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滅出息入息 淨戒善行戒 慈心觀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滅出息入息 淨戒善行戒 慈心觀

又禪比丘見出息如散塵。此現前見。初出見。中後不得見。欲見中後。心不能及。又出息只見中。不見初後。又見後出息。不見初中。又有比丘悉見初中後。何以故。心無疲倦故。若得如是。即為善出入息。於禪學者。不休息不住。恆觀出入息。若如是者。護身口意業。名為學戒定慧。若三昧心。名為學定。若能分別。戒定者名為慧。此是三學。於觀處中。以念正心已。學繫心中。已作恆使不絕。從此以後。於彼若殷勤當學。

滅出息入息者。麁出息入息而滅。滅者住也。云何為麁。比丘初入禪定。身心疲極。是故出息入息麁。鼻孔盈滿。復從口出。入息從麁。身心不疲極。漸漸細微。於出入息中比丘而生狐疑。我出入息為有為無。譬如有人登上高山。身心疲勞。氣息麁大。又從山下至平地。下有池水及大樹。入池洗浴竟。還於樹下穌息。或眠或坐。身心清涼。漸漸氣息微細。比丘初入定。亦復如是。初未錄身心。出入息粗。何以故。為無念故。何以漸細念。錄身心故。而說偈言

身心極疲勞   出入息亦麁

第一禪麁。第二禪細。第三禪轉細。第四禪定第三禪為麁。第四禪名為細。此極處出入若不捉息。出入息麁。若捉。出入息細者不捉者放息。捉者於第四禪初而捉心。至第四禪而滅出息入息。此是舍摩陀法。毘婆舍那法者不捉。出息入息大麁。若觀四大即細。又觀優波陀那色細。四大成麁。復觀一切色細。優波陀那色成麁。又觀無色細。一切色成麁。又觀色無色細。無色成麁。又觀因緣細。色無色成麁。又觀因及名色細。因緣成麁。又觀觀相毘婆舍那細。因及名色成麁。觀小毘婆舍那細。觀相毘婆舍那成麁。觀大毘婆舍那細。小毘婆舍那成麁。此次第前次第。前者細。後後者麁。麁細波薩提者(漢言寂靜無有疲極)。於三跋陀中說。

云何學滅出息入息。云何出息。云何入息。答曰。身有入息念。學滅出息入息。如是身心不傾不危不動不搖。寂靜極微細如無。是名學滅出息入息。如是風住。如未成阿那波那念。亦未成就觀。未成就智慧人不入此三昧。不從此起。若學滅出息入息。如是成就。風住不起。即名善開智慧人。入如是法。亦從此起。云何知之。譬如打銅器。聲初大後微。大聲已。自憶識後。漸復善憶識微聲。善憶置心中。微聲已滅。猶思憶不離心中。出息入息亦復如是。初麁後細。憶識麁者漸以至細。細者已滅。猶憶識心中。自此憶識故心定住。如是得風息。心定住關煉成就。出息入息亦成就。阿那波那三昧亦成就。如是智慧人入此禪定。亦從此起。是故律本中說。滅出息入息已。隨念更起。故名隨觀。知出息入息非隨念。隨念非出息入息。因此二法故。有知起。觀看此身。如是次第。得阿羅漢果。

如是初學禪人。云何學之。善心比丘應淨四戒。淨者有三。何謂為三。一者不犯。二者犯已懺悔。三者諸煩惱不壞。如是淨戒已。然後成念。應作佛房跋多。菩提樹地前跋多。和尚阿阇梨浴室說戒堂八十二揵陀迦跋多。有四種摩訶跋多。如是作已。名為善行戒也。若比丘樂學此戒。應當滿持。若比丘言。我持戒具足無有缺漏。而不自念言我應當死。作如是念。捨諸營作善行戒。此比丘戒滿者。無有是處。若比丘作善行戒者。此比丘戒具足美滿。因美滿故得受取三昧。何以故。如修多羅中說。佛告諸比丘。若人不習學善行戒。此人戒難得具足。而說偈言

住處寂利養   眾業足為五   遠親及諸病   讀誦長為十

此十戀慕法。若人能捨者。然後入禪定。禪定法者。有二種。一者一切觀。二者攝觀。問曰。何謂為一切觀。答曰。於比丘僧。為初作大慈心及念死。觀不淨也。若比丘慈心。云何初作慈心觀。比丘初觀作界心觀。先觀比丘僧。次觀天人。次觀大富長者。次觀常人。次觀一切眾生。何以先觀比丘僧者。為同住故。若慈心遍覆。比丘僧中安樂而住。何以觀天人。為護持故若慈心遍覆。天人者。天人柔心而行善法。何以觀大富長者。為行善法故。何以觀常人。為同法行故莫自相害。何以觀一切眾生。為無艱難故。何以念死者。覓增長悲嘆。無懈怠故。觀不淨。此聖觀也。若觀不淨便得離欲。一切諸惡。欲為根本。是故應敬重不淨觀。能立一切諸善。是名一切觀。三十八觀隨意能修。修習不離。是名攝觀。此是阿那波那念入攝觀。法師曰。我今略說。若欲知。於阿毘曇婆沙廣說。

如是淨戒已。離諸緣事。而入阿那波那定。因阿那波那定。即入第四禪定。入已。觀苦空無常。觀已。往問阿羅漢。若無阿羅漢至阿那含。若無阿那含往至斯陀含。若無斯陀含至須陀洹。若無須陀洹往至得禪人。何以尋覓如此人。其已得禪。易指示故。譬如象行。腳跡易尋。不迷正路。得道得禪。亦復如是。何以故。易指示故。

法師曰。我欲說初行。此比丘裝束輕身。無餘長物。威儀具足。往至師所。到已而作跋多。以下承師意。師漸以愛念。應取五品。問曰。何謂為五品。一者取。二者問。三者起。四者著。五者相。問曰。何謂為取。答曰。取禪定法。何謂為問。問其次第。何謂為起。起禪定法。何謂為著。著禪定法。何謂為相。分別禪定相貌。是名五品。何故前取五品。為身莫勞。亦莫惱師故。是故先取五品。為易憶識。易從習故。若取五品已。若於師處善者住。若不善可移住。無智慧者去師一由旬。有智慧者過此亦得住。應遠離十八住處。善有五種應當取。取已斷滅小小緣事。中食已少時消息。息已先念三寶。令心歡喜。隨如師教。勿有忘失。此阿那波那念。善置心中。法師曰。我今略說已。於阿毘曇廣說。汝自當知。(後續)

(首楞嚴經卷第五)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提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瑠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354 不淨觀 初禪 阿那波那念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不淨觀 初禪 阿那波那念

爾時。佛住毘舍離大林中。(中略)種種方便讚歎不淨觀者。以種種因緣觀身不淨。云何不淨。從頭至足。頭髮指爪。筋肉膿血。屎尿涕唾。從七孔流出不淨。此略說。汝自當知。佛告諸比丘。此身一尋。汝當善觀。於一一身分中。無有真珠珊瑚摩尼等寶。及牛頭栴檀等香。唯有臭穢不淨。髮毛為初。觀髮有五種。一者色。二者形。三者氣。四者長。五者住處。毛亦如是。法師曰。我今略說。已在屈陀迦廣說。如是於一一身分。悉有五種觀。說不淨者。如來以種種方便說不淨。膖脹為初。內外俱觀。內者自己身。外者他身。如思念自利益故。是故如來讚歎。

