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修行十想 便盡有漏

增一阿含經卷第四十二 結禁品第四十六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修行十想 便盡有漏

(九)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修行十想者。便盡有漏。獲通作證。漸至涅槃。云何為十。所謂白骨想.青瘀想.膖脹想.食不消想.血想.噉想.有常無常想.貪食想.死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是謂。比丘。修此十想者。得盡有漏。得至涅槃界。又是。比丘。十想之中。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最為第一。所以然者。其有修行不可樂想。持信奉法。此二人必越次取證。是故。比丘。若在樹下靜處露坐。當思惟此十想。是故。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言。如來今日與諸比丘說十想之法。其能修者。斷諸有漏。成無漏行。如我。世尊。不堪任行此想。所以然者。欲心多故。身意熾盛。不得寧息。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汝今當捨淨想。思惟不淨想。捨有常想。思惟無常想。捨有我想。思惟無我想。捨可樂想。思惟不可樂想。所以然者。若比丘思惟淨想。欲心便熾盛。若思惟不淨想。便無欲心。比丘當知。欲為不淨。如彼屎聚。欲如鴝鵒。饒諸音響。欲無返復。如彼毒蛇。欲如幻化。如日消雪。當念捨欲。如棄塜間。欲還自害。如蛇懷毒。欲無厭患。如飲鹹水。欲難可滿。如海吞流。欲多可畏。如羅剎村。欲猶怨家。恒當遠離。欲猶少味。如蜜塗刀。欲不可愛。如路白骨。欲現外形。如廁生華。欲為不真。如彼畫瓶。內盛醜物。外見殊特。欲無牢固。亦如聚沫。是故。比丘。當念遠離貪欲之想。思惟不淨之想。汝今。比丘。當憶昔迦葉佛所奉行十想。今當重思惟十想。有漏心便解脫。

爾時。彼比丘悲泣墮淚不能自止。即時頭面禮佛。白世尊言。唯。世尊。愚惑積久。如來躬自說十想。方欲遠離。今自懺悔。後更不犯。唯願如來受其重過。原恕不及。佛告比丘。聽汝改過。勿復更犯。又如來與汝說十想而不肯奉持。是時。彼比丘聞世尊教誡已。在閑靜之處。剋己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修無上梵行者。欲昇其所願。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爾時。彼比丘便成阿羅漢。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一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七日品第四十之餘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云何修行死想思惟死想

(八)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修行死想。思惟死想。時。彼座上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常修行.思惟死想。世尊告曰。汝云何思惟.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思惟死想時。意欲存七日。思惟七覺意。於如來法中多所饒益。死後無恨。如是。世尊。我思惟死想。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非行死想之行。此名為放逸之法。(中略)復有比丘白佛言。欲存在五日。或言四日。或言三日.二日.一日者。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止。止。比丘。此亦是放逸之法。非為思惟死想。爾時。復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忍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我到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已。還出舍衛城。歸所在。入靜室中。思惟七覺意而取命終。此則思惟死想,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亦非思惟.修行死想。汝等諸比丘所說者。皆是放逸之行。非是修行死想之法。

是時。世尊重告比丘。其能如婆迦利比丘者。此則名為思惟死想。彼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身惡露不淨。若比丘思惟死想。繫意在前。心不移動。念出入息往還之數。於其中間思惟七覺意。則於如來法多所饒益。所以然者。一切諸行皆空皆寂。起者滅者皆是幻化。無有真實。是故。比丘。當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如是。比丘。當知作如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34 云何觀想陰 盡諸漏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生死品之二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云何觀想陰 盡諸漏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中略)觀想陰相。分別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於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觀察彼想。行白法相。初如是法。分分善知。云何緣於有見有對。生不可見無對之想。彼比丘更廣觀想。彼想攀緣十一種色。所謂長短方圓三角團。及青黃赤白紫等。

依彼長相則起長想。如是世間。愚癡少智。無邊生死。業果退生。愛離寒熱飢渴之患。為他作使若奴僕等。迭互相食。如是和集。虛妄不實。一切所有不饒益事。如是無量。不可堪忍。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一切所作。身口意起作苦惱業。以為莊嚴。虛妄誑詐。愚癡凡夫恒常如是。

人中則有農作等苦。迭相欺誑。斗秤不平。言訟諍鬪。治生求利。參承王等。入海遠行。種種鬪諍。田作放牧。生夷人中。喜生邪見。根不具足。離聞正法。生無佛處。無善因緣。雖得無難。心常憙樂飲酒婬盜。貪欲瞋恚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之人。是長生死。緣彼長相。則起長想。又復天中。長生死相。緣彼相想。如是天中。不得境界。喜樂境界。聲味色香。貪欲瞋癡。種種放逸。習近婦女。(中略)離於正法。是長生死。若生天中。有如是事。緣彼長相。則生長想。

