人行空無相無作。是名得實相三昧。如偈說

若持戒清淨 是名實比丘 若有能觀空 是名得三昧

若有能精進 是名行道人 若有得涅槃 是名為實樂

54 云何觀世間生滅相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華嚴)卷第二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四 第六現前地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云何觀世間生滅相

諸法本性空  無有毫末相    空無有分別  同若如虛空
無有去住相  亦無有戲論    本來常清淨  如如無分別  (中略)

是菩薩觀一切法如是相。大悲為首。增長大悲故。觀世間生滅相。作是念。世間所有受身生處。皆以貪著我故。若離著我。則無生處。一切凡夫。常隨邪念。行邪妄道。愚癡所盲。貪著於我。習起三行。罪行福行不動行。以是行故。起有漏心種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謂業為地。識為種子。無明覆蔽。愛水為潤。我心溉灌。種種諸見令得增長。生名色芽。因名色故生諸根。諸根合故有觸。從觸生受。樂受故生愛。愛增長故有取。取因緣故有有。於有起五陰身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五陰滅名為死。老死因緣。有憂悲熱惱。眾苦聚集。

是十二因緣。無有集者。無有散者。緣合則有。緣散則無。菩薩如是。於六地中。隨順觀十二因緣。又作是念。不如實知第一義故有無明。無明起業是名行。依行有初識。與識共生有四取陰。依止取陰有名色。名色成就有六入。根塵合故有觸。觸因緣生受。貪樂受名為愛。愛增長名為取。從取起業名為有。業報五陰名為生。五陰變名為老。五陰壞名為死。死別離時。貪著心熱名為悲。發聲啼哭。五識為苦。意識為憂。憂苦轉多名為惱。如是但生大苦積聚。

是十二因緣。無我無我所。無作者。無使作者。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則無作事。第一義中。無作者。無作事。又作是念。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所以者何。隨事生欲心。是心即是識。事是行。行誑心故名無明。識所依處名名色。名色增長名六入。三事和合有觸。觸共生名受。貪著所受名為愛。愛不捨名為取。彼和合故名為有。有所起名為生。生變名為老。老壞名為死。(中略)

又無明愛取是三分。不斷煩惱道。行有二分。不斷業道。餘因緣分。不斷苦道。先後際相續故。是三道不斷。是三道離我我所而有生滅。又無明及行是過去事。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事。愛取有生老死是未來事。於是有三世轉。無明滅故諸行滅。名為斷三世相續說。又十二因緣說名三苦。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名為行苦。觸受名為苦苦。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名為壞苦。無明滅故諸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滅。名為斷三苦相續說。

53 出家在家菩薩云何當能修習樂說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般舟三昧)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又名般舟三昧經)卷第三 戒行具足品第七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出家在家菩薩云何當能修習樂說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般舟三昧)

佛告賢護言。賢護。若有菩薩捨家出家深樂廣宣。復欲思惟如是三昧者。彼出家菩薩當先護持清淨戒行。不缺戒行。不染戒行。不污戒行。不濁戒行。不著戒行。不動戒行。不被呵戒行。智者所讚戒行。聖所愛敬戒行。應當念知如是諸戒也。賢護。彼出家菩薩云何當得清淨戒行。乃至云何當得聖所愛敬戒行也。賢護。彼出家菩薩。應當依彼波羅提木叉。成就威儀成就眾行。乃至成就微塵數等戒行。見已驚怖。清淨活命。於諸戒中當念成就。應信甚深不得著忍。於空無相無願諸法中。聞說之時心不驚怖。無有悔沒。賢護。以是因緣。彼出家菩薩成就如是清淨戒行。不見戒行不著戒行。乃至成就聖所愛敬戒行也。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出家菩薩。云何得有如是不清淨戒行.缺戒行.染著戒行.污戒行.依倚戒行.智所訶毀戒行.聖所不愛戒行也。佛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有出家菩薩取著色。受持禁戒修於梵行。如是取著受。取著想。取著行。取著識。受持禁戒修行梵行。修行已。作如是念。我今如是持戒如是苦行。如是修學如是梵行。願我未來得生天上或生人間。自在有生受諸果報。賢護。以是因緣。彼出家菩薩成就如是不清淨戒。乃至聖者所不愛戒。是謂為求有故。為有生故。為受欲果故。為生處所故。