有五種失。得有五種。有三善。具足十相。名為得第一禪。因第一禪故。調心柔忍。而起毘婆毘婆舍那(漢言觀苦空無我)。因此觀故。斷諸煩惱。得阿羅漢果。何因何緣為具足十相。一者心離煩惱怨家。二者入中三昧。三者心不搖動極清而放。四者已入靜放。五者一心不越等法。六者合成一味。七者五根怡悅。八者精勤執境不置。九者增進。十者成就堪受。

是故禪從中說。初禪何者為中。何者為後。初入第一禪。極淨為初。滿捨為中。怡悅為後。又問。初禪極淨者為初。淨有幾相。答曰。淨有三相。何謂為三。一者從怨家得離。心淨。二者因淨故而入。三者已入三昧而住。此是初禪極淨三相。初禪滿捨為中。中者有幾相。答曰。中復有三相。一者心淨而放。二者入靜而住。三者一處而住。此是初禪滿捨。為中三相。是後禪本。中說中善。何謂為初禪怡悅。為斷。斷中幾相。答曰。斷有四相。一者不越同生法。二者合成一味。五根怡悅。三者應足精勤。生怡悅心。更足精勤怡悅。四者增進。此是初禪怡悅。為後四相。是故禪經中說後善。如是心至真。以三相十相具足。以思觀喜樂具足。以志心至心憶念三昧。智慧具足。指示讚歎。

入不淨三昧者。如是更重思量。分別不亂。是故如來殷勤讚歎說利者。所以讚其所利。云何為利。佛告諸比丘。若比丘數觀不淨。因觀不淨故。心得離淫欲。捨淫欲。憎淫欲。比丘。譬如雞毛與筋。近火燋縮不能得伸。比丘亦數觀不淨。見欲穢污。心不樂近。(中略)是故如來為諸凡人說不淨觀。因不淨觀故。厭離愛欲。若其命終得生天上。若不離愛欲。死不生善處。(中略)羞者。觀身穢污不淨。而自羞恥賤薄。厭惡此身。(中略)見此穢污不淨。厭惡欲速棄捨之。比丘厭惡其身。亦復如是。取刀自相殺者。各各相語。長老。卿為度我。答言。我為度汝。如是次第而共相殺。(中略)

時。阿難不知五百比丘宿業果報。唯見觀不淨故。各自殺身如是。而作是言。善哉世尊。願易餘觀。令得羅漢。譬如大海多諸川流。佛法亦爾。多諸方便。十念十極四大梵觀。如是為初。令入涅槃。惟願世尊。以此方便教諸比丘。(中略)於是佛告諸比丘。我前所說觀不淨者。令得羅漢。今以餘方便。更為汝等說。是故律本所說。阿那波那念者。佛為比丘說無上禪法。次第文句我今當說。無有漏失。汝當勤心。諦聽受之。

今此比丘者。佛告諸比丘。不但觀不淨行得除煩惱。今阿那波那亦得除煩惱。法師曰。今廣說次第。阿那波那者入息出息。如經文所說。入息相非出息相。出息相非入息相。念入息。念出息。念出入息故。便得定心。阿那波那念則是三昧。如是義汝自當知。數觀者。將養令大。更作者。已思更思。極靜好者。此二法其義云何。答曰。此阿那波那不同不淨。其心不亂。不淨觀者其心恆亂。何以故。為厭故。律本所說。極靜妙不假更足。安樂不止。從初發心無有惱亂。是故如來讚為靜好極。有氣味時身心怡悅。易可入耳。起者。不住不覆。惡法須臾消滅。於四道果隨其所能。譬如春中半月不雨。象馬人牛踐蹋塵起滿虛空中。夏初五月疾風暴雨。塵滅消除。無復遺餘。阿那波那除煩惱。如雨淹塵。

佛告諸比丘。阿那波那念三昧者。云何思。云何念。云何作。知之阿那波那念。諸比丘。若人善出家為道。若在空閒樹下山林。此是出靜處。問曰。何以出靜處。答曰。離諠鬧故。譬如牧牛人有一犢子。從出生飲母乳至於長大。欲取乳時。以繩繫犢著柱。犢子念乳。牽繩跳踉。無時暫停。繩堅牢故不能得脫。倚柱而息。比丘譬如牧牛人。牛母為聚落。心為犢子。乳為五欲。柱為阿蘭若。繩為阿那波那念。一切禪定念。阿那波那。諸佛緣覺阿羅漢之所尊重。若不捨城邑聚落。難入阿那波那。若禪比丘取此定已阿那波那。第四禪定作已而取為地。復觀苦空無我。觀已得阿羅漢果。是故佛為諸禪人。現阿蘭若住處。(中略)

諸禪人。如師子王依住此林。隱蔽其身伺禽獸。若近其處而起。捉取得便食之。比丘亦爾。住在阿蘭若。伺候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次第得者。即便取之。往昔偈言

譬如師子王   隱住山林中   伺諸禽獸近   即便捉取食
佛子亦如是   隱住阿蘭若   伺取無上道   獲得沙門果

樹下者。於樹下若坐若行。靜室者。除樹下阿蘭若處。餘一切住皆名靜室。時節及四大。和適時所。宜阿那波那念。是故律本中說。加趺而坐。此是現阿那波那念。易可解耳。結加趺坐者易解。正身者。十八背骨骨相累。筋脈皮寬舒。若急坐者。須臾疲勞。從禪定退。安念前者。念禪定法安置其前。出入息者。比丘結加趺坐。念禪定已念出入息。云何念喘息長。念喘息短。因長短故。而心得定。無有動搖。因不動搖。念即起成。以念及智慧。然後知喘息長短。(中略)

以正念故。心已生樂。因樂故極細長出息入息。心轉樂已。因出息入息心轉樂已。出入息轉細長。因轉樂已生怡悅。因怡悅故知息轉成微細。因此怡悅復增怡悅。怡悅故倍。息增微細難得分別。已生捨心。以此九法。汝自當知。我出息知一切身。入息亦知一切身者。知一切身出息身入息長短初中後。一切知現前。知知與心合。知息初後。(後續)

(首楞嚴經卷第五)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返息循空。斯為第一。

353 法非法 毘尼非毘尼 有幾法正法滅亡沒 正法滅像法時 有幾非法在世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第八誦之二 毘尼增一之二 五法初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共羅什譯

法非法 毘尼非毘尼 有幾法正法滅亡沒 正法滅像法時 有幾非法在世

佛婆伽婆住釋迦國。大愛道比丘尼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在一面立。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略說法非法。毘尼非毘尼。令我知是法是毘尼。是佛法。佛言。瞿曇彌。若知是法隨欲不隨無欲。隨過不隨無過。隨增長不隨不增長。一向不轉。隨煩惱不離。大愛道。汝定知是非法非毘尼。非佛法。瞿曇彌。若知是法不隨欲隨無欲。不隨過隨無過。隨不增長不隨增長。不隨煩惱。大愛道。汝定知是法是毘尼。是佛法。