又復餓鬼。長生死相。緣彼相想。惡業行故。飢渴乏瘦。雨火墮身。咽則如針。脇狀山巖。如空破瓮。以妬嫉故。以刀劍等。迭相斫割。在黑闇處。墮墜嶮岸。疾走往趣。(中略)如是餓鬼。邪見所誑。離聞正法。是長生死。緣彼相想。又復畜生。迭互相食。非理婬欲。不知所應。(中略)如是畜生。水陸空行三處皆畏。是長生死。緣彼相想。如活地獄。黑繩地獄。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呌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第一苦惱。不可思議。(中略)如是地獄。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彼比丘慧聚觀察。彼見有對。緣彼長色業果因緣。緣於四諦。觀察眾生種種諸行。百千由旬如是道行。分分思量。觀察因緣。厭離生死。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分分思量觀彼短相。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欲動魔軍。云何分分思量。觀察短生死相。受戒頭陀。精勤布施。持戒智行。恭敬尊長。直心歡喜。如是正見。敬重父母。見佛聞法。恭敬供養。不諂曲行。不慢不誑。近善知識。守信正行。直心起業。嚴身口意。如是之人。生死則短。緣彼相想。若生天中。則有放逸。歡喜園中。間錯寶輦。種種樹林。水池蓮花。有好栴檀勝妙瓔珞。莊嚴端正。有劫波樹。河流泉林。遊食快樂。捨如是樂。受持禁戒。飲食遊行。如是種種。禪思讀誦。樂見善人。教他讀誦。捨施調順。正行梵行。寂靜諸根。少語樂法。如法飲食。若天如是。生死則短。(中略)比丘如是。緣於相想。彼比丘。如是思惟生死短相。

何者四楞。彼正觀察。欝單越人。於一切物無我所心。決定上行。彼人如是四楞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圓。地獄畜生餓鬼等中。無智輪轉。非自心行。是圓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三角。若人行善不善無記種種雜業。地獄天人諸處雜生。彼不善業。生地獄中。善業天中。雜業人中。若行三業。於三處生。如是名為三角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團。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化樂他化自在。業相似生。於天中退復生天中。於人中退復生人中。非難處地。是團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青。不善業攝地獄之人。入闇地獄。是青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黃。黃色業攝生餓鬼中。互相加惡。迭共破壞。如是餓鬼。是黃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赤。赤業所攝生畜生中。迭相食血。於血生愛。是赤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白。白色業攝生於天中。彼人白業。善道寶價。買天人生。天欲退時。餘天語言。汝善道去人世界中。人中欲死。親友知識妻子啼哭。淚出覆面。而作是言。甚可愛愍。今捨我去。當好處生。生於人中。如是天人。是白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既得人身。若不行善修施戒智。彼人自誑。流轉地獄畜生餓鬼。曠野中行。如是愚癡凡夫之人。具足聚集如是業道。彼比丘。諦觀察受。觀察想陰。攀緣而行。諦見諦求。因眼緣色而生眼識。三和合觸。修多作想歷別觀察。見色好惡。若近若遠。若長若短。若方若圓。若白三角。是色形相歷別觀察。彼諸相想。觀想因緣。觀陰界入。因緣相想歷別觀察。若惡業報。分分正證。因相應緣。覺因相應。然後捨離。若有利益。若不利益。各各異相知過去想。我於此業。已得善報。已得惡報。如前所說如是知想。若有想者猶須憶念。彼憶念者緣彼想生。如燈光明因燈緣燈。因緣於燈故有光明。如是如是。因想緣想。以想勢力。故有憶念。彼比丘得第五地。

比丘如是知想觸已。於彼天樂不生貪樂。於地獄苦不生怖畏。彼平等見想如真金。彼想比丘。破如是想。異法觀想。解脫彼想。復觀餘人虛妄不實。我今觀察。何因何緣。何因緣想。彼觀察想。因緣和合生如是想。若因緣滅。彼想則滅。如彼月珠。譬如月珠緣月緣珠。則清水生。想亦如是。因緣而生。如是想者。非無因緣。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自然生。

比丘如是諦觀想陰。彼既如是諦觀想已。諦知生滅。復微細觀。如河激流。想亦如是。善想生已。餘因緣力轉為不善。不善想生。餘因緣力轉為善想。彼心猿猴。初始破壞。無記為記。彼觀樂想不生貪樂。無漏樂中生於樂想。樂中苦想如是知樂。

