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一 結蘊第二中 十門納息第四之十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離喜住捨正念正慧身受樂 斷樂不苦不樂捨念清淨
復次。離喜。住捨正念正慧。身受樂。聖應說捨。第三靜慮具足住。是名第三天道。
離喜者。問。得第三靜慮時。總離第二靜慮諸有漏法。何故但說離喜耶。答。以喜為上首。總離第二靜慮諸有漏法。故偏說喜。復次。以喜難斷難破難可越度。故偏說之。復次以喜多諸過患。熾盛堅牢。是故偏說。復次。以喜離第二靜慮染時。極為障礙繫縛留難。如暴獄卒。故偏說之。復次。諸瑜伽師專為對治喜故。修第三靜慮。是故偏說。復次。諸瑜伽師憎厭喜故。總捨第二靜慮。故偏說之。復次。喜上地無餘法容有。故偏說喜。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唯說離喜。
住捨正念正慧者。捨謂行捨。正念謂勝善念。正慧謂勝善慧。身受樂者。身謂意身。有作是說。意有樂時。亦令大種所造色身有適悅樂。此即意識相應樂受。名身受樂。
聖應說捨者。聖謂諸佛及聖弟子。應為他說。應自住捨。問。聖於諸地皆應說捨。何故唯說第三靜慮。答。第三靜慮具自他地二種留難。故偏說之。他地留難者。謂第二靜慮喜。漂沒輕躁如邏剎斯。能令瑜伽師於第二靜慮離染衰退。故說應捨。勿為此喜之所留難。自地留難者。謂第三靜慮樂。生死樂中此樂最勝。諸瑜伽師染著此樂。不求上地勝妙功德。故說道者為初習業諸瑜伽師。說此樂受是留難處。不應染著。
復次佛及弟子。應為他說第三靜慮自地他地留難過失。勸他令捨。是故名為聖應說捨。謂為他說第三靜慮有勝樂受。能令眾生染著迷悶。不求上地勝妙功德。汝等應住正念正知。勿為此樂之所留難。亦為他說第二靜慮有勝喜受。能令眾生漂溺輕躁。退失第二靜慮離染。汝等應住正念及捨。勿為此喜之所留難。如舊商主為新商人說諸國邑所有過患。謂如是國如是邑中。多諸婬女博戲矯詐酒肆賊難。應遠防之。勿令汝等喪失財貨。第三靜慮具足住者。謂得獲成就第三靜慮善五蘊。得獲成就。名具足住。
復次。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第四天道。
斷樂者。問。得第四靜慮時。總離第三靜慮諸有漏法。何故但說斷樂耶。答。以樂為上首。總離第三靜慮諸有漏法。故偏說樂。復次。以樂難斷難破難可越度。故偏說之。復次。以樂多諸過患。熾盛堅牢。是故偏說。復次。以樂離第三靜慮染時。極為障礙繫縛留難。如暴獄卒。故偏說之。復次。諸瑜伽師專為對治樂故。修第四靜慮。是故偏說。復次諸瑜伽師憎厭樂故。總離第三靜慮。故偏說之。復次。樂上地無餘法容有。故偏說樂。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唯說斷樂。
斷苦者。問。離欲染時。修觀行者已斷苦根。何故今離第三靜慮染時。乃說斷苦。答。此於已斷。說名為斷。謂於遠事而說近聲。(中略)復次。依雙法盡。俱說斷聲。言雙法者。謂苦與樂。離欲染時。雖苦已盡而樂未盡。今離第三靜慮染已。苦樂俱盡。俱說斷聲。復次斷樂者。謂斷第三靜慮樂根。斷苦者。謂斷彼相應心心所法。復次斷樂者。謂斷第三靜慮樂根。斷苦者。謂斷第三靜慮入出息。諸賢聖者於入出息生於苦想。過諸異生。於無間獄所起苦想。復次斷樂者。謂斷第三靜慮樂根。斷苦者。謂即斷彼樂根。如說無常故苦。
先喜憂沒者。離欲染時。憂根已沒。離第二靜慮染時。喜根已復沒。是故說今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者。謂不苦不樂受。
捨清淨者。謂行捨。念清淨者。謂善念。問。下地亦有無漏捨念。何故但說第四靜慮捨念清淨。答。第四靜慮捨念俱離八擾亂事。故名清淨。苦樂憂喜入息出息尋伺。名為八擾亂事。此中皆無。獨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無內外災。故名清淨。下三靜慮有內外災。不名清淨。謂初靜慮內有尋伺火。故外為火災所燒。第二靜慮內有極喜水。故外為水災爛。第三靜慮內有出入息風。故外為風災飄。第四靜慮無此三災。故說清淨。復次。第四靜慮所依身器三災不及。念無忘失。捨無諠雜。非如下地。故說清淨。
復次。第四靜慮離諸煩惱及隨煩惱。故說捨念清淨。非餘謂有捨念離諸煩惱非隨煩惱。謂下三靜慮無漏捨念。或有捨念離隨煩惱非諸煩惱。謂第四靜慮有漏捨念。或有捨念離諸煩惱及隨煩惱。謂第四靜慮無漏捨念。或有捨念非離煩惱及隨煩惱。謂下三靜慮有漏捨念及欲界一切捨念。應知此中隨煩惱者。即上所說八擾亂事。
復次。第四靜慮所依色身。澄潔明淨。譬如燈光。捨念依彼。故亦清淨。復次。第四靜慮是圓滿依。諸依中勝。是究竟地。諸地中尊。故彼捨念亦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定。名不動定之勢力徧所依身。故彼捨念亦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是七依定。齊下上俱有三無漏定。故由此捨念亦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有二事廣。一處所廣。二善根廣。故彼捨念亦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過殑伽沙。菩薩依之。入正性離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故彼捨念亦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三瑜伽師依之。得入正性離生。得果盡漏。謂佛獨覺及諸聲聞。故彼捨念亦名清淨。復次第四靜慮。大種造色。顯色形色。皆極勝妙。故彼捨念亦名清淨。復次。依第四靜慮宿住隨念智。能緣欲界及四靜慮諸宿住事。故彼捨念亦名清淨。由如是等種種因緣。第四靜慮所有捨念。獨名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者。謂得獲成就第四靜慮善五蘊。得獲成就。名具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