爾時。瞿曇彌比丘尼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在一面立。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略說法非法。毘尼非毘尼。令我知是法是毘尼。是佛法。佛言。瞿曇彌。汝若知是法隨貪不隨無貪。隨無厭不隨厭。隨多欲不隨少欲。隨難滿不隨不難滿。隨難養不隨不難養。瞿曇彌。汝定知是非法非毘尼。非佛法。瞿曇彌。汝知是法隨無貪不隨貪。隨少欲不隨多欲。隨有厭不隨無厭。隨不難滿不隨難滿。隨不難養不隨難養。瞿曇彌。汝定知是法是毘尼。是佛法。

爾時。長老優波離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有幾法正法滅亡沒。佛言。優波離。有五法。正法滅亡沒。何等五。有比丘無欲。是名一。鈍根是名二。雖誦義句不能正受。亦不能令他解了。是名三。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儀。有說法者不能如法教。是名四。鬥諍相言。不在阿練若處。亦不愛敬阿練若處。優波離。是名五法。令正法滅亡沒。有五法。正法不滅不亡不沒。有欲。利根。能誦義句。能正受能為人解說。能令受者有威儀恭敬。有說法者能如法教。無鬥諍相言。在阿練若處。愛敬阿練若處。是名五法。正法不滅不亡不沒。

優波離。更有五法。正法滅亡沒。何等五。有比丘不隨法教隨非法教。不隨忍法隨不忍法。不敬上座無有威儀。上座不以法教授。上座說法時愁惱。令後眾生不得受學修多羅毘尼阿毘曇。上座命終已後。比丘放逸習非法。失諸善法。是名五法。正法滅亡沒。佛語優波離。更有五法。正法不滅不亡不沒。有比丘隨法教不隨非法教。隨忍不隨不忍。敬上座有威儀。上座能以法教。說法時不愁惱。令後眾生得受學修多羅毘尼阿毘曇。上座命終已後。比丘不放逸習善法。是名五法。正法不滅不亡不沒。

長老難提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正法滅像法時。有幾非法在世。佛言。難提。正法滅像法時。有五非法在世。何等五。佛言。正法滅像法時。有比丘心得小止。便謂已得聖法。是名初非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白衣生天。或有出家者墮惡道中。是名第二非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有人捨世間業出家破戒。是名第三非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有破戒者多人佐助。有持戒者無人佐助。是名第四非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無不被罵者。乃至阿羅漢亦被他罵。是名第五非法在世。

352 莫作末後滅法人

大悲經卷第四  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第十二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莫作末後滅法人

阿難。我今已為諸聲聞。說修學毘尼波羅提木叉。為盡苦故示於正道。說行決定正作其事。是故阿難。汝等從今。我不說者。慎莫說之。我所說者。勿令斷絕。阿難。如我所說。應如是學。應如是作。慎莫放逸。樂不放逸故則得道果。以是義故。教勅汝等莫憂莫悲。(中略)

阿難。我當入於無餘涅槃。如是涅槃。寂靜清涼。無塵離垢。一切苦息。捨於窟宅。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憂無悲無苦無惱。無不稱意。無諸悔恨。無怨憎會。無愛別離。如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及與一切聲聞緣覺。皆悉已去今去當去。阿難。汝今當觀我猶愛彼無餘涅槃。有諸愚癡凡夫之人。而不愛彼勝妙寂靜安樂涅槃。亦復不能一念發心隨順解脫。是人若能一念發心。以是因緣即為種子。當得涅槃。阿難。一切凡夫何有是力。一切凡夫羸劣無力。(中略)一切愚癡凡夫之人。無有戒力定力慧力。(中略)

阿難。如是如來所讚所說諸修多羅留在未來。若佛滅後未來世中。有人得聞。聞已發心。則便得入正法寶藏無餘涅槃界。(中略)阿難。有諸凡夫。闇鈍無智少於知法。樂著生死牢獄纏縛。乃至不能一念發心隨順解脫。當令彼等得為涅槃根本種子。阿難。如是如來所讚所說諸修多羅留在未來。若佛滅後未來世中有人得聞。聞已發心。則便得入正法寶藏無餘涅槃界。

阿難。我當說喻。令得增上深解其義。阿難。譬如商主將諸商人。涉於廣大曠野嶮路。免諸賊難到無畏城。其中有人失伴在後。極甚怖畏。尋跡而去逐諸商人。甚大苦惱得過嶮路。見諸商伴。阿難。如是如來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演說如是諸修多羅留在未來。於佛滅後。有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得聽聞。聞已發心。到我所留正法寶城無餘涅槃界。到正法城已。思惟憶念護持顯說我法寶藏。阿難。我為一人。尚當付此無上正法。令汝堅持。何況無量百千眾生。是故我今以此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法寶藏。付囑於汝。汝等應當善誦堅持。為諸淨信四部大眾開示分別。莫作中間滅法人也。

阿難。當來之世有諸眾生。不聞如是修多羅義而生退沒。是故阿難。我當說喻。譬如豪貴巨富長者。多饒財寶庫藏盈滿。資生所須皆悉具足。然彼長者唯有一子遠行他方。時彼長者身遇重病痛苦極甚。臨命終時。以多寶物摩尼真珠琉璃珂貝金銀錢財寄餘長者。作如是言。汝應當知。我子既已遠行他方。然我今者身遇重病。不久命終。為我子故。以是無量庫藏財寶寄付於汝。如其我子他方來還。為我教之。令莫放逸。當令堅住不放逸法。然後付此庫藏寶物。(中略)爾時豪貴巨富長者作是語已。即以所有眾多寶物而寄付之。彼餘長者即便領受。受已不久。其長者子他方而還。彼餘長者所受寄物悉不還之。阿難。於意云何。是誰過也。慧命阿難白佛言。世尊。受寄者過。非餘人也。何以故。其受寄者。親自受彼豪貴長者眾多寶物。不還彼子故。(中略)

阿難。如是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無上大法寶藏。為未來世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寄付於汝及大迦葉彌勒等諸大菩薩。汝等若能順我付囑。彼未來世所有受化淨信佛子。應以法寶而授與之。何以故。阿難。有諸眾生是我往昔為菩薩時所成熟者。以惡業故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如是眾生。如來滅後得出惡道。生於人中。所有諸根增長成熟故。於我法中以少因緣能生敬信。其中或有得出家者。聞我所說諸修多羅。當發勝行。或於聲聞乘。或於緣覺乘。或於大乘。而般涅槃。阿難。我為未來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付囑於汝我此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無上大法寶藏。令彼得聞。何以故。彼等眾生若不聞此真道正法。當有退沒。是故我今為彼未來善男子等。付囑於汝大法寶藏。若彼得聞。則無有退。(中略)

佛言。阿難。如是如是。我為法王。於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廣集如是大法庫藏。自覺悟已。欲令增廣於天人中開示顯說。乃至為汝所開示者。為諸敬信沙門婆羅門一切凡夫求法義者。悉令得聞。是故阿難。我今以此大法寶藏。已廣開顯。付囑於汝。汝若不為淨信沙門婆羅門長者居士。及諸凡夫樂法義者廣宣分別。則於如來當有過失。何以故。阿難。我為無上法轉輪王。多有法寶功德庫藏。多諸助道七覺法財。十力無畏皆悉具足。於諸法中而得自在。故名法王。汝持我此八萬四千正法寶藏。為諸淨信沙門婆羅門長者居士。淨信凡夫諸法師等求法義者。具足演說。勿生分別。莫作中間滅法人也。是故阿難。汝若以我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法寶。能為四眾而顯說者。則於如來無諸過失。若不說者。有大過也。