云何而見善陰界入若生若滅。不喜樂受。不樂想滅。不取想滅。然後行生。非住非滅。心不悕望。識生住滅。比丘如是諦知此陰。是故不住魔之境界。貪欲瞋癡所不能縛。無有常樂淨我等見。無明不能於生死中。以色聲香味觸。愛羂之所繫縛。不失憶念。彼憶念生。能盡諸漏。能到涅槃。(中略)

彼比丘。此過寂靜。諦觀諸陰。如實諦見。勤修解脫。諮問尊長若道非道。諦知見故。八分聖道求解脫城。常勤行道。平等正見。心無垢染。其心寂靜。於所行道樂修多作。彼比丘。如是善法.無漏業道。和合修行。減損魔眾。長正法朋。

233 五十陰魔中之 十想陰魔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九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五十陰魔中之 十想陰魔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死生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婬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銷滅。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㳷。澄其精思。貪求契合。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喜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辯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剋己辛勤。樂處陰虛。貪求靜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勅使一人於後踏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飡嘉饌。或時日飡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彼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誠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婬。不毀麁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樹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瑠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徧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徧知。墮無間獄。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徧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232 一切世間生死相續 彼諸眾生自業所感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八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一切世間生死相續 彼諸眾生自業所感

即時阿難及諸大眾。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囉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意快然得大饒益。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徧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中略)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唯垂大慈。發開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隣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呪印顧眄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呪隨持呪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下略)

231 云何欲尋觸緣 諸受生起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六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四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云何欲尋觸緣 諸受生起

一切有情應斷諸受。略由三緣而得生起。一者欲緣。謂於未來世。二者尋緣。謂於過去世。三者觸緣。謂於現在世現前境界。

云何名為一切有情。謂有情眾略有八種。一在家眾。二出家眾。三於諸欲未離貪眾。四於諸欲已離貪眾。五於初靜慮未離貪眾。六於初靜慮已離貪眾。七從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未得離貪諸外道眾。能入世間定。具足於邪見乃至邪解脫智者。八住內法眾能入世間定。具足於正見乃至正解脫智者。及住內法眾能入出世定者。由此八眾依能領納諸受徧知。應知普攝諸有情眾。

又在家眾或出家眾。於諸欲中未離貪者。由三因緣。諸染污受而得生起。一由染著力。二由作意力。三由境界力。

當知此中。諸在家者追求諸欲。為受用故發生欲樂由染著力。即此非理思惟先時曾所領受由作意力。於現前境現在受用由境界力。應知如是補特伽羅。欲尋觸緣。由現行故皆不寂靜。以此為緣發生三受。又由最初染污欲尋觸現行故。領納彼緣所生諸受。若彼生已染著不捨。亦不除遣。如是彼受。長時相續隨轉不絕。不得寂靜。不寂靜緣長時相續領納諸受。又彼欲等由其最初長時相續。恒現行故。彼緣彼品所有煩惱墮在相續。未永斷故。即說名為不寂靜緣。是名第二義門差別。

若諸出家未離貪者。由於諸欲能棄捨故。其染著力所攝受欲。雖得寂靜。作意境界力所攝受。若尋若觸。而未寂靜。由是因緣。彼於獨處。於尋對治未善修故。一切離欲皆未作故。於曾受境非理作意尋思現行。於諸勝妙現前境界有觸現行。若於尋思深見過失。於彼對治已善修故。一切離欲未盡作故。欲如前說已得寂靜。由是因緣尋亦寂靜。唯觸獨一未得寂靜。若勝妙境現在前時。諸染污觸便復生起。若於諸欲已離貪者。當知一切皆得寂靜。是名一種義門差別。

復有一類。於諸欲中未離貪者。由於諸欲所有貪欲未永斷故。諸尋染觸未永斷故。由是一切皆未寂靜。

若於諸欲。貪欲已斷。證初靜慮。欲已寂靜。尋未寂靜。於初靜慮已離貪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未離貪者。二已寂靜。觸未寂靜。超過有頂一切寂靜。是名第二義門差別。

若諸外道能入世間定。具足於邪見乃至邪解脫智者。由彼為緣。生起諸受。於彼染著。又由彼品煩惱隨縛。即由如是不寂靜緣。諸受生起。

若住內法能入世間定。具足於正見乃至正解脫智者。由彼為緣。生起諸受。於彼染著。又由彼品煩惱隨縛。即由如是不寂靜緣。諸受生起。

又住內法能入出世定者。若依向道轉。自事未究竟。所有諸欲。未得為得。未證為證。未觸為觸。作是希望。我於是處何時當得。廣說如前。彼未寂靜。由是為緣。彼於爾時諸受生起。