賢護。是故彼出家菩薩。念欲說此三昧。思此三昧者。要當先具清淨戒行。乃至成就聖所愛戒。亦念常行檀波羅蜜。所謂最勝施。諸法施。上施妙施微妙施。精妙施無上施。亦常勇猛精進不休。不捨重擔。不忘正念。常行一心。正信清淨。無有嫉妬。不著世間利養名聞。如法索求以濟形命。恒行乞食不受別請。厭離人間樂阿蘭若。尊崇聖種敬事頭陀。息世語言但論出世。處眾靜默假言不多。常敬於他不敢輕慢。於一切時常行慙愧。有恩必知知恩必報。於善知識常念親近。諸師尊所謹事無違。若聞如是甚深經典。專心聽受終無疲厭。於法師所起慈父心善知識心。乃至生於諸如來想。以為如是微妙法故。成就無上大菩提故。轉增愛敬尊重心故。(中略)

復次賢護。若彼菩薩。或復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微妙經典。生愛敬心生尊重心。乃起教師想諸如來想。親承供養。即能聽受。亦能書寫。復能解說。能令是經久住利益。斯有是處。復次賢護。若彼菩薩復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微妙經典。即於彼所生尊重心。如諸佛想親。近承事恭敬供養者。如是之人雖未修學如是經典。即為修習。雖未解釋即為解說。令是妙法久住世間。不毀不滅。斯有是處。何以故。以能愛敬尊重法故。是故此經久住世間。賢護。以是因緣吾今語汝。是人於是說法師所。生愛樂心生敬重心生尊貴心。起善知識想。起教師想。起諸佛想。盡心承事恭敬供養。賢護。若能如是。是則名為行我所行。受我教誡也。

復次賢護。彼出家菩薩必欲解說如此三昧。復欲思惟此三昧者。常當樂行阿蘭若事。不得居處聚落城邑。捨離朋黨多求之處。不貪衣食。不得貯聚穀米食具。不得受畜財物生資。不得貪求名聞利養。不惜重命常念捨身。遠離貪著恒修死想。常行慙愧不造諸惡。攝受正法無有疑心。常念遠離不取眾相。當修慈心勿懷嫌怨。常起慈悲無行瞋恚。安心喜捨莫想愛憎。常當經行破除睡蓋。賢護。出家菩薩若能安住如是法行。則能修學解說思惟如是念佛現前三昧也。(中略)

時彼賢護菩薩復白佛言。若有在家菩薩。處於世間聞是三昧。欲自思惟。即為他說。乃至一日或經一夜。是人安住幾種行法。當得成就思惟三昧。為他說也。

佛言賢護。彼在家菩薩處於世間。若欲修習思惟三昧。或一日一夜。乃至一搆牛乳時者。吾今語汝。彼在家菩薩既居世間。當應正信。不起慳貪。常念行施隨多少施。當一切施不求果報。應歸依佛又歸依法亦歸依僧。不事天神亦無禮拜。不生嫉妬常念隨喜。當須清淨如法活命。不愛兒女不著妻妾。不染居家不躭財寶。常樂出家念除鬚髮。修八關齋恒住伽藍。常懷慙愧。發菩提心不念餘乘。見有持戒清淨比丘修梵行者。終無調戲常行恭敬。從誰聞學如此三昧。當於師所生愛敬心起尊重心。善知識想。生教師想。起諸佛想。一切眾具悉以奉之。常當識恩恒思報德。以能教我微妙法故。賢護。彼在家菩薩處俗之時。應住如是諸法行已。然後教示如是三昧。如是思惟。如是修習。

 

52 居家者 若欲生無量清淨佛國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中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下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居家者 若欲生無量清淨佛國

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我皆語若曹。諸欲生無量清淨佛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持經戒者.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三者不得婬泆.犯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欲。不得心中有所慳惜。不得瞋怒。不得愚癡。不得隨心嗜欲。不得心中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作受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後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常念.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我皆慈哀之。悉令生無量清淨佛國。

佛言。世間人.欲以慕及賢明.居家修善為道者。與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憂念苦多家事煩務.不暇大齋戒一心清淨。雖不能得離家。有空閑時.自端正心.意念諸善。專精行道十日十夜。殊使不能爾.自思惟熟計.欲度脫身者.下當絕念去憂。勿念家事.莫與女人同牀。自端正身心.斷愛欲.一心齋戒清淨。至意念生無量清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在七寶浴池蓮華中化生。可得智慧勇猛。所居七寶舍宅自在其意。所欲作為.可次如上第一輩。