復次阿難。若漏盡阿羅漢比丘證無為故。不能為他分別顯說。是人不益如來導師。亦不護持我之正法。是故我今付囑汝法。何以故。阿難。譬如有人於大黑闇執持草炬還歸舍宅。復有多人欲度黑闇。其執炬者依此草炬得度黑闇到己舍宅。到已除滅而不與他。阿難。於意云何。是人既知草炬未盡。及知大眾皆欲度闇。自用此炬而不與他。可名正作為好不也。阿難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陀。佛言。如是如是。阿難。若有比丘得阿羅漢果證無為法已。亦知大眾度生死闇。而不為他分別顯說我阿僧祇劫所習法寶。令得增廣。是人不名利益導師。不名攝受我之正法。是故阿難。我今以此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法寶付囑於汝。乃至堅持為他廣說。勿令斷絕如是真道。莫作末後滅法人也。

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此法寶自安住已。必能為他分別顯說。我此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法寶應付彼等。當與其分。是故阿難。我此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善法。第二付囑為於未來諸眾生故。勿令如是諸眾生等。末後不得聽聞。而有退失。(中略)

阿難。我於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無上善根法寶壞滅之時。有諸比丘。心無敬信。毀破淨戒。習行惡法。於歌舞處能為上首。不樂離欲修行禪定。心多散亂懈怠懶惰。少於聞法。不樂讀誦。何能為他分別顯說。令人得聞住持法寶。(中略)

阿難。當來之世有諸眾生。我於往昔所成熟者。以惡業故生於地獄畜生餓鬼。我滅度後。於彼命終得生人中。所有諸根增長成熟。於我法中。心生敬信。有得出家者。有在家者。有得須陀洹者。乃至有得阿羅漢者。有於學地而命終者。有於佛地發深信者。有種人天諸善根者。如是當得具足利益。有得如是敬信心者。作如是言。彼世間父善付我等。復得生於增上敬信。阿難。我為彼故。以此法寶付囑於汝。乃至令彼得聞如是法寶藏故。是故阿難。汝當以我大法寶藏。令彼淨信諸善男子善女人等。而得聞也。阿難。若不令彼而得聞者。汝於如來則為有過。何以故。阿難。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聞如是大法寶藏。或有得成殊勝之行。或有得生大愛樂心。或有聞時流淚毛竪。阿難。若復有人聞是法門。念佛功德。流淚毛竪者。我記彼等。以此善根。皆得涅槃。

351 諸行猶如光影 無常動轉 盡法變易法故 如夢如響

大悲經卷第一 梵天品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諸行猶如光影 無常動轉 盡法變易法故 如夢如響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爾時。世尊臨般涅槃。告慧命阿難言。汝可於娑羅雙樹間安置敷具。如師子王右脇臥法。吾今後夜當般涅槃。阿難。我已究竟涅槃。斷除一切有為言說。我已作佛事。已說甘露無有窟宅寂滅定。甚深微妙難見難覺難可測量明智所知諸賢聖法。我已三轉無上法輪。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以世共法無能轉者。我已擊法鼓吹法蠡。建法幢置法船。作法橋降法雨。我已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滅除大闇。開示眾生解脫正道。充益天人。所應度者皆悉已度。我已降伏一切外道及諸異論。動魔宮殿摧魔勢力。大師子吼。作諸佛事。建丈夫業。滿本誓願。護持法眼。教大聲聞。授菩薩記。為於未來佛眼不斷故。阿難。我今於後更無所作。唯般涅槃。(中略)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到佛所已。頭面作禮。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教勅於我。云何而住。云何修行。(中略)佛言。梵天。眾生所作種種業道。以是業因。受於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之報。眾生所有若身口意善行惡行。及世間所有十惡業道。於諸眾生都無慈愍。作諸苦惱不利益事。墮惡道因緣。所謂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邪見。梵天。於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世尊。(中略)

梵天。世間所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無常法盡法變易法。於四姓人無所忌難。能令一切所愛無厭種種之物。敗壞離散。梵天。於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世尊。佛言。梵天。眾生所有貪瞋癡障結使纏縛。及餘種種苦惱所縛。以是因緣。令諸眾生堅著瞋怒迷惑心故。造作無量種種業行。梵天。於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世尊。佛言。梵天。所有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其處眾生為種種事受諸苦惱。梵天。於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世尊。(中略)

佛言。梵天。五道流轉生死成壞所有眾生。無明覆蓋與愛結相應馳走流轉。始終難知。及未來生死流轉。不斷其處。人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此等世間如亂絲纏縛。常馳流轉。彼此往來此諸眾生。於流轉中不知求出。梵天。於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婆伽婆。

佛言。梵天。汝從何因作是念言。此諸眾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是我所加。所有世界。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是我所加耶。梵天言。世尊。我以無智邪見未斷顛倒心故。常於如來所說正法不聽受故。我本曾作如是惡見如是惡說。此諸眾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所有世界。是我所作。是我所化。世尊。我今還復問佛此義。所有世界。是誰所作。是誰所化。一切眾生。是誰所作。是誰所化。是誰所加。是誰力生。

佛言。梵天。所有世界是業所作。是業所化。一切眾生。是業所作。是業所化。業力所生。何以故。梵天。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故有如是大苦聚集。梵天。無明滅乃至憂悲苦惱滅。更無作者。使作者安置者。唯有業有法。和合因緣。故有眾生。若能離此業法和合。當知是人則能遠離生死流轉。梵天。如是世間業盡。煩惱盡。苦盡苦息。如是出離。是名得於寂定涅槃。

梵天。於彼誰得涅槃。若業是業盡。若煩惱是煩惱離。若苦是苦息。如是等法。以諸佛神力故。諸佛所加故有。何以故。梵天。若非諸佛出世顯說。則不聞有如是等法。梵天。若諸佛世尊出興世時。得有顯說如是寂定甚深難覺光明法門。若諸眾生得聞生法。從生得解脫。得聞老病死憂悲苦惱法。從彼老病死憂悲苦惱法而得解脫。梵天。是故諸佛現作是加。

梵天。諸佛作是開示顯說。所謂諸行猶如光影。無常動轉。不定不究竟。盡法變易法。假使諸佛滅度之後正法隱沒。亦復如是示現所加。所謂諸行猶如光影。若佛不現一切諸行於剎那頃如光影者。則不應說一切諸行猶如光影。如夢如響。梵天。諸佛以知一切諸行猶如光影。如夢如響。無常動轉盡法變易法故。說言諸行猶如光影。無常動轉。盡法變易法故。如夢如響。智者於彼觀其相已。以其相。以其攀緣因緣義故。得知諸行無常動轉。盡法變易法。破壞離散。時節代謝。於剎那頃乃至日夜半月。乃至一月一歲乃至百歲。一劫乃至百劫。一切盡壞。有大火聚然已還滅。有大水聚流已還止。有大猛風吹已還息。世界大地有已還無。(中略)諸天人等生已還滅。滅已復生。諸有智者見其相已。心生厭離。以此諸行無常離壞變易盡故。以平等信心。捨家出家。得知諸行猶如光影如夢如響。及見水中日月星宿等諸光影已。以彼相。以彼攀緣因緣義故。得到菩提。