若於自事已得究竟。彼欲寂靜。由寂靜緣。便有第一寂靜無上諸受生起。彼於一切所有諸受出離方便。如實了知。是故如前。於第一義諸沙門中。許為沙門。諸梵志中許為梵志。若不了知。於彼一切皆不忍許。

當知此中一切諸受。無有差別。皆觸為緣。又即此緣。欲亦為緣。尋亦為緣。境界愚癡所攝。無明亦為其緣。如是一切不正思惟及墮相續。彼品煩惱以為其集。由此滅故。彼亦隨滅。正見等道。當知說名能趣滅行。

230 云何當斷輪迴根本 當知輪迴 愛為根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云何當斷輪迴根本 當知輪迴 愛為根本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祕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唯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祕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提願

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  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  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229 云何觀受 離欲解脫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 生死品第二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云何觀受 離欲解脫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捨漏。初捨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觀思惟。修心正住。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初如是觀。根塵相對。迭相因緣。一切世界。無始以來生死輪轉。彼如是觀。此生因緣境界大海。皆悉無我。唯有內心境界因緣。世間流轉。如是最初修遠離行。離憒閙處。樂空閑處阿蘭若處。山野林中。稻穰積等。樹下露地塚間處住。則能繫縛心之猨猴。以修習故。心則寂靜。不樂聚落歌舞戲笑憒閙之處。亦不樂見長幼婦女。不樂多語。有二犍尼皆壞梵行。一是婬女。二多言說。皆悉捨離。既捨離已。心一寂靜。彼人之心。能如是住。(中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得第三地。次第更修得第四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比丘欲得第四地者。如是觀察。以觸因緣。我樂受生。若彼樂因樂因緣滅。寂靜.失沒。則無樂受。以觸因緣。我苦受生。如是捨離苦觸苦受.苦集苦等諸苦因緣。彼如是知。觸因緣受。我受念念共觸而生。因觸而生。彼於樂受。心不生喜。不生喜樂不讚彼受。亦不多作。不生味著。如是苦受不能逼迮。不惱不亂如是行捨。憶念正知。如是三受自餘諸心。皆悉無染。一切捨離。如是捨者。清淨鮮白。

彼比丘如是心念。我今此捨。如是清淨。如是鮮白。我今云何得虛空處。彼人如是悕望。欲得虛空處。行如彼處心。我云何得。我已證捨。究竟堅固。我今此捨畢竟喜樂。常攝不離。我以此捨取虛空處。又我此捨。如是清淨。如是鮮白。用取識處無所有處。用取非想非非想處。我悕彼處。如是正行。彼人如是正行非想非非想處。作如是念。我今此捨。依於彼處。如彼處法令我得之。我以此捨。喜樂彼處。用取彼處。正行非想非非想處。(中略)

如是憶念。我今此捨。云何得常不動不壞。不念念滅。彼思惟已。次復攀緣四無色處。彼捨非常。非是無常。非動不動。非常無常。彼如是知彼虛空處。如是識處無所有處。如是非想非非想處。緣於彼處。非常無常。則於彼處。心不喜樂。知不寂靜。無常動轉。

彼復觀受。知受欲生。知受生已。知受欲滅。知受滅已。知眼觸生。如是次第。知耳觸生。知鼻觸生。知舌身意觸受之生。彼既如是證知受已。復於此受更深觀察。眼觸生受。欲生已生及此受住。我悉知之。知我受滅。欲滅已滅。又復知我眼觸生受。我眼觸受已滅已沒。已厭已棄。更不復來。此受滅已。次第復觀耳觸生受。緣苦緣樂。不苦不樂。耳觸生受。如是如是。隨順觀察。如是知已。則於耳受不生喜樂。知彼受已。離欲解脫。耳觸生受如是滅已。觀鼻生受。知鼻生受鼻觸因緣。我此受生。樂緣生樂。苦緣生苦。不苦不樂因緣故。生不苦不樂。如是如是。隨順觀察。鼻觸生受如實正知。受則滅沒。知受滅沒。彼既滅已。知鼻緣生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我若後時鼻緣生受。如是觀察。亦如是生。生已復滅。彼既滅已。觀舌生受。後時生受。亦有三種。如前所說。次第乃至觀意生受。亦有三種。彼既如是如實知受。得第四地。勤發精進。欲脫魔縛。(中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捨魔縛已觀察捨受。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如是諦觀察受。眼識因緣生不善受。彼受欲起第二善緣。不善受滅。善受得生。彼記緣滅。記受則滅。無記受生。如是次第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如是知受。善法滿足。煩惱微薄。彼如是修。