佛語阿逸菩薩言。諸八方上下無央數諸天人民.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眾等大會。皆共於七寶浴池中.都共人人悉自於一大蓮華上坐。皆自陳道德善。人人各自說其前世宿命求道時.持經戒所作善法.所從來生本末。其所好喜經道。知經智慧。所施行功德。從上次下轉皆徧。以知經有明不明.有深淺大小。德有優劣厚薄自然之道。別知才能智慧猛健。眾相觀照。禮義和順。皆自歡喜踊躍。智慧有勇猛.各不相屬逮。佛言。其人殊不豫益作德為善。輕戲不信之然。徒倚懈怠為用可爾。至時都集說經行道。自然迫促.應答遲晚。道智卓殊超絕.才能高猛。獨於邊羸.臨事乃悔。悔者已.出其後.當復何益。但心中戾悢.慕及等爾。

51 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般舟三眛)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又名般舟三眛經)卷第一 思惟品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般舟三眛)

復次賢護。云何名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也。賢護。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清淨持戒。具足諸行。獨處空閑。如是思惟。於一切處隨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人爾時如所聞已。即應自作如是想念。如我所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今在西方。經途去此過百千億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安樂。如是如來今現在彼。為諸菩薩周匝圍遶。處大眾中說法教化。然而是人依所聞故。繫念思惟。觀察不已。了了分明。終獲見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於睡夢中見種種事。所謂金銀眾寶珍財倉庫。或見朋友諸知識輩。或見覺時心不樂者。是人夢中所對境界。或違或順或憂或喜。有時語言歡欣極樂。有時躁慼盡意悲哀。是人寤已思惟憶念。如夢所見為他廣宣。追念夢中便生憂喜。如是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繫念。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大眾如是說法。如聞繫念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念故。是人必覩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若於晝時不能見者。若於夜分或睡夢中。阿彌陀佛必當現也。

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遠行他國。於睡夢中見本居家。時實不知為晝為夜。而亦不知為內為外。是人爾時。所有眼根。墻壁石山終不能障。乃至幽冥黑闇亦不為礙也。賢護。菩薩摩訶薩心無障礙亦復如是。當正念時。於彼所有佛剎中間。凡是一切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自餘諸黑山等。不能與此眼根為障。而亦不能覆蔽此心。然是人者。其實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復非神通往彼世界。又亦不於此世界沒生彼佛前。而實但在此世界中。積念熏修久觀明利故。終得覩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僧眾圍遶菩薩會中。或見自身在彼聽法。聞已憶念受持修行。或時復得恭敬禮拜尊承供養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已。是人然後起此三昧。其出觀已次第思惟。如所見聞為他廣說。(中略)

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欲成就菩薩摩訶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亦復如是。其身常住此世界中。暫得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分明覩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阿彌陀佛便得生也。既得生已。世尊於是知彼心故。亦即念彼。彼方得見佛世尊耳。賢護。時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告彼人言。諸善男子。汝當正念精懃修習。發廣大心必生此也。

賢護。時彼菩薩復白阿彌陀佛言。世尊。是中云何念佛。世尊。精勤修習發廣大心得生此剎耶。賢護。時彼阿彌陀佛復告彼言。諸善男子。若汝今欲正念佛者。當如是念。今者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身色光明如融金聚。具足成就眾寶輦轝。放大光明坐師子座。沙門眾中說如斯法。其所說者。謂一切法本來不壞亦無壞者。如不壞色乃至不壞識等諸陰故。又如不壞地乃至不壞風等諸大故。又不壞色乃至不壞觸等諸入故。又不壞梵乃至不壞一切世主等。如是乃至不念彼如來。亦不得彼如來。彼作如是念如來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也。

註: 賢護菩薩。又名颰陀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

50 佛法無諸難事 不念衣食臥具醫藥 莫貴世間財利供養

佛藏經卷下 了戒品第九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法無諸難事 不念衣食臥具醫藥 莫貴世間財利供養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具足持戒禪定智慧。不慳不貪不染恚癡。不懷諂曲。有厭惡心。言必真實。常樂獨處。不樂睡眠。樂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行。生離欲心。求解佛法第一義。不好世語樂出世語。盡持諸戒。一切惡事及惡知識悉皆遠離。住如是法。則能解空無所有法。何以故。舍利弗。是行名為大人所行。非是貪樂利養所行。非是愚癡常人所行。非是敗壞沙門所行。非是糟糠沙門所行。非是假名沙門所行。舍利弗。諸法實相畢竟空寂。 即是佛道。好世財利貪說不淨法者。所不能及。(中略)

舍利弗。若有比丘。耆年有德比丘中龍。有深智慧。是人能信無所有自相空法。無我無人法。何以故。是人不樂眾閙雜語。不樂讀經睡眠多事。不為白衣營執事務。不為使命持送文書。不行醫術。不讀醫方。不為販賣。不樂論說世間語言。但樂欲說出世間語。是人能信一切法空。於一切法不起不壞。是人則能證真實際。(中略)