有諸智士。蒙佛教勅及善友教授。或自思惟。得知諸行猶如光影。如夢如響。生於信心。捨家出家。或有得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若大乘人或得初忍。或得第二第三忍。及能得到無上菩提。假使諸佛滅度之後。於世間中亦復如是說法流行。若諸眾生得聞法已。於三乘得度。所謂聲聞辟支佛乘。一切種智無上大乘。梵天。汝應當知此法次第。亦是諸佛之所加也。是故智者見其相已。心生厭離。能知諸行是無常苦。動轉不定。盡法變易法。猶如光影。如夢如響。梵天。此等亦是諸佛境界。諸佛所加。

有諸眾生已曾修行。因成就者得聞如是正法聲已。於如來所。思念敬信。一切諸行無常壞滅。猶如光影。如夢如響。有諸眾生於諸佛所曾修梵行者。或有在家受禁戒者。以是因緣。解知如是一切諸行無常壞滅。猶如光影。如夢如響。知已生信。捨家出家。諸佛世尊雖未出世。以有如是諸佛加故。以諸佛所種善根故。得到菩提。梵天。應如是知。此等皆是諸佛境界。諸佛所加。

梵天。此三千大千世界非梵剎土。亦非外道六師剎土。唯是我等諸佛剎土。梵天。我昔於此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菩薩行。無量阿僧祇諸如來所。種無量阿僧祇善根。淨持禁戒。苦修梵行。及修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難行苦行。攝此佛土。修治令淨。如諸眾生所修善根。隨其所堪而清淨者。隨其時器應得度者。我於長夜以四攝事攝此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彼等以我誓願力故。生此佛土。聞我說法即能信解。不復歸信梵釋護世諸天王等。梵天。應如是知。此是佛土。非是梵釋護世剎土。亦非外道六師剎土。(中略)

佛告梵天。此三千大千世界是我佛土。我今以此付囑於汝。汝當順我。勿使真道善眼令有斷絕。無上佛眼法眼僧眼令有斷絕。莫作末後滅法人也。梵天。當有長子童真彌勒菩薩摩訶薩。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大悲憐愍。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欲令得樂。欲令安隱。彼亦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法補處。如我居此等無有異。汝既現在隨順我教。亦應順彼。勿令如是真道法母佛眼法眼僧眼而有斷絕。何以故。梵天。乃至如是法母不斷者。隨其時節。佛眼法眼僧眼得不斷絕。釋梵天眼人眼解脫眼。乃至涅槃眼得不斷絕。梵天。是故我今付囑於汝我此佛土三千大千世界。梵天。我已教勅。汝應隨順。莫作末後滅法人也。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梵天大梵天。彼等一切先於聖法已得正信。彼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即時於聖法中深得正信。

350 彌勒菩薩求道本願 世尊求道本願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彌勒菩薩求道本願 世尊求道本願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披祇國妙華山中。恐懼樹間鹿所聚處。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人。一切賢聖神通已達。(中略)於是彌勒菩薩以偈讚佛言

世尊本布施  妻子及飲食   頭目無所惜  佛德度無極   

護禁無所犯  如鶡愛其毛   奉戒無與等  功德度無極   

已現於忍力  悉等諸苦樂   忍辱為大勢  佛德度無極   

已了精進力  無上德對害   精進為大至  佛勤度無極   

已斷一切惡  導師樂一心   大慧寂為力  佛淨度無極   

清淨慧自在  自然無所起   智慧常第一  佛明度無極   

慧降魔官屬  樹下得大智    上義離諸穢  佛力降伏魔   

世尊轉法輪  大身師子吼   恐伏諸外道  佛慧度彼德   

色妙無與等  戒德及智慧   精進度諸岸  佛道過眾德   

難譬不可喻  無上大智慧   常講諸法寶  光明導御眾 

爾時。賢者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世尊。是彌勒菩薩所願具足。說法無缺減。講法字句平等。所說法句無所縛著。講經竟無亂。佛言。如是如是。阿難。如其所云。彌勒菩薩辯才具足。所說經法無所缺減。(中略)

佛語阿難。菩薩以四事不取正覺。何等為四。一者淨國土。二者護國土。三者淨一切。四者護一切。是為四事。彌勒菩薩求佛時。以是四事故不取佛。佛言阿難。我本求佛時。亦欲淨國土。亦欲淨一切。亦欲護國土。亦欲護一切。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 後乃發道意。於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

佛告賢者阿難。我以十事。致最正覺。何等為十。一者所有無所愛惜。二者妻婦。三者兒子。四者頭目。五者手足。六者國土。七者珍寶財物。八者髓腦。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阿難。我以此十事。疾得佛道。

佛語阿難。復有十事。疾得佛道。何等為十。一者以法立於戒德。二者常行忍辱。三者常行精進。四者常一其心。五者常行智慧度於無極。六者不捨一切。七者已得忍心等於一切。八者不習空。九者得空法忍。十者得無想之法。阿難。我以此十事。自致得佛道。

佛語賢者阿難。我本求佛道時勤苦無數。乃得無上正真之道。其事非一。佛言阿難。乃過世時。有王太子。號曰一切現義。端政姝好。從園觀而出。道見一人得疾困篤。見已有哀傷之心。問於病人。以何等藥得療即痊。病人答曰。唯王身血得療我病。爾時太子。即以利刀刺身出血。以與病者。至心施與。意無悔恨。佛語阿難。爾時現義太子。即我身是。阿難。四大海水尚可升量。我身血施不可稱限。所以爾者。求正覺故。

佛語賢者阿難。乃往過世。有王太子。號曰蓮花王。端正姝好。威神巍巍。從園觀出遊。道見一人身體病癩。見已即有哀念心。問於病人。以何等藥療於汝病。病者答曰。得王身髓以塗我體。其病乃愈。是時太子即破身骨以得其髓。持與病者。歡喜惠施。心無悔恨。爾時太子。即我身是。佛語阿難。四大海水尚可升量。身髓布施不可稱計。

佛語賢者阿難。乃往去世。有王號曰月明。端正姝好。威神巍巍。從宮而出。道見盲者貧窮飢餓。隨道乞匃。往趣王所而白王言。王獨尊貴。安隱快樂。我獨貧窮加復眼盲。爾時月明王見此盲人。哀之淚出。謂於盲者。有何等藥得愈卿病。盲者答曰。唯得王眼能愈我病。眼乃得視。爾時王月明。自取兩眼施與盲者。其心靜然。無一悔意。月明王者。即我身是。佛言。須彌山尚可稱知斤兩。我眼布施不可稱計。

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本求道時。不持耳鼻頭目手足身命珍寶城邑妻子及以國土布施與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得致無上正真之道。阿難白佛。彌勒菩薩以何善權。得致佛道。佛言阿難。彌勒菩薩晝夜各三正衣束體。叉手下膝著地。向於十方。說此偈言  

我悔一切過  勸助眾道德   歸命禮諸佛  令得無上慧    

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以是善權。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阿難。彌勒菩薩求道本願。使其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於婬怒癡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佛語阿難。後當來世人民。無有垢穢。奉行十善。於婬怒癡不以經心。正於爾時。彌勒當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所以者何。彌勒菩薩本願所致。

佛語賢者阿難。我本求菩薩道時。欲護一切。悉令得淨處於五濁婬怒癡中樂在生死。所以者何。是諸人民多為非法。以非為是。奉行邪道。轉相賊害。不孝父母。心常念惡。惡意向兄弟妻媳眷屬及他人。輕易師和上。常犯男子垢濁。轉相食噉。願處是時世於中為佛。若郡國丘聚縣邑。但說眾惡轉相賊害。瓦石相擊杖相撾撥。便共聚會轉相罵詈。自還其舍設置飯食。以毒著中欲害他人。起想垢濁轉起誹謗。伏匿過惡還相發露。無復善意。佛言阿難。我以大哀普念一切。為此輩人講說經法。