復細觀受。彼觀法受。法受共障。如燈光明。日光能障。如是二受。障亦如是。善受既生。障不善受。應如是知。譬如燈明。第二燈明不能相障。又思量受。若以何受共何等受。畢竟相障。彼見善受共不善受。畢竟相障。譬如燈明星宿光明。二不相障。

又彼比丘思量觀察。何受何受。何者何者。如是能壞。彼如是觀。無漏緣受。壞漏緣受。譬如火光能障雪光。又何者受。何者受勝。如是復起如是觀察。彼不善受。障於善受。後時復起。譬如晝日覆月光明。彼月光明。於夜闇中無能障覆。又彼比丘正思量受。多受和合。一受能障勝彼多受。觀彼多受。是世間受。彼一受者。是出世間無漏心受。此受為勝能障漏受。譬如夜中眾多星宿。一月光明能障眾星。又彼比丘隨順觀察彼微細受。何者多受。謂眼耳鼻舌身所起。此是漏受。何者善發。彼觀世間。有漏受多。復非無漏。世間無力。如夜闇中。星宿光明於有月時不能善照。又彼比丘觀察彼受。我此受者幾許時住。彼觀我受。生滅相住譬如電光。又彼比丘如是觀察。此義云何。於三品中隨三受熏。隨三生轉生死因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覺知如是眼之因緣。彼如是觀。眼者何因何緣而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業為眼因。眼因業生。如是轉行。譬如世間尼居陀子。從子出生尼居陀樹。樹復生子。因緣繫縛。如是如是。知因業生。業復轉生。若生則有老死憂悲啼哭苦惱。如是業因。愛羂所縛。一切愚癡凡夫之人。生死海中如是輪轉。以此因緣。一切愛想若不作業。以無業故則無有愛。以無愛故則無有受。彼因緣者。譬如炷爐油火因緣。則有燈焰念念出生。比丘如是。觀察受因。諦觀業因。業法業力生一切受。爐者喻身。油者喻根。炷者喻受。欲瞋癡火念念生。焰喻念念智。明喻智慧。彼修行者如是見知。一切三界皆有此受。譬如金師若其弟子得好真金。則能造成妙莊嚴具。如是如是。彼巧作師喻修行者。彼真金者喻善攀緣。若善攀緣則有善業。得涅槃道。不善攀緣得不善業。(中略)

彼比丘內心思惟。隨順正法。如是觀受。既觀受已得微細智。更深觀察。眼觸生受。攀緣順行。如是觀眼。第二攀緣相與共滅。我眼觸受攀緣已滅。聲共攀緣。我生愛受。若不愛受生。心莫共滅。彼比丘以不愁繩。繫縛彼心在攀緣柱。彼受滅已。彼聲攀緣共耳受滅。鼻緣於香而生鼻受。彼比丘復觀鼻受。如是思惟。我鼻共香而生鼻受。若善不善。若記無記。我此鼻受。心莫共滅。彼比丘若觀心壞。如是攀緣數數習行。修取調心善法。熏心無漏善法。爾時不動。舌攀緣味。此之攀緣。若善不善。若記無記。彼比丘證攀緣已。次觀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是觀已思惟憶念。我此心者為壞不壞。又復觀察。彼味攀緣所生之受能破壞心。如是觀已。以不愁繩繫縛彼心在攀緣柱。如行修取。心若如是。舌受味愛所不能劫。又彼比丘觀彼身觸。如是身觸共彼觸受。縛攀緣柱。若善不善。若記無記。觀彼觸受。若心動壞。復以縛於攀緣柱已。而調伏之。不復破壞。又彼比丘次觀察意。意縛法受。若善不善。若記無記。見受意壞。彼比丘以不愁繩。繫縛彼心在攀緣柱。而調伏之。則不破壞。