舍利弗。時諸惡人。具足貪欲瞋恚愚癡。互相輕慢無有恭敬。相違逆故我法則滅。舍利弗。時諸癡人多起破法罪業。起此罪已當墮惡道。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當爾之時不應入眾。乃至一宿。唯除阿羅漢煩惱已斷。及病比丘於中有緣。何以故。舍利弗。當爾時人。貪欲瞋恚愚癡毒盛。不活怖畏常所逼切。求利善人常應自處山林空靜。乃至畢命如野獸死。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眾生福德善根已盡。濁世在近。求自利善比丘。應生如是厭心。我當云何見法破亂。見此沙門惡世難時。我當勤心精進早得道果。

舍利弗。我法無諸難事。不念衣食臥具醫藥。汝等但當勤行佛道。莫貴世間財利供養。舍利弗。汝今善聽。我當語汝。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皆共同心。以諸樂具欲共供養。舍利弗。諸人供養坐禪比丘。不及天神。是故舍利弗。汝勿憂念不得自供。

佛真教化當隨順行。莫以第一義空。出人過惡。何以故。舍利弗。大嶮難者所謂得空。或有比丘。因以我法出家受戒。於此法中勤行精進。雖諸天神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終亦不念衣食所須。所以者何。如來福藏無量難盡。舍利弗。如來滅後。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舍利及諸弟子。舍利弗。設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於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舍利弗。如來如是無量福德。若諸比丘所得飲食。及所須物趣得皆足。舍利弗。是諸比丘應如是念。不應於所須物行諸邪命惡法。

49 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失譯人名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然無所說,光明不現。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至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

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厄,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損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蕪、不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無有道德、淫佚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盡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計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子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護衛。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

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全消,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賢者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悉為佛作禮而去。

48 於佛法中施為下法 利養比丘 讚以為最

佛藏經卷上 念僧品第四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於佛法中施為下法 利養比丘 讚以為最

舍利弗。過去世中有一癡人不識獼猴。入一大林見獼猴群叢聚一處。是人曾聞有忉利天。便謂為是忉利諸天。即出樹林還本聚落。多人眾中作如是言。汝等曾見忉利天不。眾人答言。未曾見也。即時語言。我已得見。汝欲見不。皆言欲見。即將大眾詣彼林中示獼猴群。汝等觀此忉利諸天。眾人皆言非忉利天。此是獼猴樂住林中。汝癡倒故不識獼猴。又亦不識忉利諸天。舍利弗。是人空將大眾詣彼林中。

如是舍利弗。於未來世當有比丘至白衣家作是言。汝欲見佛聖眾聽佛法不。中有白衣信佛法者。皆言欲見聽受佛法。舍利弗。中有白衣貪樂語言入於塔寺。有諸比丘好於言說能通諸經。依止語言樂於文飾。是諸沙門隨順為說。謂是真道。但充眾數如放牛人。

但樂讀經不入真際但悅人意。貴於名利善巧世事。不淨說法但能巧語。行世間道。無有威德。破涅槃因。捨聖默然不樂禪定。晝夜常好談論諍訟。臥厚被褥尚無一念隨順禪定。何況能得成沙門果。是人睡眠常與俗心相應。初夜後夜不修順忍。樂於下法。是人亦多得供養衣服飲食。何以故。是人常為惡魔所攝。樂淺近語。於第一義不能勤學。不能誦持第一深經。聞則驚畏。捨於淳濃而取糟粕。有諸凡夫。見得利養生貪著心。作是念言。我等亦當習是言論。

舍利弗。是人捨於無上法寶墮在邪見。是沙門旃陀羅。有諸白衣往詣其所。如此惡人而為說法。以利養故稱讚於佛及法與僧。但求活命為財奴僕。貪重衣食。讚己所樂。若行布施得生天上。於佛法中施為下法。讚以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緣得生天上。不知語言不解義趣。但知初入淺近下法。貪著我人捨第一義。

舍利弗。如是說法。或時有人生信出家。與諸惡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義。有所得者說有我人壽者命者。憶想分別無所有法。於阿毘曇修妬路中自為議論。或說斷常或說有作或說無作。舍利弗。我法爾時多外道法。令諸眾生正見心壞。如是舍利弗。我清淨法以是因緣漸漸滅盡。舍利弗。我久在生死受諸苦惱所成菩提。是諸惡人爾時毀壞。

47 人在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 無有代者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民初夏蓮居居士整理集

人在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 無有代者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