賢者阿難。聞佛說此。即白佛言。未曾有是。天中天如來等正覺。能至勤苦。普弘大意。調御弊惡令得成就。為除重擔。具足法寶。為此輩人說其經法。佛言。如是阿難。如汝所言。佛能忍此爾。乃應如來等正覺。教化剛強。為除眾冥。用佛法德具足之故。乃為此人說其經法。

349 云何為初發心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三 發菩提心品第六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云何為初發心

問曰。初發心是諸願根本。云何為初發心。答曰。初發菩提心。或三四因緣。眾生初發菩提心。或以三因緣。或以四因緣。如是和合有七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問曰。何等為七。答曰

一者諸如來   令發菩提心   二見法欲壞   守護故發心

三於眾生中   大悲而發心   四或有菩薩   教發菩提心

五見菩薩行   亦隨而發心   或因布施已   而發菩提心

或見佛身相   歡喜而發心   以是七因緣   而發菩提心

佛令發心者。佛以佛眼觀眾生。知其善根淳熟堪任。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人者。佛教令發心。作是言。善男子來。今可發心。當度苦惱眾生。

或復有人生在惡世。見法欲壞。為守護故發心。作是念。咄哉。從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來。唯有一人。二處行。出三界。四聖諦大導師。知五種法藏。脫於六道。有七種正法大寶。深行八解脫。以九部經教化。有十大力。說十一種功德。善轉十二因緣相續。說十三助聖道法。有十四覺意大寶。除十五種貪欲。并得十六心無礙解脫。出十六地獄。眾生及身十七。具足十八不共法。善分別十九住果人。善知分別學人阿羅漢辟支佛諸佛二十根。是大悲心者。是大將主。大眾主。大醫王。大導師。大船師。久乃得是法。行難行苦行。乃得是法。而今欲壞。我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厚種善根。得成佛道。令法久住無數阿僧祇劫。又行菩薩道時。護持無量諸佛法故。勤行精進。

或復有人見眾生苦惱可愍。無救無歸。無所依止。流轉生死險難惡道。有大怨賊。諸惡虫獸生死恐怖諸惡鬼等。常有憂悲苦惱刺蕀。恩愛別離怨會深坑。喜樂之水甚為難得。大寒大熱獨行其中。曠絕無蔭難得度脫。眾生於中多諸怖畏。無有救護。將導之者見如是眾生。入此生死險惡道中受諸苦惱。以大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言。我當為無救作救。無歸作歸。無依作依。我得度已當度眾生。我得脫已當脫眾生。我得安已當安眾生。

復有人但從人聞。以信樂心等發無上道心。作是念。我當修善法不斷絕故。或墮必定得無生法忍。集諸福德善根淳熟故。或值諸佛。或值大菩薩。能知眾生諸根利鈍。深心本末性欲差別。善知方便。為般若波羅蜜所護。能作佛事者知我發願。善根成熟故。令住必定。若無生法忍。是諸菩薩。在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如佛善知眾生心力。教令發心。不以但有信樂力等教令發心。

復有人見餘菩薩行道修諸善根。大悲所護。具足方便教化眾生。不惜身命。多所利益。廣博多聞。世間奇特。人中標勝。疲苦眾生為作蔭覆。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慚愧質直。柔軟調和。其心清淨。深樂善法。見如是人。而作是念。是人所行。我亦應行。所修願行。我亦應修。我為得是法故。當發是願。作是念已。發無上道心。

復有人行大布施。施佛及僧或但施佛。以飲食衣服等。是人因是布施。念過去諸菩薩能行施者。韋藍摩韋首多羅薩婆檀尸毘王等。即發菩提心。以此施福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人若見若聞佛三十二相。足下平.手足輪.指網縵.手足柔軟.七處滿.纖長指.足 跟廣.身傭直.足趺高平.毛上旋.伊泥𨄔.臂長過膝.陰馬藏.身金色.皮軟薄.一一孔一毛生.眉間白毫.上身如師子.肩圓大.腋下滿.得知妙味.身方如尼拘樓陀樹.頂有肉髻.廣長舌.梵音聲.師子頰.四十齒.齊白密緻.眼睛紺青色.睫如牛王等相。心則歡喜。作是念。我亦當得如是相。如是相人所得諸法。我亦當得。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是七因緣發菩提心。問曰。汝說七因緣發菩提心。為皆當成。有成有不成。答曰。是不必盡成。或有成有不成。問曰。若爾者應解說。答曰

於七發心中   佛教令發心   護法故發心   憐愍故發心

如是三心者   必定得成就   其餘四心者   不必皆成就

是七心中。佛觀其根本。教令發心必得成。以不空言故。若為尊重佛法為欲守護。若於眾生有大悲心。如是三心。必得成就。根本深故。餘菩薩教令發心。見菩薩所行發心。因大布施發心。若見若聞佛相發心。是四心。多不成或有成者。根本微弱故。

348 六界生時無所從來 滅時亦無所去 生住二時 體性俱空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三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三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六界生時無所從來 滅時亦無所去 生住二時 體性俱空

爾時。淨飯王作是思惟。是事希有。不可思議。世尊如是善說。一切世間聞已。咸皆欣喜。是時淨飯王。以愛戀子故。情意殷勤。爾時。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邃。其味亦善。淳淨無雜。清白無染。顯說梵行法。何者梵行。所謂分別六界法門。(中略)

佛言。大王。何者為分別六界法門。大王。所言六界者即是丈夫。六觸入亦是丈夫。十八意識境界亦是丈夫。大王。我所言六界即是丈夫者。我何故如是說。大王。何者是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大王。此名六界。所言六界是丈夫者。所謂此也。我言六觸入名為丈夫。何故如是說。大王。所言觸入何者。謂眼觸入見諸色故。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意觸入為知法故。我言六觸入是丈夫者。謂此也。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說。大王。此十八意識境界何者是。謂眼見可意色。以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不可意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捨處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處法知已思想分別。不可意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捨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大王。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謂此也。

大王。地界有二種。有內有外。大王。何者為內地界。謂自身內所有。彼彼身內所有得有取堅者強者。所謂髮毛爪齒塵垢。皮肉筋骨髓脾腎肝。肚大腸小腸大便。脬膜腦胲。大王。是等名為身內地界。大王。何者是身外地界。謂身外所有不得不取堅者強者。大王。是名身外地界。

大王。身內地界。生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大王。有時女人自分別我是女人。自分別我是女人已。見外丈夫。復生分別彼是丈夫。是女人分別彼是丈夫已即生欲想。生欲想已樂欲和合。於彼男子而生染愛。彼男子亦作是分別。我是男子。自分別我是男子已。見外女人。復生分別彼是女人。此男子作是分別已。於彼女人而生染愛。是男子女人俱生染愛已而便和合。以和合故而有歌羅羅。大王。彼丈夫分別及所分別事。二俱不可得。女人女人性亦不可得。男子男子性亦不可得。以是不相續而生分別。彼分別亦自性不可得。如分別自性不可得。如是和合和合性亦不可得。如和合和合性不可得。如是歌羅羅歌羅羅性不可得。若自性不可得者。彼云何能生堅強。大王。當知因分別故。而生有堅者強者。彼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大王。有時此身終。為塚間死屍。彼死屍堅強想變壞時。不向東方。亦不向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如是當知為內身地界。