彼比丘觀六境界。身入受已。諦知五受。得不盡處。彼以智燈觀眼觸受。覺何者受。彼觀意識緣生此受。意縛心取。一切世間愚癡凡夫。以分別火而自燒燃。此無受者。唯行聚生。唯行聚滅。因緣所縛。眼觸生受。隨順觀已。隨順而行。彼不能取。心不動轉。不死不亂。又彼比丘觀察耳受。何者耳受。誰覺此受。彼見意識隨順繫縛。如此耳受。意共繫縛。依止彼意。此無作者。亦無受者。因緣而生。如是耳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唯有行聚因緣勢力。若生若滅。又彼比丘觀察鼻受。誰覺此受。彼觀察受。意識共縛。攀緣彼意。依止彼意。因彼因緣隨順而生。唯有行聚。非有作者。非有受者。相續轉縛。觀鼻受已。離於受者。又彼比丘次觀舌受。誰覺舌受。觀察此受。意識繫縛。如是舌受依止彼意。彼縛攀緣。彼因緣生。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無別物。唯有行聚因緣力生。又彼比丘觀身觸受。誰覺此受。此何誰受。如是觀察。意識繫縛。如此身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無別物。唯有行聚因緣力轉。又彼比丘觀察意受。誰覺意受。觀察意受。意緣於法而生意識。三和合觸。觸共受生。

譬如種種無量香物。眾多和合則生善香。此善香生。非是一因。此亦如是。因緣和合。生一切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譬如莖葉鬚馞等緣蓮華名生。彼非一因。如是依眼。緣色緣空。緣念緣明。生眼觸受。依眼而生。如是受者。不從一生。非一物生。非一合生。非一相生。非聚集生。非應化生。彼比丘。如是如是。諦求此受。如是如是。生白淨法。(中略)

如是比丘。心相續法以智火煎。則成無漏鮮白之法。離垢不雜。出世法生。出於生死。鮮白離垢。猶如洗衣。又彼比丘。更以異法微細觀受。眼觸生受。有麁有細。垢重不輕與癡相隨。某眾生受。彼某甲受。勝故能壞。餘殘少在。彼不依止。如是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彼比丘如是修已。受觀成就。魔軍欲壞。

228 厭身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六 厭身品第七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厭身品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既悟。出家菩薩摩訶薩。厭離世間。住阿蘭若。調伏其心。修無垢行。然此菩薩住空閑處。自於是身應作何觀。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眾生起大悲心。請問如來入聖智觀妙行法門。汝當善聽。今為汝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善男子。出家菩薩住阿蘭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四威儀中微細觀察。是有漏身。三十七種不淨穢惡。是不可愛。是不堅牢。當觀此身猶如坏器。外以雜彩金銀七寶巧飾莊嚴。內以糞穢種種不淨填塞充滿。兩肩擔負隨途而行。其有見者。皆生愛樂。不知器中盛滿不淨。有六黑蛇常在此器。一蛇隨動。器即破壞。毒害臭惡。竟無所堪。世間之人莊嚴其身。如彼彩畫盛不淨器。貪瞋癡三。名為心病。風黃痰癊。名為身病。內外六病能害身心。如彼六蛇居於器內。一一蛇動。器即破壞。一一病發。身即無常。善男子。出家菩薩處於空閑。觀察是身。名為第一不淨觀相。

出家菩薩於日夜中。又觀自身臭穢不淨。猶如死狗。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淨為生緣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蟻子臺安住眾蟻。時有白象來至臺邊。以身觸臺。臺即崩碎。善男子。此臺所謂五蘊之身。白象是為琰魔羅使。身歸後世。如象壞臺。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而作是念。我今此身從頂至足。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猶如芭蕉。中無實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無有強力。皮肉薄覆如塗附牆。億萬毛髮如草生地。微細風大出入毛孔。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剎那剎那衰敗轉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養毒蛇。而取其害。我今雖以飲食衣服資長是身。而不識恩。畢竟還令墮於惡道。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怨家。詐作親友。伺求其便。而將毒藥斷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實。終致無常。非聖愛故。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水上泡。雖復妙好瑠璃珠色。剎那因緣起滅無恒。有為念念。不久住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乾闥婆城。雖現相狀而不實有。今者我身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猶如影像。我身亦爾雖有非真。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外國強盛怨敵。今者我身亦復如是。煩惱怨敵侵掠善根。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朽舍宅。雖加修葺當必崩壞。我身亦爾。雖加愛念當必無常。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近怨國城邑人民。常懷恐怖。今者我身亦復如是。於念念中畏無常怨。

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無量薪為火燒爇。然是猛火曾無厭足。我身亦爾。以貪愛火燒五欲薪。其心增長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出家菩薩又觀自身。本性不淨。譬如有人厭患炭色。設諸方便以水洗之。經無量時黑色仍舊。乃至炭盡終無所益。我身亦爾。有漏不淨。假使海水盡未來際洗之無益。亦復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燒。又遇大風勢不可止。是身亦爾。名五蘊薪。沃貪愛油。縱瞋恚火。愚癡風力。無有休息。

出家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是無常處。出息不還即無常故。亦如非情。神識易脫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剎那前後不暫住故。亦如壓油。於一切事受勞苦故。無所依者。猶如嬰兒失父母故。無救護者。猶如蝦蟆。蛇所吞故。如穴無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恒不知足。於五欲樂。心無厭故。恒不自在。斷常二見所繫縛故。不生慚愧。雖蒙養育。棄捨主故。亦如死屍。於日夜分近滅壞故。唯受諸苦。於一切處無真樂故。為苦所依。一切眾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於是身中無主宰故。畢竟空寂。徧計所執妄搆畫故。如谷中響。皆是虛妄所顯現故。亦如船舶。若無船師即漂沒故。亦如大車運載財寶。何以故。乘於大乘到菩提故。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觀察。非不愛惜如是之身。欲令眾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則名為出家佛子所觀法要。若有佛子發菩提心。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蘭若。修習如是三十七觀。亦教他修如是法要。解說書寫。受持讀習。遠離一切我我所執。永斷貪著五欲世樂。速能成就不壞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軀命。何況世間所有珍寶。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智印。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六度萬行速得圓滿。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27 心地觀法 三界唯心 煩惱根源 即是自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卷第七 觀心品第十 功德莊嚴品第九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心地觀法 三界唯心 煩惱根源 即是自心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他。讚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瞋癡。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善男子。心如幻法。由徧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心如流水。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心如猿猴。遊五欲樹不暫住故。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獨行無第二故。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故。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種種功德法故。心如青蠅好穢惡故。心如殺者能害身故。心如敵對常伺過故。心如盜賊竊功德故。心如大鼓起鬪戰故。心如飛蛾愛燈色故。心如野鹿逐假聲故。心如群豬樂雜穢故。心如眾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觸故。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

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淨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中略)

爾時。如來於諸眾生起大悲心。猶如父母愛念一子。為滅世間大力邪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宣說觀心陀羅尼曰

唵(一)室他(二)波羅(二合)底(三)吠憚(四)迦盧弭(五)

爾時。如來說真言已。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呪時。舉清淨手。左右十指更互相叉。以右押左(又有一說。以左押右)。更相豎握。如縛著形。名金剛縛印。成此印已。習前真言。盈滿一徧。勝於讀習十二部經。所獲功德無有限量。乃至菩提不復退轉。

 

(功德莊嚴品第九 卷第七)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住阿蘭若功德成就。當得作佛。菩薩云何修諸功德。而能住是阿蘭若中。唯願世尊。為我解說。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善男子。當修學者。但有一德。是人應住阿蘭若處求無上道。云何為一。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了達此法。堪能住止阿蘭若處。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驅打。但逐瓦石不逐於人。未來世中住阿蘭若新發心者。亦復如是。若見色聲香味觸法。其心染著。是人不知煩惱根本。不知五境從自心生。即此名為未能善住阿蘭若處。以是因緣。樂住寂靜求無上道一切菩薩摩訶薩等。若五欲境現前之時。觀察自心。應作是念。我從無始至于今日。輪迴六趣無有出期。皆自妄心而生迷倒。於五欲境貪愛染著。如是菩薩名為堪住阿蘭若處。

 

226 拈華傳心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拈華品第二 (失譯人名)

拈華傳心

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華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屬摩訶迦葉。言已默然。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妙哉。我念過去無量劫事。於燃燈佛布說法處。發菩提心。從佛修行。亦復世尊布說法。於說法中得漏盡智。成阿羅漢。亦復聞說諸法實相。入菩薩道。不動先果成大乘道。得近如來一切種智。如是妙智。從何處來。皆從凡夫久遠心來。其久遠心。等諸佛心。是為法身。是名成佛。

得見是心。非在言教理誨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緣熟時。凡夫即見。是故佛道傳於凡夫人中不絕。若無此法。唯有感果賢聖得道。而無凡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佛道者。若然。於末法濁惡世中證果人者。千萬人中無有一人。無證果故。佛道絕傳。唯有名字。無有道象。有此法故。傳佛道象不結於末世。

佛言。善哉。摩訶迦葉。如汝所言。七佛世尊。授法象然。七佛弟子。傳法象爾。我滅度後。以大法藏。今付於汝。能持傳傳弘通正法。尋嗣心道。令不斷絕。(中略)