大王。有時世間居處悉皆空虛。復生梵天七寶宮殿。彼宮殿堅強相生時無所從來。如是他化自在諸天。七寶宮殿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如是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所有七寶宮殿堅相生時無所從來。鐵圍山大鐵圍山堅固牢實。同一金剛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如是須彌山。(中略)雪山香山諸餘黑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若成時。彼一切堅強生時無所從來。此大地厚一百六十萬由旬。生已而住。大王。彼堅強生時無所從來。

大王。又時此世界壞。是世界欲壞時。此大地或為火所燒。或為水所漂。或為風所吹。悉皆散滅。彼地為火燒時。乃至煙灰都無所見。大王。譬如蘇油為火所燒。無有遺餘。大王。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燒已。灰燼不現。後為水所漂時。亦無遺餘可見。大王。譬如以鹽投水。消滅無餘。大王。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為水漂已。亦無遺餘。大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風吹壞時。無有遺餘。大王。譬如毘嵐猛風吹諸飛鳥。彼鳥散滅。無有遺餘。大王。如是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為毘嵐猛風之所吹壞。一切散滅無有遺餘。大王。彼地界成時無所從來。壞時無所去。大王。如是如是。內身地界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地界生時亦空。住時亦空。生住二時。體性俱空。(中略)

大王。火界亦二種。一內二外。大王。何者是內火界。大王。身內所有及他身內所有所取。火火體火相。熱體熱相。所謂能消飲食者。身中所有溫煖蒸熱入於熱數者。大王。此名身內火界。大王。何者為身外火界。身外所有不取不受者。所謂火火體火相。溫煖蒸熱。大王。此名身外火界。

大王。又時迦羅羅胞胎中。身內火界增盛。水界漸微。是故迦羅羅漸稠漸堅。大王。譬如鐵器煎煮餳餔。以火力故漸漸稠強。大王。如是如是。以火力故。迦羅羅漸稠漸堅。迦羅羅漸稠漸堅故。名遏浮陀。遏浮陀以火力成故。名為卑尸迦。卑尸迦以火力成故。名為堅固。堅固為火成故生於五支。如是如是。大王。彼水界為火界成熟。如是如是。彼水界漸稠漸堅故。成於肉團。大王。彼火界生時無所從來。而能燒滅於彼水界。

大王。又時當有病人。身內火界悉皆滅盡。彼病人身內火界既滅盡已。所食之物不復消化。其彼病人不能消故。於後不復更能進食。不能食故。身內火界悉皆滅盡。以彼人不能進食。身內火滅故。必當命終。大王。火界滅時。不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彼火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而彼火界從本已來。體性自空。

大王。有時世界壞。世界壞時。身外火界增盛洞一。洞一已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彼大火聚。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已。還復滅盡。大王。彼火滅時。不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彼大火界體性自空。非有。不可得。唯是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中略)

大王。何者是虛空界。虛空界亦二種。有內有外。大王。何者是內虛空界。若自身內。若他身內所受所取。所謂虛空虛空體虛空名。此身內所生。入於陰數。亦入入數。亦入界數所有空孔竅。大王。此名身內虛空界。大王。何者外虛空界。外所有非色者。乃至無有如毛等虛空處。名為虛空。大王。此名外虛空界。

大王。又時由業因緣故生諸入。彼入等生已。圍繞空界。是時得名入內虛空界數。大王。如是一一法中推求。無一眼入可得。唯有但用。大王。何以故空。地界清淨故。如地界清淨空故。如是水火風界清淨故空。彼無所從來。大王。又時一切諸色悉皆壞滅以為虛空。何以故。虛空界無盡故。大王。唯內虛空界安住不動。大王。譬如無為涅槃界安住不動。當知如是虛空界。遍一切處。

大王。譬如有人於空澤曠野。掘作泉池陂井。大王。於意云何。彼諸虛空從何而來。王言。世尊。無所從來。佛言。大王。若使彼人還以土填。大王。於意云何。彼虛空界去何所至。王言。無所去也。何以故。世尊。彼虛空界無來無去。何以故。彼虛空界非男女故。佛言。大王。外虛空界亦復不動。性無變易。虛空界空。非是有法。何以故。虛空界非男非女故。

347 十八意識境界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三卷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三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十八意識境界

爾時。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邃。其味亦善。淳淨無雜。清白無染。顯說梵行法。何者梵行。所謂分別六界法門。(中略)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說。大王。此十八意識境界何者是。謂眼見可意色。以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不可意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捨處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處法知已思想分別。不可意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捨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大王。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謂此也。(中略)

大王。何者是識界。如眼為主。攀緣於色。對色知故。眼識生。或能知青黃赤白雜色。亦知長短麁細。如是一切所有色等物。眼識所能覩者。名為眼識界。如是若知聲。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觸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緣所知。是名意識界。大王。又此識界。不依諸根。亦不依界。何以故。大王。非地淨色為眼入。非水火風淨為眼入。何以故。非地界清淨及諸餘法。以為眼入及具眼入者。如是乃至非水火風界清淨色及諸餘法。以為眼入具眼入者。何以故。諸法無知故。無了別故。無堪能故。非初非中非後故。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大王。如此識界。了前事已即便謝滅。不復更生。彼識生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

大王。何謂為眼入。謂四大所成清淨色。若使諸法體性自空。何者是清。何者是濁。於諸法中無有淨穢。云何於中而見淨穢。如是大王。是故當知。眼入之體性畢竟空寂。前際後際皆不可得。何以故。未來未至故不可得。過去已滅故不可得。未來未來事不可得。彼眼處亦不可得。自性離故。若體性不可得者。亦無男女性可得。既無男女性。何有我我所。大王。若有我我所者。是魔境界。無我我所者。是名諸佛如來境界。何以故。一切諸法離我我所故。

大王。如實了知眼入空。眼入自性空。何以故。此眼入相不可得。是故此眼入。體性空寂。此空離於眼入相。是名無相。於相無求故名無願。大王是名於眼入中。三空解脫門現在前。 大王。何者是耳入界乃至身入。大王。此一切法對三解脫門。現前決定趣法界。究竟遍虛空。不可名。不可說。不可用。不可示。無有諍論。無有語言。不可測量。

大王。以眼對色者。名為顛倒。如是略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故諸法說名意境界。大王。眼入對色者。往矚取著。此眼三種礙。照矚順境生於愛想。若覩違境生於恚想。矚中容境生於捨想。如是諸餘耳鼻舌身皆亦如是。其意矚法。亦復如是。若緣順境生於愛心。緣於違境則生瞋恚。於中容境生愚惑心。如是境界是意所行。意遍行。故名意境界。大王。彼意行於順色生於貪欲。行於違色則起恚怒。行中容色起於無明。如是聲香味觸意所緣法。亦行三事。起貪瞋癡。謂意緣順境意法生於貪欲。意緣違境意法生於瞋恚。意緣中容境意法。生於無明。起於愚癡。大王。應當如是。知於諸根猶如幻化。知彼境界其猶如夢。