爾時。佛告摩訶迦葉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有智無智。得因緣證。今日付屬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未來世中奉事諸佛。當得成佛。今日亦堪為世間師。佛告諸比丘。如來今者不久滅度。汝等比丘皆悉能依摩訶迦葉。入大乘門。修行佛道。告摩訶迦葉。無有餘法。唯一心性。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已說今說。當入而已。一切諸佛依一心性。已成說佛道。現成佛道。當成佛道。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謂餘法尚有更一。諸佛成佛。眾生成佛。即外道說。非七佛說。非十方佛說。

迦葉當知。汝所付屬八萬藏經。是諸教者。是即乘一心器也。譬如世間牛車馬車。是為諸法乘。之渡於道路器也。所有教經亦復如是。汝能奉持。

爾時。摩訶迦葉歡喜踊躍。為佛作禮。而白佛言。世尊此法實難遭者。誠是直道。誠是妙道。我昔遇佛出家修行。偏厭生死。唯求涅槃。但修無為。不求是法。但了空理。不知是法。難行苦行多年作勞。得阿羅漢。思之誠難。今日如來。最上妙示唯剎那事。非年非劫。非難妙易。令我成佛。無有疑惑。雖非實至劫數成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妙覺成佛。實知法身。是心是佛。三世諸佛。一軀妙體。今思已前於多年中。難行苦行是勞無功。亦多年中。求空無為。皆虛假法。更非實法。今日見得是真空法。其相正空。而性不空。其體無為。而性圓滿。一切眾生唯依是法。當得成佛。(中略)

爾時。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能快說之。世尊滅度。後世眾生。云何入得。云何修行。願為我入。入得修行精密法要。佛告大梵天王。天王諦聽。善思念說之。眾生機根種種無量。或聽理入。或禪定入。或因緣入。或持示入。不一般也。天王。唯有信心。能入是最上道。云何起信。不依心性。他不成佛。所以者何。於心性外。無成佛路。如是了知真實求者能入是道。智慧如舍利弗。多聞如阿難陀。辨才如布婁那。解空如須菩提。持戒如優婆利。神通如目徤連。天眼如阿那律。如是此輩皆不成佛。所以者何。此輩皆得心性假用。未得心性真實體故。唯證性體。必滅佛道。如是了知真實求者能入是道。天王。或有知見心性妙實體者。知見之時。即體妙理。無放無離。行住坐臥。心身融一。見聞覺知。根性融一。如是修行。即行佛道。在家菩薩。出家菩薩。非異非別。唯以融一箇之道。我於即時。成佛道已。世間出世。修行無咎。

爾時。大梵天王問迦葉言。世尊往昔說種種教其教理。之今日仁者從佛所受心。云何有所差別。語梵王言。仁者莫問如是。此事若有世尊已前所說教理。差於今日所受心者。彼諸教者即是邪說。若有世尊今日所受心。差於已前所說教理。是此心者。即是心一切教。之此一心理。無有毛端所差別所。若有學人。謂諸教理與此心理有所差別。是即外道天魔所說。非唯不知諸大乘經所說之理。亦不知我受一心理。若知心理。應知教理。一理無差。但有所差諸教理者。以雖有益非真。今此知見教。唯是實無二。

雖設有他教 其益皆小分 不謂他無益 分性說一端

如星光日為 分光為星光 不謂星無光 小端如無益

四諦十二緣 五戒及十善 念佛往淨土 具戒及坐禪

權大諸菩薩 皆是彼端小 此教如日光 他教如星光

眾星雖夜天 不謂之白晝 日光出現時 夜明天成晝

他教雖有世 不謂佛法者 眾生正諸佛 穢土是淨土

生死自涅槃 三世永一世 世法即佛法 有為實無為

如是知見教 及其修行者 謂之佛法有 又謂我世有

佛說是語時 眾有百千人 皆了無上道

 

言教令悟。心性理令成佛道。傳心理者以心傳之。得心性理令成佛道。教者。漸入心者。頓入心者。遲速不同。理則一同。(中略)如來教示亦復如是。教傳.心傳。示相不同。於理一同。

白言世尊。此見性道。應唯比丘行此道哉。亦諸在家可普行哉。佛言。天王。心性之道。出家在家。天龍鬼神。皆悉具足。何可限之比丘耳。唯有在家出家行相。於相異非一。其出家行。父母已赦。出父母家。代父母事三世諸佛。無主君故。代事菩薩布佛形像如生身佛。有佛舍利如在世佛。出世俗故。不禮國王。不敬天仙。不求財寶。但持一鉢。不畜衣服。但持三衣。安住深山。樹下岩洞。清意淨身。身明了覺。知自己本佛陀方佛身一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