大王。如人夢中與諸婇女及眾人等共相娛樂。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眾人婇女。大王。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眾人婇女畢竟是無。亦不可得。何況共相娛樂。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可意色。眼見色已。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愛重。起愛重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

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

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於相。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猶如夢中與冤共闘。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而共冤鬪。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冤。何況鬪戰。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見不愛之色。心不喜樂。於不喜樂而生執著。生執著已便生瞋恚。生瞋恚已其心濁亂造作瞋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恐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

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

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諸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猶如有人於其夢中為鬼所嬈。心生恐怖。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夢之鬼。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畢竟無鬼。何況怖也。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覩色已。於捨處色。妄生執著。生執著已作執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命根欲盡。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怖懼。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

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

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346 諸根如幻 無滿足時 亦無能滿者 境界如夢 於色聲香味觸 無有厭足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五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五 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之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諸根如幻 無滿足時 亦無能滿者 境界如夢 於色聲香味觸 無有厭足

爾時佛告淨飯王言。大王。如上所說之法。繫心精勤。當自觀察修行。勿隨於他。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提。能超一切世間自在。能除一切渴愛。降伏我慢。滅除罪過。一切諸法而得平等。彼非凡夫地。一切聲聞所不能到。一切辟支佛非其境界。一切菩薩之所修行。一切諸佛之所證得。大王。於此法中應當安意。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天人中得為眼目。得為燈明。得為大炬。得為船筏善知水路。得為導師。得為商主。得為導首。我當云何得自度已。復能度他。自既解脫。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證涅槃。令他涅槃。

大王當知。不應觀過去世際所經豪富自在。大王。諸根如幻。無滿足時。亦無能滿者。境界如夢。於色聲香味觸。無有厭足。

大王。過去之世有轉輪王。名無邊稱大王。彼無邊稱王。具足無量眾寶輦輿軍眾象馬無礙輪寶。七寶具足。所有軍乘無能壞者。於先佛所殖諸善根。意力成就隨念即辦。大王。彼無量稱王。有所憶念無不隨意。何以故。具足成就善根力故。

大王。爾時無量稱王作如是念。我今自試福德之力。時無量稱王即作是念。以我威力令此四天下所有樹木。常有花果用之無盡。大王。彼無量稱王作是念已。於四天下所有樹林。花果繁茂用無窮盡。大王。無量稱王復作是念。令四天下所有人民。諸所欲願隨意無違。大王。彼無量稱王作是念已。四天下中一切人民。一切所願悉得充滿。大王。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當更試善根之力。若我有福。令四天下降注香水。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降香雨。(中略)復作是念。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金雨。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雨金雨。何以故。無量稱王所願從意。皆由過去於一切眾生修共業善。

大王。爾時此閻浮提地縱廣正等一萬八千由旬。當爾之時。此閻浮提有六十千萬諸大城郭。大王。爾時於此閻浮提中置立隍城。名寶莊嚴。其城縱廣十二由旬。四面平正妙巧所成。街巷莊嚴界分分明。於其城外有多羅樹七重行列。其多羅樹四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莊飾端嚴甚可愛樂。(中略)其寶莊嚴城外周匝。而有八萬園林。無量稱王作此園林。不起愛著我所之心。悉施眾生共同受樂。是一一園有八大池。一一大池縱廣半由旬。於其池中有種種華。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如是眾花彌覆其上。一一池邊有八階道。一一階道四寶所成。端嚴殊妙。其階道頭建七寶幢門。所謂金銀琉璃及馬瑙等。其階兩邊閻浮檀金。為芭蕉樹莊飾嚴麗。八功德水彌滿池中。眾鳥堪飲。其池四邊植諸妙花。(中略)大王。彼寶莊嚴城所有寶鈴羅網寶多羅樹。微風吹動出和雅音。譬如有人善作五種微妙音樂。其聲和雅甚可愛樂。彼無量稱王所有宮城。鈴網寶樹園林樂具。所出妙音甚可愛樂。亦復如是。大王。爾時寶莊嚴王城中所有人民。以彼妙音娛樂受樂。時彼寶莊嚴城豐樂安隱。人民充滿豪富自在。處處皆有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

大王。彼無量稱王又於異時復作是念。我今當往西瞿陀尼。作是念已。王及四兵俱昇虛空往瞿陀尼。王既至彼。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奉獻。大王。時無量稱王於彼止住。百千萬歲於彼王領。大王。彼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當往東弗婆提。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往弗婆提。王既至彼。彼土小王亦皆奉迎。復以國土奉上。大王。無量稱王於彼止住。百千萬歲於彼王領。大王。彼無量稱王復於異時作是思惟。我當往彼北欝單越。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上昇虛空詣欝單越。王既至彼。彼諸人民歡喜歸化。王於彼住多百千歲。王領受樂教已眷屬。

大王。彼無量稱王於彼久時復作是念。我曾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宜往忉利天上。作是念已即乘龍象。復與四兵飛昇虛空。上須彌山。(中略)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及與四兵。尋即到彼須彌山頂。大王。爾時帝釋遙見無量稱王。歡喜來迎。而作是言。善來大王。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坐。在彼天上經無量歲。與彼天主分半而治。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今寧可退彼天主。即住其中獨為天王。作是念已。無量稱王及以四兵。從彼三十三天即便退落。還閻浮提寶莊嚴城。墮七寶園中。

爾時寶莊嚴城中人民。出於城外至寶篋園中。見無量稱王及諸四兵。從天而墮在彼園中。眾人見已速疾入城。告城中人。作如是言。今有天子并及四兵。從天而來在寶篋園中。爾時寶莊嚴城中復有一王。名曰作愛。秉執國事。彼作愛王。聞有天子并及四兵。從天而墮在寶篋園。聞已速疾嚴勅四兵駕御善乘。與諸城人從寶莊嚴城出詣寶篋園。王及城人見無量稱王。怪未曾有。

爾時作愛王。尋勅速辦種種香花末香塗香。疾至無量稱王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長跪。向無量稱王而作是言。汝為是誰。王即答言。汝於昔來。頗曾聞本無量稱王以不。時作愛王及諸臣民皆云。我昔曾從先舊人聞。本有大王。名無量稱。王四天下。與其四兵昇忉利天。無量稱王即答之言。如汝所聞。無量稱王即我身是。

爾時無量稱王初從天下。聞彼人間飲食精氣。心不愛樂不能堪忍。身體沈惛。猶如醍醐投熱沙中。尋即沈沒不得暫停。無量稱王於閻浮提。飲食諸味不生愛樂。身心沈沒。亦復如是。爾時作愛王。見無量稱王不堪人中香氣飲食。身心頓弊不能止住。便作是語。無量稱王有何善言。我於來世何所傳說。大王。時無量稱王告作愛王言。汝今當知。無量稱王從昔已來。王四天下威德自在。有所須念無不隨意。樹林花果及隨意果。能除一切眾生苦惱。隨諸眾生所須之具皆令如意。我復又能降天香。雨天衣天花。雨銀雨金。王四天下豪富自在。昇忉利天。帝釋分坐共治天事。貪無厭故於天退沒。下閻浮提遂便終沒。

時無量稱王告作愛王言。如上眾事。汝於未來當如是說。無量稱王豪富自在。貪求無厭。自取命終。作是語已即便命終。佛言。大王當知。勿作異觀。莫生猶豫疑惑之心。爾時無量稱王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大王。是故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大王。如是應當繫心正觀。勿信於他。